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倫多基督徒義工幫助穆斯林難民的故事
文章來源: 黑眼睛的蘇珊2017-01-31 13:54:34

今天去教堂聽了一個義工講的幫助穆斯林難民的故事。去年加拿大接收了25000名難民。這些難民情況如何?在加拿大生活怎樣?這些都是我關心的問題。今天,一位名叫Jane的基督徒詳細講述了幾家難民的境況。

Jane是一位5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以前是ESL(English for second language)的老師。她說的第一個難民家庭來自蘇丹,母親24歲,有3個孩子,最大的已經到了上高中的年齡, 吃驚吧?幾歲生的孩子?who knows? 反正事實就是如此。這家人來自蘇丹的鄉下,那裏連喝一口幹淨水都成問題,不要奢談教育了。總之,不管是哪國文字,他們都不認識。這樣一家人怎樣在加拿大生活?Jane說第一次帶他們去超市,當超市的門自動打開時,他們被嚇住了,僵在那裏(frozen),不知該怎麽辦。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用購物車,怎樣購物。可以想象,現代化生活本身對他們都是一種挑戰。Jane不但要教他們英文,還要教他們怎樣生活。從用電器、洗衣做飯、出門走路、上公交等等一切現代生活的基本能力都要一點一點地學。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這是多麽繁重的工作。除此之外,還要為他們募集生活費用。Jane說,政府給這個家庭每月補助2400 加元,這遠遠不夠他們的生活開銷。Jane為他們租房子,為了交通方便,房子租在租金較高的區(租金便宜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沒有私家車就很難出行),付完房租後,生活拮據,於是就要靠募捐。她今天到這個教堂來就是為這些難民募捐的。

Jane 講的另一個例子是一家來自黎巴嫩的難民家庭。一家五口,三個孩子。母親剛剛40歲,但是一口牙掉得沒剩幾顆。Jane帶她去找願意免費為她補牙的牙醫。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患有重病,Jane幾乎是陪著他們一家在醫院周旋。當然,醫院對他們是不收費的。

聽了這兩個故事,我問Jane,他們怎樣在加拿大生活下去?難道永遠靠政府及慈善機構的救濟嗎?Jane說,希望在第二代。

Jane 還說,這些難民對他們的宗教信仰很虔誠,每天都要做禱告,她很佩服他們。

Jane這樣的基督徒的行為真正的感動了我,他們沒有絲毫的利己的動機,搭上時間、精力、分文不取、無微不至地為這些難民付出。說不定這些人還會恩將仇報,搞個恐怖襲擊什麽的。即便是恐襲之後,這些基督徒依然會這麽做。但是,問題是,加拿大有多大能力接收這麽多難民?一個三千多萬人口的大國寡民,自己搞基本建設都沒有錢,各級政府都哭窮,卻要在全世界麵前扮演拯救難民的英雄。川普要趕走難民,小土豆張開溫暖的臂膀“加拿大歡迎你們”,啊啊,小土豆這是要搞砸加拿大的架勢啊!以這兩家的例子來看,他們絕對不會對加拿大的經濟有任何貢獻。而世界上這樣的家庭何止億萬,都來加拿大吧,做慈善家誰不會,但是,錢從哪裏來呢?聽了Jane講的故事,我對加拿大充滿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