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文章來源: 古鬆子2007-07-22 12:59:55



中國曆史上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古鬆子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盛唐詩人王維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被譽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因這首詩真誠感人,在唐代時就由教坊編入樂府,因詩中有“陽關”與“渭城”這兩個地名,所以得名為《陽關曲》與《渭城曲》;又因其曲式有“三疊”的結構,故又稱之為《陽關三疊》。

        在唐代,從京城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安西是唐時為統治西域而設在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玆城(今新疆庫車)。陽關是處在河西走廊盡西頭,和它北麵的玉門關相對,漢代以來,一直都是內地向西域的通道。西出陽關是要經過萬裏長途的跋涉,獨行的艱辛寂寞啊!

        《陽關三疊》在唐代時就流傳很廣,以後宋、元、明、清各代都對此歌改編過。唐宋時的《陽關》的演唱譜早已散佚無存,現能找到的是《琴學入門》保存的《陽關三疊》,通過這個傳譜,能對唐代的《陽關》原曲的麵貌作大致的了解:

        這個曲譜讀起來像明代以後的(包括工尺譜、減字譜),因與明代以前的曲調有比較明顯的區別,估計離唐代的《陽關》一曲的原貌較遠。

        關於它的疊唱形式,在中唐時就有了。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對酒歌》詩裏就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的句子,他自注:“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可按王維原詩,此句應為第三聲。北宋大詞人蘇東坡也曾說此曲有三種不同的唱法(見《東坡誌林》)。兩宋之間的詞人李清照在她的《蝶戀花》詞裏更有“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鳳凰台上憶吹簫》一詞裏也有:“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的句子。這些都說明疊唱形式很久就有了。上麵的曲譜還有後人加上去的部分,不過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全的曲譜了,而這樣的曲譜可以配之管弦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後自己有了親身的體驗,才對這首七言絕句有了更深的體會,每誦起來,幾乎為之涕下。現代評論家說:“在藝術上,它以極其簡樸的手法,通過對送別者眼前所見景色事物的精心描寫,創造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充分體現了蘇軾所說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點。”



陽關三疊視頻

古箏 《陽關三疊》

古琴 袁中平《陽關三疊》

二胡 卞留念《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 作者:愉宸 朗誦:珍惜

        讀詩吟唱《陽關曲》,惜別離情有後人。人類的感情是豐富而複雜的,這種惜別離情會永遠存在下去的。來吧!再讀唱一遍這首中國曆史上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