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外聊奧運以及留給父母親的問題
文章來源: 李老師2008-08-27 10:56:18

老外帶著兒子到我這裏來學中文,話題自然離不開奧運。

對於開幕式,他睜大了雙眼,表現得很吃驚:“太不可思議了,太美了!”他對開場的擊缶倒計時、李寧飛天點火印象深刻,嘖嘖稱讚。我很自豪,開始和他講解開幕式的情節,有關中國的四大發明、“和”字的意義等等。他聽得很帶勁。

談到比賽,他問,那個男的體操教練是中國人嗎?我回答“是”,並告訴他美國的女排教練郎平也是中國人呢。

“對,美國隊贏了中國隊,”接下來他居然說,“噢,是中國人贏了中國人,Iam very sorry!

哈,沒關係,不用sorry,“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這說明了他們是最優秀的體育教練,美國隊需要他們來領導。”

“那中國不需要他們嗎?”這個問題厲害。

我說:“每個人都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生活、工作的環境和方式,就像我們的工作場地在這裏一樣,也有很多外國教練跑到中國去帶隊。這很正常。”老外點頭,表示理解。

突然,他又說:“聽說,那些體操隊員都是34歲就離開父母去訓練了,是嗎?”

“是的。”我回答。

“哦,那太殘酷了。”他又不理解了。

我當然沒法給他解釋更多的體校隊員的選拔情況,我隻能說:“為什麽不呢?當他們在某方麵很有天賦時,為什麽不給他們專業的訓練呢?”

“那你肯嗎?”

“我不知道。。。也許。。。不過,我還沒看出來我的孩子在體育上有天賦。”

我把皮球踢回給他:“美國不也是有很多孩子34歲就練這練那了嗎?那些冠軍不都是從小練起,吃了很多苦才拿到冠軍的嗎?所以,關鍵還是看父母,看你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多高,就得付出多大的努力了。對嗎?”

他不得不同意,還跟我說,在棒球場上看到父母為孩子的球賽爭吵得麵紅耳赤的事來。

靜下心來,我們心裏明白,那些小孩子多少是由於不得已的原因才走上了離開父母過早地獨立生活和訓練的道路的。作為父母,不狠狠心,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頭的。如果還有更好的生活出路的話,父母從情感上不會選擇這條路的。

這是做父母的可以選擇的路。可是,當我看到閉幕式上那璀璨高聳的記憶之塔上的幾百名表演者時,我真的在為他們捏一把汗。太危險了,每個人身上雖然都有保險帶,可在上麵做出那麽多變幻複雜的動作和造型時,哪個不是在用生命表演呢?他們都是無名英雄,我向他們致敬!

看著他們爬上爬下飛來飛去,我在電視機前就咕噥了:“怎麽還要上?怎麽還有那麽多造型?”我不忍看下去。想到劉岩為了奧運而不幸摔傷的事跡,我真的擔心!

我對老金說:“不行,我是不能讓我的孩子去的。”

老金們劈頭就是:“你愛國嗎?”

“我愛國,但我不能不愛我的孩子啊。”我脫口而出。

聽說,那些表演者都是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他們沒有選擇,父母也沒有選擇,也許父母根本就隻知道兒子在訓練,而不知道得那麽詳細。

如果你是父母,知道自己的兒子每天在危險中訓練,拿生命在訓練,如果父母可以選擇,你還會讓你的孩子繼續訓練,而自己則在提心吊膽中過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