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來自平凡
文章來源: 慕容青草2007-11-26 23:36:27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對什麽是“邪惡”都不會陌生,但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邪惡的概念已經模式化,一談到邪惡他們都會很自然地想起電影裏看到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具有招牌性的邪惡形象和行為,諸如地痞流氓,惡霸巨騙,陰險小人,口蜜腹劍,落井下石,仗勢欺人等等。雖然大家都知道象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及相應的強權欺弱和生活資源的短缺是產生邪惡的客觀基礎,而貪婪私欲及懶惰,愚昧無知,逞強鬥氣之類的已被人們公認為帶有邪氣的特質可以成為邪惡主觀根源,可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人類相互依賴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動力過程中的很多動力學邏輯可以把人類天性中的很多弱點放大而產生邪惡的結果,有時即便是無意的失誤經過社會動力邏輯的運作也同樣可以釀成邪惡。

其實,我們所認識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人(借助自然物質力量)構成的動力係統,與宇宙間的任何動力學體係一樣,人類社會動力學係統的任何一個局部的動力學特征都是由係統的一般動力學邏輯和局部的內在素質共同決定,對於社會動力學係統來說,局部的最基本的單元就是係統內的每一個人。這個動力係統的各個局部的不同運作產生著不同的人認為是善良或邪惡的表現。而作為這個動力係統的基本單位的每個人既是善惡的承受者,也是善惡的產生者,又是善惡的狀態在係統中的傳遞或耗散中介。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很多關於社會個體素質產生,傳遞及耗散善惡的認識。人們雖然也有過很多對於社會環境如何造就善與惡的探索及認識,但是具體深入到動力學特征層次的恐怕還沒有或不多。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範圍,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社會動力係統的各種特征包括善惡產生的特征,我的這篇關於邪惡來自平凡的文章主要著重於探索由於人性的基本弱點,人類的基本行為特征,及社會動力係統的一些基本邏輯構成和運動,使得人們通常不認為是邪惡的因素如何可能產生邪惡或成為邪惡的根源。

對於社會動力係統產生邪惡的機製的認識可以對“邪惡是怎樣產生的?”這個人類幾千年來的永恒話題提供一些有益的答案,幫助認識社會矛盾的產生及發展的規律,從而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可以通過社會體製和文化的調整和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社會邪惡的產生,同時也可以象科學的發展為我們指出了科學的極限一樣地告訴我們社會體製和文化的調整和變革對於遏製邪惡的功效的極限,以引起多數人對於追求信仰力量的關注。

 

(一)  社會職能與邪惡

社會分公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社會職能,一方麵不同的社會職能之間彼此依賴彼此支持,另一方麵不同的社會職能對於不同的他人的人生的不同方麵有著不同的影響,這種分工不同的社會效應產生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數學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哪個國度哪種文化,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些人為了成就某一件事努力了很久甚至一生,付出了極大的金錢和心血代價,但是其結果的成敗與否卻可能由另一些人的簡單的甚至是不經意的日常工作來決定。即便是王公權貴為之辛苦的事業,也可能會由一些地位並不顯貴但其社會職能對於相關的事情極為關鍵的人的簡單工作來決定其成敗。

從數學上來說,我們這裏看到的是一個(或一組)等式與一組不等式的組合。等式的兩邊是事件的結果(也就是說一方簡單工作的結果可以和另一方經過很大的努力得到的結果相同),不等式的兩邊是上述的不同社會職能的人為相關事件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而這組等式與不等式共同成立的條件是特定的社會職能分布。我們可以給這種由社會職能的不同而造成的特殊的社會數學關係起個名,把它叫做社會職能不等關係。由於這種社會職能不等關係,在這個世界上對有些人來說是簡單的日常工作的結果,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戰場或商場上的成敗存亡,可能是一個人的一生前途,甚至可能是一些人的身家性命。

這種社會職能不等關係是人類的愚昧無知和貪婪私欲及懶惰可以產生邪惡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數學機製。我們可以通過對誤差的分析來認識這一點。我們每個人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會產生誤差,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工作誤差對其工作成果的影響比起他的整體工作成果來應該是小一個量級的。但是,由於上述的社會職能不等關係的存在,如果人A是對於人B所進行的某事T來說具有關鍵職能的人,那麽人A在做與T有關的事情時的工作誤差對於人B來說就得到了放大。或者說,人B要在自己與T有關的工作中犯很大的錯誤才會產生和人A的一個小小的錯誤相仿的後果。而人AT工作中的實際工作誤差不但可以是正常的環境誤差或能力誤差造成的,也完全可以由人A的愚昧無知和貪婪私欲及懶惰造成的。而隻要人A不常犯這樣的錯誤或人A的工作成果很大,那麽這些誤差在評判人A的工作成果時就不會被認為是什麽了不起的大錯,人們也不會因為人A的這些工作誤差而認為A是個邪惡的人。但是對於人B來說,人A的工作誤差卻可能毀了他的一生或造成他的重大損失。

 

比如,一個年輕人在公司裏努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為一個項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上級派來評審項目的人卻因為各種原因完全忽略該年輕人的貢獻而把功勞都歸給其他貢獻並不大的人。再如,某人需要從某部門得到一筆貸款來拯救自己瀕臨危難的企業,但是卻由於經辦人員的偷懶而錯過了得到貸款的機會導致他的企業的倒閉。類似的或嚴重得多的例子在生活中舉不勝舉,這些都是愚昧無知和貪婪私欲及懶惰通過社會職能不等關係而產生的邪惡(我們可以稱之為職能性邪惡),而在旁人看來,造成這些誤差的人並沒有做什麽了不起的錯事,他們仍然會被認為是正常的好人。

人類的愚昧無知和貪婪私欲及懶惰通過社會職能不等關係而產生的邪惡往往不是孤立的和局部的,而是具有時間上的重複延續性和規模上的擴展性。職能性邪惡可能會對受到傷害的人產生如下的一些非常負麵的效果:1)心懷怨恨,產生對社會的不滿,這種不滿會使他的心中產生仇恨和刻毒,而仇恨和刻毒可以成為日後社會上其它邪惡的根源;2)對傷害他的人直接進行報複,甚至演變為不同家族間的世代冤仇;3)在日後的社會生活中當自己也對別人具有關鍵性職能時,采取類似的不負責任的手法;等等。所以說,由於社會職能不等關係的存在,人類的一般的在生活中並不會引起太大注意的愚昧無知和貪婪私欲及懶惰便可成為產生社會邪惡的重要根源!

 

(二)較量的結果

前麵我分析討論了社會職能的差異象電工放大器那樣把社會上某方麵較小的誤差放大而成另一方麵很大的誤差從而產生邪惡的機製,這一節將討論我們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各種較量可以如何產生邪惡的。較量作為以比較力量為目的的努力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實踐之一,它可以是諸如比賽,競爭,戰爭這類有明確或尖銳的利益衝突的活動的主題,它也可以存在於普通的原本友好或合作的活動中。但是任何一種活動,友好的或敵對的,平和的或尖銳的,非常的或很普通的活動中的較量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成為邪惡的根源。

較量都具有這樣一些共同的特點:

1) 發揮自己的潛力(可以是個體的體力和智力,也可以是財力,勢力,武力等各種社會力量)爭取在某一方麵比對手表現的更好或擊敗對手;

2) 以己度人。就是再親密友好的人之間,就算是在原本應該相互協商合作的活動中,一旦開始進行較量,就說明一定是存在了影響到彼此溝通的因素(否則隻要合作而不必較量了),因此較量的一個特點是按照自己對對方的處境,能力,意誌,打算等狀況的估計來針對對方采取措施。

上述較量的第一個特點雖然經常是具有很強的破壞性,造成一方或雙方的重大損失或傷亡,但在特定背景下卻也可以起到激勵較量的雙方更加努力,提高素質的促進作用。但是,以上的第二點卻由於其對溝通和理解的排斥,從本質上來說是消極的,雖然有時碰巧可以有積極的效果,但從主觀意願上來說它卻是消極的。

當然,由於上述的較量的第一個特點,較量尤其是激烈的大殺傷力的較量可以產生邪惡的結果是不奇怪的,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較量因著上述的第二個特點而成為產生邪惡的根源就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了。其實,彼此猜測一般是較量中鬥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而由於猜測這種一般來說本性上是低效的信息獲取方式產生的誤差,較量中的各方經常會對對方做出錯誤的判斷,尤其是當其中一方處於優勢的時候,更是容易較輕率地對另一方做出一些錯誤的估計,而這些錯誤的估計可能會產生非常負麵的錯誤的效果從而導致邪惡的產生。

比如,在對兒童的教育中,很多在家庭裏處於優勢的家長平時不願意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立場出發,而是簡單地認為小孩子的那點兒事還不簡單,憑著自己的想當然錯誤地與孩子鬥智較勁,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然後遇事又憑著自己一己的判斷對孩子進行責罰,結果就會在孩子心目中積累培養出非常消極的種子,長大後這些消極的種子就可能成為社會上各種邪惡現象的根源。

再如,曆史上經常出現兩軍對峙的時候,占有優勢的一方低估了占有劣勢的一方的意誌力,把對方對損失和打擊的心理承受力估計為和己方一樣,認為隻要使對方的正常生活或安全遭到打擊或威脅就可以迫使對方投降,但是一旦對方把對正常生活或安全的期待值降低,寧死不屈,那麽占有優勢的一方就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被動,而這種錯誤的估計可能成為戰爭的意外延長,更多的生命的喪失,環境的破壞等等邪惡的結果的根源。

其實,在一場利益衝突的較量中如果存在著明顯的優劣勢區別的話,就出現了一種與優劣勢的不對稱相應的特殊邏輯,那就是如果劣勢的向優勢的讓步,便可以被解讀為屈服或投降,而優勢向劣勢讓一步則是寬容。考慮到如果向優勢的一方屈服讓步,其日後的生存可能就會要在某種程度或某方麵受製於占有優勢的一方,且可能遭到其他人的恥笑,占劣勢的一方有可能會以犧牲自己的正常利益為代價而進行頑強抵抗,結果使得由整個較量而產生的邪惡增加。但是如果占優勢的一方能正確理解和估計占劣勢一方的意誌和決心,並表示出適當的寬容,那麽就可以減少因較量而產生的邪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