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行(二)——美麗的哈瓦那
文章來源: 黑眼睛的蘇珊2015-11-19 15:37:23

<美麗的哈瓦那>是我小時候最熟悉的歌曲之一。星期二一大早,我們就乘上了中國宇通迎著朝陽向哈瓦那開進。車一開動,導遊就讓大家自報家門,報完後發現,40名遊客除了一名女遊客來自澳大利亞(中午吃飯時與她同坐一桌,她說她是先到多倫多看女兒,然後到古巴)外,其他39人均來自加拿大。後來得知三千萬人口的加拿大,僅去年就有一百四十萬人到古巴旅遊。加拿大人是如此地喜愛古巴,有些人多次到古巴度假,在回程的飛機上遇到一個到古巴旅遊三十次的加拿大人,真讓人吃驚。導遊說古巴的旅遊業非常重要,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但是,古巴是個加勒比海島國,臨近的加勒比海國家的人不會來,毗鄰的美國剛剛與它建交,再說美國的佛羅裏達等地也是著名的度假勝地,美國人不會來。隻有加拿大人在嚴寒的冬季到這裏來避寒,要說加拿大人切切實實地支持了古巴的經濟也不為過。

導遊頗以古巴的美麗而自豪,一路上的景觀也支持了他的說法。沿途基本上一邊是海景一邊是樹林。公路在藍天碧水森林草地間穿行,沒有工廠沒有農田,偶見牛兒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草。沒有汙染也沒有交通堵塞,導遊款款地介紹古巴的風土人情。他說古巴是世界上人均擁有醫生最多的國家,他說古巴人民享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大學也免費,查維基百科,得知古巴人的識字率達到99.9%,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達57%)甚至免費喪葬的福利。有遊客開玩笑說,他死之前要先飛到古巴。

汽車一路順利地開進哈瓦那。進哈瓦那第一個吸引我的竟然是兩艘中國艦艇。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益陽艦十分醒目,不知此艦到此是做友好訪問還是有其他目的,但是,那熟悉的漢字還是讓人覺得很親切。

一隊戴著紅領巾拿著五星紅旗的少先隊員從眼前走過,這熟悉的紅領巾讓時光穿越五十年,那手執五星紅旗的少先隊員們準是去歡迎益陽艦上的中國海軍的,看來中巴關係還不錯。

哈瓦那的老城和新城分開。老城區保留著濃濃的西班牙風味,新城也有摩登的高樓,看來古巴人還是懂得保護古建築的,想起了北京,不禁黯然。

老城區街道狹窄,但是建築很美。

這是哈瓦那的唐人街,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那個典型的中國式牌坊上寫的是“華人街”而不是“唐人街”。亞洲人占古巴人口的1.02%。

新城的參觀重點是革命廣場,廣場一邊是高大的紀念碑,一邊是有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和格瓦拉巨幅畫像的建築 。

格瓦拉,一個響亮的名字,他的事跡曾經影響了世界上多少左派人士。在我青春年少時,也曾為格瓦拉燃燒過激情,可是,當我知道他其實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狂徒時,我為古巴人失去他而深感欣慰。

這個建築好像是美國華盛頓國會的Copy。

古巴的許多建築外觀宏偉,那是西班牙人留下來的遺跡。讓人吃驚的是,外觀的豪華與內裏的簡陋形成鮮明對比。比如那個國家博物館,外觀十分氣派,但是廁所卻讓人很不方便,沒有手紙並不意外,意外的是每個馬桶都沒有座墊,三個洗手池兩個沒有水,這又把我拉回了30多年前的過去。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真的不是看外觀的豪華,而是要讓人民真正在生活的細處享受方便。讓人方便的地方有諸多不便,很讓人無語。

在哈瓦那的國家博物館參觀時,一位非常熱情的博物館講解員向我和老公詳細地講解了古巴的曆史。最後,把我們帶到插有許多國旗的一個房間,專門找出來五星紅旗並為我們拍照。在我們離開時,她居然要小費,這讓我驚訝不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索要小費,我在世界的其他國家真的沒有見過。

古巴人長相普遍高顏值,除了白人以外,膚色較深的棕色人也是高鼻大眼,五官比較立體,普遍臉小,身材比例協調,不像墨西哥人,幾乎個個都是五短身材頂著一個大頭,基本上看不見脖子。當我和老公看美國電視連續劇《權利的遊戲》時,對無垢者來自何處爭論不休,在古巴找到了答案,那個手托油炸小吃的青年與無垢者幾乎一模一樣。查了維基百科,得知在古巴白人占65.05%,混血人種占23.84%。像無垢者的可能是黑白混血人。

哈瓦那市區的街心花園。

走在哈瓦那的大街上,有時光倒流50年的感覺。大街上行駛著五、六十年前的車輛,如美國的雪佛蘭,前蘇聯的華沙、勝利等。問導遊這些車輛早已停產,怎樣維護才能使用到今日?導遊回答:車裏麵的部件全換過了,隻是外殼還是原來的樣子。

哈瓦那的出租車很好玩,黃黃的,圓圓的像個玩具。除此之外還有三輪車,自行車很少,街道交通順暢,二百多萬人口的哈瓦那居然沒有交通堵塞。心中剛剛想讚頌古巴的公交係統效率高,沒成想在回程的路上,趕上了下班時間,公交站擠滿了等車的人,那情形像北京的70年代末。問及導遊,他說:“We have a little problem with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我們在公共交通方麵有一點問題)。我想恐怕不是一點問題,而是問題大大。古巴人收入還較低,據說醫生的收入每月也就70美元左右,還沒有能力養私家車。

在哈瓦那吃了一頓午餐,午餐乏善可陳,但是吃完後服務生遞上來的一張紙條很有意思,紙條上寫著:如果你對我們的服務滿意,那麽我們將非常感謝小費。這種要小費的現象很不像社會主義國家。即便是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也沒有這樣要小費的。由於普遍要小費,在古巴從事服務業的人的收入要比醫生高很多。

結束了五天豬一樣幸福的吃、睡、玩的生活之後,在回程去機場的的大巴上,導遊問大家,對古巴印象最深的是什麽,許多人回答:“beach and boy"(海灘和男孩),還有人說:“Beautiful country, beautiful people"(美麗的國家,美麗的人民)。除了這些,凡是遇到的古巴人都非常友善,服務非常好。但是,縱觀這個老派的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可以重溫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許多生活。身在古巴,恍如回到了自己年輕時的中國。小時候曾學唱過古巴歌曲"古巴希、楊基諾",意即"要古巴、不要美國佬"。可是實際上古巴的很多東西都與美國相關。它的比索外匯券與美元一比一綁定。它的國會大廈與美國的看上去一個樣。滿街跑的盡是美國五十年代那種兩頭翹的老爺車。在2011年4月,古巴政府已經決定搞經濟改革,要不了多久,它的經濟也會騰飛,當然,那時去古巴旅遊也不會這麽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