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麵對死亡和命運
文章來源: 若塵liu2011-07-25 15:38:35

    電影《活著》是由張藝謀在1994年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拍攝而成,因為在國內是禁片,我知道此片已經是2000年以後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而我看此片卻是2011年七月的某一天。

    《活著》講述了死亡。主人公福貴(葛優飾)經曆了父親的死,母親的死,兒子的死,還有女兒的死,聽朋友說在小說中他還經曆了愛人的死。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注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死亡,雖然我們都努力的拒絕和逃避死亡。除了我們個人自己的死亡外,我們還要麵臨親人朋友的離世。正常情況下,在我們小的時候,爺爺輩的人去世時有爸爸媽媽頂著;當我們長大些以後心智基本成熟時父親輩的人的去世自己會頂著。即使這樣,我們的心裏也很難逾越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這種苦痛是一種隱痛,一種鈍痛,它在用一種甚至不為自知的方式悄悄的折磨著你。隻有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苦痛才會慢慢淡化。更痛苦的是在未心智未成熟時失去了父親,未老時失去了孩子。這類苦痛帶來的除了痛以外還伴隨著一生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隻有接受了死亡的現實,才有機會去愈合那些傷口,才可能走出它的陰影,從而逾越它(林纓語)。理解死亡是理解活著的一個重要部分。

    《活著》講述了命運。電影沒有單純的講述死亡,而是把死亡放在了社會大背景下。兒子的死與大躍進大煉鋼的背景想結合,女兒的死與文革時打倒一切走資派的背景想結合。電影幾乎隻是在用白描的方式重現當時的社會現實,而如今看來卻是充滿了諷刺。作為一個個體,我們永遠無法脫離自己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且個人在自然和社會大環境麵前是渺小不足道。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出生和生長的環境。一紙農村戶口把大多數人打入了第九層地獄。其實除了具體生活方式的不同外,城市人和農村人在骨子裏的高低貴賤並沒有什麽不同。生長在農村是苦了些,可我們仍然活著,對於那些直接帶走我們生命的地震,洪水,海嘯等自然災害更是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姑姑家的表嫂在兩口子吵架後喝了農藥自殺,在一年後表哥和小侄女雷擊致死。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切身體會到了人在自然環境前的脆弱。自然災難無可免除,可社會災難卻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我們在社會大環境下多是隨波逐流,即使偶有清醒也隻會使我們更痛苦,即使偶有抗爭也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有合適的大環境,文革一樣會重演,我們也許比當時的紅衛兵還要狂熱,這是人類自己製造的災難,比自然災難更加可悲。

    《活著》講述了活著。福貴經曆了那麽多的死亡,他仍然在努力平靜的活著。賭光了房子禁賭後老婆回來了,開始耍皮影戲營生;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的日子,想念老婆孩子一起的生活,後來投降成了共產黨的兵;龍二被槍斃後,慶幸自己當時把房子賭光了;兒子女兒死後多少年他開始在墳前輕鬆的討論著當年那個被八個饅頭撐壞教授……活著,平靜的活著,沒有對命運的太多抗爭,而是接受命運所給予的生活。在我的理解裏這種生活方式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在無奈的時候我們能做的隻有如此。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為一個生命,活著,真好!
    
感人瞬間:隨著父母親的去世,我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成為了孤兒,我希望老婆孩子都能平安的活著,我自己能好好地活著多陪陪他們,不要讓我的孩子們過早的成為孤兒。

今天晚上和兒子下棋時偶然發生了下麵這些簡短對話:
兒子:爸爸,雖然每個人都會死掉,可我希望你永遠都不會死。
爸爸:不用擔心,爸爸不會死掉的。等你們長大以後,爸爸死了也沒有關係,那時你們也不需要爸爸了。
兒子:我還需要你,你知道為什麽嗎?
爸爸:為什麽?
兒子:因為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