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軻 (劇 本 連載一)
文章來源: 古鬆子2007-11-08 13:00:24





荊 軻




古鬆子






版權所有 2002-2008



本劇作完全受所有伯爾尼萬國版權協定國之保護。This play is fully protected under the Berne and 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s.


劇 本 獻 給

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












荊 軻



劇中人物



荊軻 壯士,衛國人。
姬丹 燕太子。
贏政 秦王。
李斯 秦王寵臣,廷尉。
鞠武 燕太傅。
姬僖 燕王。
高漸離 擊築者, 荊軻的朋友。
宋意 燕太子的賓客。
夏撫 燕太子的賓客。
秦舞陽 燕太子的賓客,荊軻的副手。
田光 燕國隱士,荊軻的朋友。
樊於期 秦國將軍。
趙高 秦王寵臣,內侍。
蒙嘉 秦王寵臣,中遮子。
夏無且 秦王禦醫。
王翦 秦國將軍。
店主,夥計。
秦國、燕國大臣,秦王、燕王、姬丹侍從,護衛各數人,秦軍、民眾甲乙等多人。
劇情說明人。

地點:秦國和燕國。
時間:公元前二三三年 —— 公元前二二七年。







開 場 白


(劇情說明人上)

        劇情說明人 荊軻是中國古代的壯士,他的曆史事跡是非常著名而感人的。荊軻的事跡發生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公元前二三三年前後,當時秦國統一天下的條件已經成熟,秦國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不斷地進攻山東六國,先後滅掉了韓國和趙國。後來秦國軍隊又兵臨易水,燕國危在旦夕。燕國在七國中是個弱國,無法與秦國敵對。燕太子丹派壯士荊軻刺殺秦王,企圖造成秦國內亂,以便獲得時機,重新組織東方各國,共同抗秦。這個事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劇情說明人下。)





第一幕


第一場 秦鹹陽宮一室


(贏政、李斯上)

李斯     大王,臣下李斯拜見大王。

贏政     李斯,你從韓國回來了!

李斯     托大王的福,臣下平安歸來。

贏政     好。這次受寡人之命出使韓國,見到韓王安了嗎?

李斯     稟告大王,韓王安聽信了韓國奸臣的虛浮之言,不權衡事理,拒絕與我見麵。

贏政     韓王安竟然這樣無禮地對待寡人的使臣。

李斯     是的,大王。這樣我隻好上書韓王,陳述利害:我李斯出使韓國,是奉秦王交好兩國的使命,意在呈獻對韓國有利的計謀,難道韓王就該用這樣的禮節對待秦王的使臣嗎?我們秦王飯食不香,遊玩不樂,一心想對付趙國,派我李斯來韓國傳話,若不聽我李斯的忠告,那麽韓國必然會有災禍的。秦國的大軍一進發,韓國便有亡國之憂了。

贏政     說的好。李斯,那麽寡人決定先發兵進軍韓國,隨後攻擊強敵趙國。

李斯     謝大王決斷。臣下以為,秦國讓韓國存在,就象人得了心腹之病一樣,平時沒事就感到難受,好似住在潮濕的地方,身上總是覺得粘滯而不爽快,一旦要快跑趕路,病就要發作了。以往韓國雖臣服於秦國,未嚐不是秦國的隱患,如今若遇上緊急突發的事情,韓國是不可信任的。秦國與趙國為敵,而趙國與齊國結盟,秦國要全力對付齊、趙兩國。那麽,韓國必將成為心腹之患而發作。臣下聽說楚國令尹曾十分憂慮地說到:“韓國認為秦國不義而又和秦國結盟去共同荼毒天下。爾後又叛離秦國,充當先鋒去打函穀關。韓國處於中原之地,反複無常,不可信任。”臣下以為韓國是天下的咽喉要地,魏國是天下的胸腹中心,韓、魏是阻擋秦國東進的蔽障塞衝,天下所重者莫如韓、魏。當年範雎用於秦國,韓國就歸附秦國;商鞅用於秦國,魏國就侍俸秦國。如此看來,應先奪取韓國,再以威脅其它各國。秦國大軍尚沒出境就使區區韓國就範,使強大的齊國見勢而馴服。六國諸侯聽到這一消息後,趙國就會十分驚嚇,楚國也會猶豫不決,必會產生有利於秦國的主意。楚國雌伏不動,魏國就不值得擔憂了。這樣諸侯國可以逐漸吞食完畢,最後再於齊國作一番較量了。

贏政     很好,李斯,時至今日,很久以來沒有一統的帝王,在這樣的形勢下,寡人要各個擊破山東六國,使命令能在天下通行。寡人今天受命於天,依賴祖宗的神靈,繼承六代先王留下的功業,順應天下的大勢,揮動長鞭,駕馭各國,一統天下。

李斯     大王,這正是萬載難逢的好時機。臣下聽說,一個能成就大業的人,就在於他能趁別人的空子,利用機會,下狠心消滅敵人。自秦孝公以來,周朝衰弱,諸侯互相兼並,關東地區成為六國。在先王惠文王登位的第二年,就有個新生兒說:“秦國將稱王。”悼武王登位的第三年,渭水紅了三天。昭襄王登位第四年,開辟井田的疆界。莊襄王登位第二年,奪取了太原等地區。秦國就這樣趁著勝利的形勢控製各國,已有六代了。現在各國服從秦國,就象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象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完全可以滅掉各國,建成帝業,一統天下。這是天下之大勢。

贏政     說的對,快說下去!

李斯     大王,臣下聽說在古時候,各國互派使臣,他們的車輛往來頻繁,車轂相擊,彼此憑言語相結,想讓天下為一,縱約連橫,兵革不藏。可文士並飾辭令,諸侯亂惑,以致萬端俱起,不可盛理。文書政令紛繁,百姓則窮困。君臣上下相愁,百姓無以為生。盡管策士們明言章理,可戰爭仍然頻繁;盡管文士們身著盛裝,辯言高論,可戰爭仍然不能止息;盡管文士們文辭繁麗,可天下仍不治;盡管言者舌弊,聽者耳聾,仍不見成功;盡管聲言仁義,以誠信相約,天下仍不能和睦相親。在這樣的形勢下,隻得廢棄文治,采任武力,以優厚的待遇收養敢死之士,縫製戰衣,磨銳兵器,決勝於戰場。照此看來,想無所事事而致利,安坐朝中而廣開疆地,雖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賢君,想要實現這個願望,但在那種情勢下也是不能辦到的,他們也不得不借用武力;在寬闊的地方則兩軍相互攻打,逼迫時則短兵相接,這樣才可以建大功。所以說,對外用兵取勝,對內行仁義就能強盛;國君威望立於上,下麵的百姓自然就會服從。如今大王欲並天下,奪取帝位,敵國屈從,一統海內,安撫百姓,臣服諸侯,非用兵不可。

贏政     廷尉說得太好了。

李斯     謝大王。對了,大王,您不是一直很想得到韓國公子韓非嗎?

贏政     是的,李斯,你以前曾把韓非的著作拿給寡人看,當寡人讀到《孤憤》、《五蠹》這些文章後,特別感歎,若能見這個人並與之交往,也就死而無憾了。

李斯     大王想見韓非,那容易得很。

贏政     容易得很?

李斯     大王,臣下在韓國時聽說,韓非疼惜韓王治理國家不致力於加強法製,不能憑借君王的優勢去駕馭臣子,疼惜他不能富國強兵、求才任賢,反而提拔那些虛浮淫侈對那國家有害的人,並且讓他們的地位高於有實在功勞的人。韓非認為儒家用文獻經典擾亂國家的法度,而遊俠之士卻憑武力違反國家的禁令。韓非看到韓國日益消弱,曾多次上書韓王,但韓王不采納他的主張。既然韓王不用韓非,大王又想得到韓非,如今不是要攻打韓國嗎?依臣下看,隻要秦國一出兵,韓王安無力抵抗,一定會派韓非來講和,到那時就由不得韓非了。

贏政     好,寡人就決定先拿韓國開刀,讓韓國臣服,讓戰鼓聲、銅鈴聲不斷地環繞於韓王的耳際,到那時悔之晚矣,隻有先交出韓非,秦軍可暫時停止進攻。

李斯     大王英明。

贏政     等等,李斯,寡人要加緊興師攻伐韓、趙、魏,卻不對外宣布攻打那個國家,使他們提心吊膽地事奉秦國,這樣使秦國處於十分主動、有利的地位。

李斯     大王高見。

贏政     廷尉李斯。

李斯     臣在。

贏政     傳寡人旨:請王翦大將軍、樊於期將軍前來見寡人,寡人決定授命兩位將軍攻打韓、趙兩國。

李斯     遵命,大王。 (李斯下)

贏政     王翦大將軍極富有經驗,並且精通古代和當代兵法,寡人登基以前就知道王大將軍,以後又從他指揮的戰爭中領略到他的能力、威信、品德、勇敢,這些足以表率官兵,威震敵軍,決斷疑難。他發布的命令部下不會違反,所到之處,敵人不敢抵抗。這樣的將帥,國家得到了就強盛,失去了就敗亡。王大將軍從每次出征的那日起,就有決心。百萬之師,引導士氣的盛衰,在於主帥一人,他率領的軍隊寧可光榮戰死,決不忍辱偷生。再說樊於期將軍率軍攻下趙國的平陽、武城,殺死趙將扈輒,寡人決定讓樊於期將軍繼續攻趙國赤麗、宜安,讓楊端和將軍輔佐王大將軍,攻打韓國、趙國的重任準備就托付給他們了。另外派兵威逼魏國。 (蒙嘉上)


古鬆子

     



版權所有 未完待續



古鬆子其它博客請擊點下列:
古鬆子劇作博客
古鬆子詩詞博客
古鬆子攝影博客
古鬆子雕塑博客
古鬆子音樂博客
古鬆子國象博客
古鬆子經濟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