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下是灑脫,提得起是勇猛
文章來源: 阿義2011-10-07 12:16:03

放得下是灑脫,提得起是勇猛

洛杉磯的金秋時節,窗外園林的鳥雀在蓬蓬如傘的樟樹枝頭啁啾,鬆鼠和灰兔在黃綠交織的草地上騰挪,陽光顯然有點疲軟了,東一簇西一縷地播散,慵懶得可以。焚膏繼晷,終於校完平微集子的最後一段文字,我不由自主地伸了個懶腰,接著便有長長的喟歎湧上心來。

這個集子的撰稿人,也就是我的妻子、筆友、生意合夥人,有一段既平凡又“經典”的人生體驗。她從中國南方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走出,懵懵懂懂闖世界,在三十年荏苒的光陰裏,經曆了恢複高考、攻讀研究生,到出國留學、餐館打工、做企業高管,到合資經營,乃至自主創業鮮花與荊棘伴隨的道路,為自身勾勒了一道瑰麗多彩的生命軌跡,從側麵見證了中國當代改革開放與美中關係發展風雲際會、波瀾壯闊的曆史。

本書匯集了作者這番人生感悟的點點滴滴、林林總總。許多文章都是她在硝煙彌漫的商戰縫隙寫成的,陪伴母親看電視捧個電腦在沙發上碼成的,也有的是周末坐在院子裏清風送爽無線上網給好友發電郵的空檔編成的。有一陣子,我與她同在海外華人規模最大的“文學城( www.wenxuecity.com )”網站寫博文,她的文章隔三岔五被網友熱評、網管青睞,推為“置頂文”,讓我這個寫稿老手甚為納悶並嘖嘖稱奇!這也使我想起與她大學同窗,期末考試成績屢屢低於她的陳年往事。我好生琢磨起她的文章來,發現文字並不見得華彩紛呈,也不會故作高深,卻隻象淺草輕蹄,微風細雨,娓娓道來,素麵朝天,坦誠率直,確鑿真切,或敘述,或議論,或剖析此地他鄉的人事風情,以及心靈的瞬間感悟,很有張力與熱度,給讀者一種“咫尺天涯”的親切感。

文如其人。我概括本書作者為人處世的幾大脈點,正是這些脈點影響並造就了她行文運筆的風格的。

其一,放得下也提得起。在作者的人生來路上,有兩段“放下”、“提起”的經曆:一是二十年前,她放下省級優秀大學教師的錦繡前程,以及幼女與家人,考托福高分,出國攻讀博士研究生, 篳路藍縷、 披荊斬棘以圓她的“美國夢”(文見《赴美家書舉偶》);二是十來年前,她為了家庭生計,為了拓展自我,毅然決然放棄苦讀了三年的博士學銜,走出書齋,投身商海,一路做到行業翹楚(文見《關於創業的訪問錄》)。在本書作者看來,當代人生活在變幻莫測、信息爆炸的世界,斷不可固著一念,鑽牛角尖,皓首窮經,背負 曆史沉屙 ,苛求臻善臻美,而應學會該放下時就放下,該提起時就提起,圓潤變通、活在當下才是硬道理,因此,做人、做學問、寫文章的“半途而廢”、“不求甚解”和“不求完美”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 她的文章決不掉書袋,不過多引經據典,不費神雕琢文字,因而,那一份碼字的灑脫自如,暢所欲言,那一份運筆的勇猛精進,為所欲為,也就自然而然了。所以,她的“閑暇散記”章節描寫搓麻將(文見《戲說麻將癮》)、跳舞(文見《 零點舞蹈班的首次聚會 》、《 初次登台表演的姐妹們 》)、打羽毛球(文見《 零距離接觸“超級丹”》、《洛杉磯球癡寫真 》)、練瑜伽(文見《 瑜伽,瑜伽,我尋找瑜伽》)、 做美容(文見《 聊聊讓別人為你“做臉” 》),還有悠遊世界,透露出一種“隻要高興,何必高明”的純娛樂精神和閑情逸誌,以及凡娛樂決不沉溺上癮,更不玩物喪誌的超拔境界,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二是外柔內剛。作者的文章頗象她的脾氣秉性,溫文爾雅,寧靜致遠,不喧嘩囂張,不咄咄逼人。《舞會· Limo · 水痘》、《 幫窮人蓋房和考名校》、《飛赴英倫,為女兒療傷》 等文寫她對女兒的教育,平心靜氣,循循善誘,自由平等,盡顯母性柔情;《 關於創業的訪問錄》 寫她在企業的柔性管理 ,無為而治,與客戶善結“蜘蛛緣”。老子所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地之至堅”,闡釋了“柔”和“堅”,也即“柔”和“剛”的內在聯係。本書作者的內心其實是十分勇敢剛強的,且不說我生病這些年她對我無微不至的嗬護,經常一人獨挑家庭、公司、社會兼職的重擔;也不說她在處理公司業務危機困境時的處變不驚,舉重若輕;單說她幾十年來的筆耕不輟,對文字的那一份執著眷戀,就足見她心靈的堅韌不拔、頑強不屈。至於她行文的謙遜低調,與讀者平起平坐,更顯出她的柔軟身段,寬廣胸襟。

其三是中西合璧。作者早年在攻讀外國文學碩士研究生時曾連篇出版譯著《嫁給我吧》等等,以及西方文論,頗有英文功底,“崇洋迷外”自然是免不了的。抵美之後,和大多留學生一樣,作者也經曆了一個對西方文化的“崇拜”——“反思”——“尋根”——“再親近”的心理過程。從早年頂禮膜拜“美國無一處不合理(胡適語)”,時常吟唱“何必葉落歸根”,到反思美國文化與體製的利弊得失,再到尋覓中華文化血脈根基,說“我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的民族情懷依然存在,一旦被感染還是容易激發愛國熱情的”,以及她寫的文章《 公民入籍實錄 》,《 大姐和我上海浦東的家》、《 我怎麽越來越中國了》,讀者都可窺見她的心路曆程。與此同時,作者常以中文寫作,也是她“尋根”之旅的組成部分,她說“順便寫點紀實小文自娛自樂,還可以保持中文思維”。盡管她至今記不起多少中國古詩詞,會把成語“朝三暮四”說成“朝四暮三”,盡管她依舊親近西方文化與文學,近幾年尤喜閱讀 博爾赫斯的《博爾赫斯八十憶舊》、薩特的《文字生涯》、多麗絲 . 萊辛的《金色筆記》、亨利 . 戴維 . 梭羅的《瓦爾登湖》。她憑借著自己的好英文,及其對美國的深切了解,就有了細膩、確鑿、真切的敘述描寫。不象我等英文不靈光之輩,對美國文化始終隻是霧裏看花,隔靴搔癢。

其四是亦商亦文。辦實業與寫文章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在當今這種極端物質化的社會,還要繼續保持爬格子的雅興,實在難能可貴。作者的正業是經商,她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心理學背景,用心精通美國 FDA 法規、知識產權、市場營銷、進出口貿易、稅務法、勞工法、商業保險,靜悄悄地運作自己科技含量頗高的大宗生意,真可謂“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事來心用,事去心空,業餘就寫點散文。她以商人的敏銳嗅覺和“生意腦”來尋找熱門話題,寫成《 帶老美員工出差》、《“帶女兒上班”到“讓女兒上班”》、《 姨媽的新定義 》、《 有一種困惑叫換車 》等篇章,同時,她以文學的靈感和創意來經商。在作者的心靈世界裏,寫文和經商是互補的,正應了那句老話“功夫在詩外”,她行文走筆的良好底蘊,大部分是這些年美國 做生意沉澱累積、鍛造孕化的吧。

筆者近來讀點佛教典籍《心經》、《金剛經》,發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蘊含的“般若智慧”,大意是說,譬如人們可將“空”、“財富”這組對立的概念放在一起思考,構成“空即是財富”,“財富即是空”這樣的思維模式,承認其間互為因果、轉化生成的連帶關係。依此類推,筆者可將上文提及的幾組概念,演繹為“放下即是提起”,“柔即是剛” , 等等。確實,在本書作者的身上,那些看似矛盾的性格特點時常是互為底裏、融為一體,因而外化為文字的。

最後說到本書的欠缺之處:某些章節略顯單薄,若幹章節頗為沉悶,行文運筆雖說去盡鉛華與雕琢,但有些篇章的粗糙蒼白也是顯而易見的。好在作者說她顯然是很喜歡中文寫作的,本書截稿的當兒,又說有個好話題要寫出來掛她的博客網了,在此謹祝她文思如泉,越寫越順手!

                                                                                                                                 2011 年 9 月 30 日於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