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鄉愁》
文章來源: whitelily20072017-09-03 09:29:41

鄉愁
作者:陳慶

當我像葵花般低下沉重的頭顱,
在一片陰影裏發現兩個孤獨,
一個沉默如水渦,一個喧嘩
像是白晝。是它們點燃了永恒中的燈火。

沒有什麽能夠將它們替代。
沒有什麽能夠將它們塗抹。
甚至夜晚的雲
都顯得那麽沒有力量。

詩評:

夜晚的雲本來就沒力量,甚至很難看清楚輪廓。古人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現代人的鄉愁更像夜晚的雲沉重、壓抑、不明朗。這句跟開篇處的“我像葵花般低下沉重的頭顱”呼應。

“一片陰影裏發現兩個孤獨,一個沉默如水渦,一個喧嘩像是白晝。” 這句最精彩,也是本詩的靈魂所在。通常我們知道的孤獨都是沉默的。河流湍急的地方才會形成水渦,用水渦比喻情緒是恰當的,因為它會把人帶下去,甚至將人淹沒。

沉默是種孤獨,喧嘩又何嚐不是?有句歌詞是這樣的: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人群中的孤單,喧嘩中的孤單,這種體會不僅異鄉人才有。

其實喧嘩不一定是物質世界裏的喧嘩,也可以是內心的喧嘩,它是一種內心的掙紮和不安。如果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皓月當空下的思念是明朗的、淡淡、安靜的,那麽作者所描述的這樣一個沒有月亮隻有厚重雲層的夜晚的思念就是沉重的、壓抑的、不明朗的。

思念不是東西,不似具備清楚輪廓的物件,你可以掐它捏它,束之高閣或者幹脆扔掉。思念是種情緒,如影隨形。它像影子甚至鬼魅,潛伏於心底,不經意間冒頭,讓人措手不及、全然崩潰。

“是它們點燃了永恒中的燈火”,這句沒什麽玄乎的,“燈火”指思念或者思鄉情結,“永恒”無非是要表達從古至今思鄉都是文人筆下亙古不變的主題。“沒有什麽能夠將它們替代,沒有什麽能夠將它們塗抹”,這兩句顯得有些平淡,你可以理解為故鄉在異鄉人心中的位置。當然一首詩無需處處放光彩,弱的地方反而能夠襯托出那些強的地方。

小結一下,這首詩雖然短,卻不太容易讓人分心。你知道作者要說什麽,能體會、可意味,這就夠了。總比那些說了很多,卻不知道在說什麽的詩強。一首詩打動人的不光是詞語,更有詞語下的情感。情感的真摯濃烈是偽裝不來的。有的時候詞語無需太多,有一兩句擊中人心的就夠了,它就算是一首有可讀性的詩。

(原創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