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遊記 (2/6)
文章來源: 顧劍2012-11-21 06:25:20

走過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遊記

顧劍

2。拉巴特Rabat

摩洛哥首都 拉巴特Rabat,在海岸線上,馬拉喀什以北4個多小時火車車程。摩洛哥的火車不對號,如果到得早,可以坐更早的班次,這跟歐洲鐵路的二等車票完全一致。 它的車廂也是包廂座,比較舊了,也象歐洲的舊式車型,但是完全都有空調,所以在炎熱的北非,火車旅行仍然非常舒服。

拉巴特不是個旅遊城 市,但卻是我最喜歡的摩洛哥城市。它是個整潔,安靜的政治中心,走在街上,很少會碰到當地人追著你給你帶路,或者賣給你什麽東西。其實,摩洛哥曆史上的古 都,一向是內陸的馬拉喀什和非斯Fez兩個城市,王朝的注意力,是麵向東方內陸,而非麵向西方海洋。拉巴特隻在17世紀末一段非常短的時間做過王朝都城。 1912年,法國統治期間,把首都定在拉巴特,這樣方便法國殖民政府接受來自海路的給養,萬一政治動蕩的時候,輕易就能獲得海上法國艦隊的支援。

這是拉巴特的火車站站台,花團錦簇。



我 在火車站旁邊的政府建築麵前,又看到一次示威,這回不是小孩瞎胡鬧了,大約二三十人,圍作一團,大聲喊口號。周圍零散有些圍觀者,但是警察並沒有幹預。這 次我坐了四程火車,有充分的時間和當地人聊天,了解摩洛哥的政治形勢和人民的意向。據我看,民間的抱怨是有的,但是並不激烈,摩洛哥農業其實很發達,農產 品能自給自足,對這點,很多摩洛哥人很自豪。畢竟,這是個多沙漠多山的幹旱國家。他們最多抱怨的是失業率高的問題,但是對民主進程,沒有太多人真正關心。 很多人對前任國王哈桑二世有怨言,但是對他的兒子,現任國王默罕默德六世有親近的感情,覺得他是個善良親民的年輕人。火車上和我聊天的工程師和外貿商人, 更多和我談到,是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之間,就西屬撒哈拉的主權問題,時常爆發的國際衝突。

摩洛哥原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之後獨立,西屬撒哈 拉在南麵,原本是西班牙屬地,到70年代西班牙準備撤出,讓他們獨立,可是摩洛哥入侵代替西班牙統治了這片地方。你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 駝》,她和荷西就是居住在西撒哈拉的西班牙僑民,最後有好幾篇,都是關於西班牙撤出,摩洛哥進軍,當地最終未能獨立的故事。當地主張獨立的撒哈拉威人,求 助於阿爾及利亞,按照摩洛哥人的說法,阿爾及利亞想在西撒哈拉的自然資源中分一杯羹,所以支持獨立勢力,幹涉摩洛哥內政。至於說這個事情算不算摩洛哥內 政,我對撒哈拉事務的來龍去脈並不清楚,就沒有做任何評論。

拉巴特雖然不是個旅遊城市,仍有兩處非常漂亮的地方。新城南部濱海,有摩洛哥戰後獨立的前兩任國王,就是現任國王的祖父和父親,默罕默德五世和哈桑二世的陵墓。陵墓本身當然是新的,由穿白色禮服的儀仗兵持槍守衛,內部裝飾有濃厚的伊斯蘭民族特色。





雖 然陵墓是新的,但這個地址是舊的,原先是18世紀未能建成的一座巨型清真寺。三百年前的摩洛哥國王,想把這裏建成世界上第二大清真寺,但是工程未半而中道 崩殂,留下風景如畫的懸崖上,這片未建成的高塔和立柱群。經過三百年歲月,這裏看上去更像古羅馬時代的偉大廢墟。把現代的陵墓建在這裏,利用當年的殘柱林 立,平添了許多曆史的厚重感覺。我個人覺得,陵墓的設計師有巧思,更有曆史的品味,絕對是位高人。



另 一處好地方,是舊城北門外,坐落在海邊山頭上的內城堡壘Kasbah。北非幾乎每座古城,除了有舊城以外,在舊城的一端,往往是製高點,都有一座 Kasbach,各國拚寫不太一樣,都是貴族或國王居住的地方,意思是城中城,起內城防禦的作用,和我們的紫禁城不同之處在於,也有平民居住。這是拉巴特 Kasbach的入口大門。



大 門在半山坡,從坡下廣場的大樓梯上去,廣場上經常有小孩踢球,有人會告訴你,Kashbach不讓進,需要雇請導遊才準入內。那都是騙 子,Kashbach是群眾居住的地方,連門票都不收,怎會有任何限製呢?進城之後,一直往Kashbach的盡頭走,大約200米,就到達山頭的最高 處,突然從狹窄的街道,麵向開闊的大西洋滾滾波濤。





拉巴特的舊城和摩洛哥其他城市的舊城不太一樣:它四周有非常完整的圍牆和城門,城裏的街道橫平豎直,路過souq市場的時候,也沒有太多商販追著你兜售各類商品。在拉巴特舊城逛街,比其他城市省心得多,不容易迷路,少了麻煩,也少了一些探險的樂趣----但是我喜歡。

我 晚上去舊城裏Lonely Planet上推薦的餐廳吃飯,Riad Oudaya是一家深藏在舊城中心位置的傳統小客棧(Riad是阿拉伯的客棧),從主要的舊城街道Rue Sidi Fateh走進街側的一條小巷,深巷盡頭的木門緊鎖著,既不象一家開業的餐館,更不像客棧。我猶豫了一會兒,怕找錯了,不好意思按門鈴,正想返回,幸虧有 一對住在這家客棧的法國老夫婦回來,按鈴叫開了門。門內別有洞天,和巷子外麵絕對是兩個世界。



這 家客棧的餐廳不便宜,裝潢傳統而精美,菜做得非常好,絕對有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範兒。首先是不讓你點菜,人家每天有兩種set menu,隻問你是幾個人吃,人家做什麽,你吃什麽,沒得挑。主人問好了,一人晚餐,那就是定製好的四道菜的套餐。把我領到正廳,沏上加糖的薄荷茶。這是 銀壺和壺把手上的錦緞杯套。



然後----就沒人理我了!

我 在院子裏隨便走走,到處拍照,過了半個小時,我以為主人把我給忘了,(不可能啊,餐廳裏當時總共就我一個客人),這時頭道四色涼菜才端上來,分別是土豆 泥,茄子泥,胡蘿卜,黃瓜。聽起來很普通,可是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涼拌蔬菜,尤其是茄子泥和拌黃瓜,一吃之下馬上會知道,味道分層次釋放出來,經過 精心製作,當時就把我久等的火氣給平息下去了。等我吃完涼菜,又過了20分鍾,才上第二道熱菜,烤甜餡餅,撒肉豆蔻末,餡是雞肉做的,鹹的。再過半小時, 終於見到主菜,雞肉tajine。 Tajine是摩洛哥的特色民間菜,是一種烹調方法,也是一種烹調用具。就是這種陶盤,頂上有圓錐形的蓋子。



tajine 菜可以是葷或者素,任何材料,在tajine這種容器裏麵慢火烤熟。這種tajine容器,因為圓錐上釉可以畫各種花紋圖案,也是摩洛哥的民間工藝品,買 回去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這家的雞肉tanjine比我這一周來吃的其他任何tajine,都更鮮嫩多汁。最後,再過20分鍾,最後一道甜點上來了,撒肉 豆蔻粉的橙子片,和烤甜餡餅。整個晚餐持續將近3個小時,我注意了,也不是單對我一個人怠慢,我吃第二道菜的時候另外來了兩撥客人,等我吃完,他們的第二 道菜還沒上呢。這裏客人不多,就餐環境絕對好,食物的味道,我想用兩個字來形容最合適:“微妙”,有時候很難說它是甜是鹹是酸是辣,好像每種都有點,又都 似是而非,有了客人才臨時做菜,估計連食品加工都是現做的,絕對是慢工出細活的風格。當然,價格也不便宜,我一個人花了360 Dirham,大約10 Dirham是1美元,這在美國或者中國不算什麽,在摩洛哥吃飯,絕對是一筆錢了。

在拉巴特住的旅館也不錯,Hotel Bouregreg,在舊城城牆以外,到Kasbach和默罕默德五世陵墓,都可以步行,地點挺方便,房間幹淨裝飾也挺好,帶早餐和衛生間的單人間41美元,前廳可以免費無線上網(房間信號不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