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錢的回憶
文章來源: 二胡一刀2008-01-26 22:15:14

幾天前的晚上,躺在床上等待入睡。正在胡思亂想著,內人瞟了我一眼,叫道:要死了,你幹嘛呢?我莫名其妙,不知所指。你幹嘛一臉詭秘的笑樣子,嚇死人了!

我明白過來,不禁莞爾,我不是有意的。就是剛才東想西想,想起以前好玩的事情來了。內人興趣大增。 

我想起來八十年代我上中學的時候,我特別地羨慕萬圓戶。她也笑起來,是,那時候一萬圓可是好大一筆錢。

不過我那時候倒不是覺得一萬圓多,大概太大了沒概念了。你知道吧,有段時間銀行利息特高,一萬塊存銀行裏每個月利息有一百塊。我就是羨慕那利息。那時候就覺得有一萬塊存銀行裏,這輩子就不愁了。

我從小沒有過過所謂的富貴日子。我父母是普通誠實的勞動者。他們雖然受到社會的尊重,但並不比大多數人富裕。我記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過年時我母親開始給我壓歲錢,隻有一角錢而已。幾年後我可以拿到五角錢。雖然錢少,但都是母親特地去銀行換來的嶄新的票子。我很喜歡這些幹淨挺拔的鈔票,從來舍不得用,一直放在枕頭下放了很久。 

83或84年的春節我先和父親搬到了江蘇。這兒有很濃的給壓歲錢的習慣。我記得和父親到鄉下去給他的親戚拜年拜了一整天,也興奮了一整天,因為錢收得太多了。我收了近五十塊。晚上回城的路上,我坐在自行車後座,盤算著怎麽用。其實多半是紙上談兵,我在花錢上是一向比較小農的。父親忽然說:你今天收的錢,我幫你保存吧。我頓時偃旗息鼓,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了。不過同時又覺得如釋重負。 

現在回想起來,我樂滋滋收錢時,父親也得給別人家小孩錢。裏外裏算起來,我們大概還是負收入。五十塊大概相當於他半個月工資了吧,實在是很大的一筆錢,我是萬萬留不下來的。 

上初中時,我基本上沒有零花錢。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麽娛樂活動,沒錢嘛。那時候街上還有看小人書的攤子。經常蹭書看,看攤的有時管,有時不管,現在想起來不太好意思,人家也得掙錢啊。不過我有錢時還是給的。零食自然沒有。學校附近有一家餃麵店,賣的火餃是我最大的向往,其實就是鍋貼,可是一份要兩毛多。這家店位於公交車站和學校之間,是一個無法躲避的誘惑。我有一個同班同學,和我乘同樣的公交,也很饞火餃。後來我們就開始逃車票,省下錢每個星期可以去吃一次。那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好景不長,終於有一天被抓住,身上所有的錢被罰,吃了個大虧。從此痛改前非,再不敢逃票,每周的火餃成為絕唱。 

電影第一滴血在中國上映時,我好象還在上初中。我想看得不行,但一直舍不得。好像是最後一天,我帶著我弟在電影院門前徘徊了一個小時,最後還是沒抗住誘惑,花了一塊錢買了兩張票。國內電影不分級就是好。 

後來到八十年代末我剛上大學時,一個月也不過開支五十塊,當然也有花錢多一些的同學,但一百塊就算多的了。 

有了這些背景資料,不難理解我那時對每月可以不勞而獲一百圓的羨慕了。那時的我,怎麽能想到二十年以後,一萬圓是窮人的標準。而現在的自己,家庭年收入換成人民幣過百萬,卻仍然在為付賬單而盤算。世事變化,竟有如此之巨。這裏麵又包含了多少人生的無奈和失落。將來如果給我的女兒講起這些事來,她會相信嗎? 

恍惚間我似乎又看見了當年的自己,那青澀的少年。懷著對生活的簡單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模糊憧憬。人生的目標,就隻是掙一萬圓那麽簡單。這是何等浪漫的感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