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漢語成語一日一兩個 - 愛不釋手, 愛莫能助
文章來源: YuGong2008-08-02 14:57:40

 
詞目  愛不釋手

發音  ài bù shì shǒu

釋義  喜愛得舍不得放下。釋:放開,放下。

出處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餘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語 源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二二回:“那門上一見雕鏤精工,愛不釋手。”

示例 1

清·孫道幹《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眉叔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

示例 2
 
雖是不合他的路數,可奈文有定評,他看了也知道~。(《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示例 3
 
我對此畫愛不釋手,發配到東北我還帶著它,不時拿出來觀看。(鄧友梅《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近義詞 手不釋卷、愛不忍釋

反義詞 不屑一顧、棄若敝屣

歇後語 娃娃拿到新玩具

英  文 be attached; unputdownable;fondle admiringly;
 
             He's very attached to that laptop.



用 法 補充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褒義,表達喜歡物件
使用頻率 常用
 
 
詞目  愛莫能助

拚音  ài mò néng zhù

解釋  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出處  《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表示力量不足而無法相助

示例

1 宋·陽枋《上淮閫趙信庵論時政書》:“乃欲摭簡編中古人陳爛兵法,冒瀆高明,多見其不自量,姑以致愛莫能助之之意雲爾。”

2 《警世通言》卷三:“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人愛莫能助。”

3 魯迅《呐喊·端午節》:“那時有一個同鄉來借十塊錢,他其時明明已收到了衙門的領款憑單了,因為恐怕這人將來未必會還錢,便裝了一副為難的神色,說衙門裏既然領不到俸錢,學校裏又不發薪水,實在‘愛莫能助’,將他空手送走了。”

4 姚雪垠《李自成》二鄭一七章:“牛啟東的案情重大,山人亦有所聞,實在愛莫能助。”

5 收到各處的回信,隻是寫些“~”之類的抱歉話。 ★葉聖陶《得失》

詞性  中性成語;古代成語

近義詞  無能為力、力不從心、鞭長莫及

反義詞  鼎力相助、舍己救人、相濡以沫

燈謎麵  空有報國之情;君主掩麵救不得

英文  have one's hands tied; willing to help but unable to do so 

          He's having a lot of problems, but my hands are tied.




詞目  愛屋及烏

拚音  ài wū jí wū

解釋  喜愛那所房屋,連房屋上的烏鴉也一並喜愛。比喻愛一個,連對與他有關係的人或物也喜歡。(及:連帶、達到。烏:烏鴉。)
異體  推愛屋烏、愛及屋烏
出處  《尚書大傳·大戰》:“紂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日:‘入般奈何?’太公日:‘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何如?’”

今譯  商朝末年,周武王在軍師薑尚(太公)等人的輔左下,聯合諸侯,出兵討伐紂王。紂王死後,
武王心中並不安定,感到天下沒有安定。他召見薑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舊王朝的士眾應該如何處置呢?”
       薑太公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他家的牆壁籬笆也厭惡。就是說,殺盡全部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麽樣?”
       武王認為不能這樣。這時召公上前說:“我聽說過:有罪的,要殺;無罪的,讓他們留下殘餘力量。大王你看怎麽樣?”
       武王認為也不行。這時周公上前說道:“我看應當讓各人都回到自己家裏,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
       武王聽了非常高興,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可以從此安定了。
       後來武王就周公說的辦了,果然天下很快安定下來,西周也強大起來了。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形容過分偏愛或愛得不當

示例 子存寵上了小老婆,未免“~”,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

近義詞    相濡以沫 、民胞物與

反義詞    愛莫能助、殃及池魚、遷怒於人

英文   love me, love my dog.; love the tree love the branch

           He that loves the tree loves the branch
            
           This really is the case of love me, love my dog.
 
           Now he's suddenly started to like his girlfriend's music.         


典  故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薑尚(即薑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並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薑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麵穩定下來,武王心裏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薑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裏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薑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餘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餘,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裏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餘胥”一詞寫作“胥餘”,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餘”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餘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餘”。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薑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裏,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