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觀後
文章來源: 文虻2009-12-07 22:50:39



大概一個月以前就看了《蝸居》, 感覺象是看了張恨水的《啼笑姻緣》。 其實《啼笑姻緣》講了什麽我已經記不清晰了。但朦朧的感覺就是這樣。通俗的故事, 貼近生活, 以情節的悲歡離合抓人。 《蝸居》可以說是對張恨水小說的傳承。

《蝸居》寫了都市居民的住房問題。 但是這隻是故事的發端和背景。 其實全劇不過寫了兩段愛情故事:海藻和小貝, 海藻和宋思明。 海藻一肩挑著兩個男人, 可見她的戲份是很重的。說海藻和小貝相愛順理成章,不會有異議。海藻和宋思明,順另一種理, 也是相愛。海藻說過, 她喜歡他。她和小貝破鏡難圓, 原因也在此, 並非偶然。

海藻愛宋思明什麽?戲裏略有交代, 也略有欠缺。這個轉折交代得有點含糊。海藻不圖錢。 感激? 或許就是愛欲本身,而生情。但是這一筆是《蝸居》有新意的地方。 愛情這個東西從來在文學作品中稱作永恒的主題,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屢屢碰壁, 在文學作品中卻所向披靡。 《蝸居》好看就好看在寫世俗生活而不落俗套, 不落俗套就在把愛, 而且是真愛攙和到貪官, 二奶這類人物裏了。 妓女沒什麽地位, 但是妓女動了真情,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就不得了!能教孔夫子的弟子斯文掃地, 抱頭鼠竄。 表麵上看, 海藻甘心作二奶為人所不齒, 但是當海藻問姐姐:“叫我象你和姐夫那樣生活嗎?”海萍竟啞口無言。這個啞口無言就給了海藻立足的空間。

愛情好象總是存在於婚姻之外。 相愛的人結了婚愛就成了親情。相愛的人沒有結婚就是愛情。愛情, 是兩個人身心的互相需要, 和奉獻。 海藻和小貝和宋思明都不缺乏愛的動力。 當然,也可以說作者故意美化貪官和二奶, 那就是大批判的說法了。

海萍基本上是個識大體的女人。 作者在一些小事上寫了她的細碎。甚至有點乖戾。但是她大事不糊塗, 能拿捏分寸, 能托付大事。 當她被媽媽責打, 說她沒帶好妹妹之後, 她告訴媽媽那人是宋思明, 又補了一句:“他對我們家有恩。”很見這個女人的深度。那時候宋已經開始自顧不暇,焦頭爛額了。

兩段愛情故事,後一段姻緣拆散了前一段姻緣。而後一段姻緣也逃不脫社會大背景的製約,未能得以善終。但是 兩段姻緣都寫得哭哭笑笑,活蹦亂跳。叫觀眾看得欲罷不能, 感慨唏噓。宋思明後來官場弊案敗露, 海藻懷的兒子流產,宋在慌忙中車禍身亡。作者以此為他作了了結和開脫。 小貝則以街頭和新女友談笑遠去的背影帶去了了觀眾對年輕人的祝願和前程未卜的擔心。身心交瘁的海藻,也 放風箏一般也讓她出國了。一場啼笑姻緣就此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