老照片:最後時刻 美軍撤離越南(組圖)
文章來源: 雕塑佛2009-03-15 14:42:46

  1969年6月8日,尼克鬆總統在中途島宣布: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萬人。這是尼克鬆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
  
  但美國仍希望奇跡能夠出現。1969年11月3日,尼克鬆在白宮向全國發表了一篇電視演說,他主張的“邊戰、邊談、邊化(越南化)、邊撤”的方針,遭到群眾反對。為了回答尼克鬆具有挑戰性的電視演說,“結束越戰新動員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向華盛頓進軍”的抗議活動。在同一個星期裏,類似的活動多達10餘次。
  
  不得已,美國在加強南越政權力量的同時,加快撤軍步伐,駐越美軍逐步減少。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美軍撤出後,在南越留下了2萬多名軍事顧問,並保留相當規模的海空部隊,支援110萬南越軍隊作戰。
  
  1975年春,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人民武裝發動了著名的春季攻勢,經過西原、順化—峴港、西貢三大戰役,擊潰了南越軍隊。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統一。
  
  美國人的恐怖記憶
  
  越戰期間,美國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藥,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美國自己也損失慘重,5.6萬餘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美國在越南的軍事卷入規模大(1973年美國在越南作戰人數約54萬),時間拖延長(前後12年,是美國曆史上最長的國外戰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心靈創傷。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戰鬥,而戰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麽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鬥。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友們淚流滿麵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戰爭期間,美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並出現了巨額財政赤字。
  
  越戰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於戰略攻勢地位。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越南戰爭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資深參議員喬治·麥戈文說:“我認為,印度支那戰爭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和道義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