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08年11月07日
文章來源: freerain2008-11-09 03:44:35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8年11月07日
  
  
  
  
  溫家寶與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
  
  
   【北京7日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日下午應約同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雙方就當前國際金融形勢交換了意見。
    溫家寶說,中國政府已經並將繼續出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一係列措施,維護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溫家寶強調,戰勝這場金融危機需要全球行動,合力應對,包括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係。中國支持國際金融組織進行改革,在應對當前危機中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溫家寶表示,中國願在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與有關各方加強合作,使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布朗表示,英方讚同中國政府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對世界有利。英國重視中國在推動國際金融體係改革、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方麵的重要作用,願同中方保持溝通協調。
  
  【時事點評】這是條來自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因此,請大家注意新聞稿中的“每一個字”。在我們看來,新聞稿中有三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原文分別是:
  第一,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日下午應約同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
  第二,溫家寶說,中國政府已經並將繼續出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一係列措施,維護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第三,布朗表示,英國重視中國在推動國際金融體係改革、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方麵的重要作用,願同中方保持溝通協調。
  
  在具體解讀這三個細節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有關歐盟金融峰會的綜合消息。
  
  
  
  歐盟希望快速采取行動進行全球金融改革
  
  
  【綜合消息】有媒體報道稱,歐盟領導人將在周五的會議上呼籲各國,在下周華盛頓召開的全球金融峰會上必須采取改革措施,以避免新一輪的信貸危機爆發。作為歐盟輪值國的法國,預計歐盟需要100天的時間來采取行動,例如委托IMF以取得先占優勢,或是緩和未來危機。德國和英國堅稱,11月15日召開的G8和新興市場峰會,必須打開改變美國的大門。
  周五多數亞洲股票市場再次下跌,跟隨隔夜歐美股市跌勢。IMF周四預計09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二戰以來首次全年收縮的狀況,而由於企業財報的疲弱,周四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的降息舉動未能止住股市的下跌。包括日本汽車業巨頭豐田(Toyota)在內的諸多企業均削減了利潤預期。
   某德國政府官員表示:布什政府此前采取的措施更多限於保守立場,我們希望見一見奧巴馬,我們希望華盛頓峰會能夠建立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一個明確的計劃。由於部分國家開始稍微得到喘息,因此對國際金融體係的進行大修的準備工作正在削減。
   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的新聞發言人則呼籲對二戰以來的世界金融體係進行重建,表示逆轉當前全球經濟放緩趨勢是至關重要的。該發言人稱:這不是短期減少偷著和公共支出的合適時機,現在世界發達國家緊急的需求是利用聯合的財政政策以支持經濟增長,而這也將是首相布朗在周五的會議上所要強調的。
   根據媒體報道,歐盟領導人將在周五就法國提議的一份改革日程表進行討論,該日程表包括5大關鍵點。
   1. 委托IMF基於基本責任的立場,對重塑經濟信心的措施給予建議,並對陷入麻煩的國家給予援助; 2. 對信用評級機構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管; 3. 協調全球會計標準,重新審視公允價值的利用規則; 4. 采取行動確保所有細分市場,領域或是金融機構都受到監管,包括對衝基金; 5. 落實行為準則,以避免金融業的額外風險,包括細查企業高層的薪資。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上述文字的字裏行間,我們處處都可以感受兩個字,那就“焦慮”。
  
  ●三段文字揭示了一個事實:15日華盛頓金融峰會“成功與否”對歐盟實在是太重要了
  
  
  請大家注意這三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德國和英國堅稱,11月15日召開的G8和新興市場峰會,必須打開改變美國的大門;
  第二,作為歐盟輪值國的法國,預計歐盟需要100天的時間來采取行動,例如委托IMF以取得先占優勢,或是緩和未來危機;
  第三,歐盟領導人將在周五就法國提議的一份改革日程表進行討論,該日程表包括5大關鍵點.........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歐盟而言,不論是它所需要的“100天時間”,還是它所強調的“必須打開改變美國大門”之堅定決心,更或者是“日程表包括5 大關鍵點”的“具體計劃”,都是以15日華盛頓金融峰會的“成功召開”為“計時標準”、或者“操作平台”的,換句話說,15日華盛頓金融峰會“成功與否” 對歐盟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華盛頓金融峰會”開成了“茶話會”,歐盟首先要承擔的後果就是........
  
  別的不說,如果15日的“華盛頓金融峰會”最終開成了一場“茶話會”的話,那麽,首先要承擔的後果就是:歐盟“準備用來采取行動”所急需的“100天時間”,就不能從11月15日開始算起,並要推遲到“日後”了,至於這個“日後”是今年的12月15日,還是明年12月15日,恐怕隻有天知道了!
  
  也正因為如此,一到“關鍵時點”,歐洲國家中救市的急先鋒-率先在金融行業“搞國有化運動”的布朗,代表歐盟、是一個勁兒地往北京打電話。
  
  ●再談10月14日的“溫布通話”
  
  我們知道,在此之前,布朗在10月14日也主動打了的個電話。那個電話“本質”上也是一次“會前準備工作”,既是為薩科齊與巴羅佐“聯訣訪美”、向布什當麵“逼宮”做“會前準備”,更是為即將在北京召開的“歐亞峰會”做“會前準備”。
  
  針對“上次通話”,我們曾經強調了這麽幾點:
  
  其一,布朗“上次電話”的大背景是歐盟剛剛拋出“重歸布歸布雷頓體係”,且通過一係列媒體宣傳、領導人講話,將“重歸”進行提前“定調”,既:“未來的國際金融體製”絕對不能由美國單獨領導、但必須由西方國家繼續主導。
  
  其二,在“其一”的大背景下,“上次電話”至少打出了“三層意圖”:
  
  首先,在重歸布雷頓體係的問題上,或者國際金融體製改革的問題上,它與其說是代表“G7”或者“北方”在“事前”與中國進行“溝通與合作”、倒不如說是“事後”向北京、或者“南方”“通報”來得準確;
  
  其次,在第一的基礎上,這通電話顯然有著“試探”中國、或者“南方國家”對“重歸森林”的“具體反應”;
  
  最後,在“首先”與“其次”的基礎上,“上次電話”是布朗代表歐盟、甚至是整個“北方國家”,為即將在北京舉行的歐亞峰會做“會前準備”。
  
  其三,在“其一”、“其二”的情況下,通過中國外交部給出的相應新聞稿,從溫家寶總理對布朗首相的“具體回應”中,我們針對“上次電話”做出了“火藥味非常濃”的判斷。
  
  在我們看來,溫家寶總理在“上次電話”中,有兩層意思非常引人注目,一是明確地將中國金融業自我定位在“起步階段”;二是明確地表示“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中國政府有信心維護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那樣,這兩層意思“本質”上對布朗首相(實際上就是歐盟)的公開警告,“警告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不論怎麽說,將中國金融業自我定位在起步階段的中國政府,已決定不會為一個“自己沒有決策權的國際金融體製”掏大把的銀子,做實質性貢獻,對現行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製如此,即便是對“回歸到西方主導的布雷頓體係”也將是如此:
  
  第二:如果“西方國家”不向中國、及其它南方國家“充分釋權”,歐盟與美國也好,“三邊撕裂”的各方也罷,既然你們隻想在“G7”的“西方小圈子”裏討論、並”私下圈定”這些個重大問題,那你們就關起門來自己去玩自己好了,中國決不摻合!
  
  
  ●直至目前為止,本質上講,這場金融危機仍然是一場“歐美”金融危機,或者是“三邊內部”的金融危機
  
  第三,相對於中國金融業的“初級階段”,“歐美”的金融業當然就處在所謂的“高級階段”了。
  然而,在世界前四大經濟實體中,次貸危機源於美國、卻“迅速地”席卷了歐洲、雖然也“飄”出了“歐美經濟圈”,令中國等主要“南方經濟體”受損,但相對歐美而言,衝擊相對較小,在“歐美”之外,受衝擊最深的反倒是日本金融。也就是說,直至目前為止,本質上講,這場金融危機仍然是一場“歐美”金融危機,或者是“三邊內部”的金融危機。
  在東北方評論員看來,事實已經證明,且將繼續證明,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受打擊最深的就是所謂的“高級階段金融 ”,而且隨著時間的繼續拖延,盡管這場金融危機也必將影響像中國這樣的“初級階段金融”,且時間越長、中國經濟受損程度就越深,就越大,但比較所謂歐美、或者三邊之類的“高級階段金融”,僅就過程,“初級階段金融”受損加深情況可能是“線性式逐步加深”、而所謂“高級階段金融”受損加深情況恐怕將呈現“幾何級數式跳躍加深”;
  
  
  ●“線性加深”的“金融後果”是相對可控,“幾何級數式跳躍加深”的“金融後果”極可能導致瞬間失控
  
  
  因此,就最可能的結果而言,一旦“歐美金融危機”全麵擴散為“全球性金融危機”,那麽,線性加深的“金融後果”是相對可控,極端情況則是“相應經濟逐漸失控”,而“幾何級數式跳躍加深”的“金融後果”極可能導致瞬間失控,這又會導致“相應經濟迅速失控”,最起碼會在“初級階段金融、及相對應經濟”失控之前就步入失控。
  
  值得強調的是,85年廣場協議是美國在歐洲的幫助下,強迫日元升值,將美國經濟危機通過金融渠道轉嫁給日本,本質上是種“三邊撕裂”、或者“北方陣營”內部的危機轉嫁模式,其對世界經濟的衝擊麵相對較小;
  
  而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則是“歐美”聯手,利用手中掌握的金融霸權,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將歐美經濟危機向亞洲新興國家(地區),及當時在經濟上遠不如目前強大的中國、俄羅斯,也包括“已經失去了十年的”日本進行轉嫁,本質上是“南北撕裂”框架下的危機轉嫁模式。而“三邊”之內、或者北方陣營的日本也再次受到沉重打擊。相對而言,這種方式對世界經濟的衝擊麵相對較大,但由於當時的“北約”非常牢固,“上合”也並不存在,中國、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甚至“國際政治實力”都遠不如今天,從而也被迫在轉嫁過程中“被動買單”。
  
  顯然,今天的情況已經與十年前有了本質的區別。
  
  
  ●“歐美”的“初步共識”有這樣兩層意義
  
  
  因此,不論歐盟對“美元本位製”有多麽地不滿,也不論美元對歐元毫不掩飾其“搶班奪權”之心有多麽地厭惡,但“歐美”最終還是在“重歸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共識”。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從深層次上講,“歐美”的“初步共識”有這樣兩層意義:
  
  首先,它是“打倒美元本位製進程”的初步勝利,是歐盟對美國、更是“非美勢力”對美國的一大勝利,這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它也是美國對歐盟發出的一種警告。
  
  在具體展開這一點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消息。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以色列防長說在伊朗核問題上不排除任何選擇
  
  
  【耶路撒冷消息】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7日與到訪的美國國務卿賴斯舉行會談時說,以色列不會排除任何選項以應對伊朗“核威脅”。
  《耶路撒冷郵報》援引巴拉克的話說,以色列相信伊朗仍在“尋求擁有核武器”,這對以安全構成了“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不會將任何選項從桌麵上拿掉”。
   報道說,巴拉克在會談中還提到了美國新當選總統奧巴馬表示有意與伊朗對話的問題。以色列外長利夫尼6日曾就此表示,她不支持美國與伊朗對話,如果奧巴馬就職後推行這一政策,可能被解讀為“示弱”之舉。
   美國等西方國家和以色列指責伊朗發展核計劃旨在謀求擁有核武器。伊朗否認這一指責,並堅稱自己的核計劃用於和平目的。
  
  
  【時事點評】以色列國防部長所說的“以色列不會排除任何選項以應對伊朗核威脅”,我們暫時放在一邊,先來關注賴斯此次訪以帶去的信息,那就是“美國新當選總統奧巴馬表示有意與伊朗對話的問題”。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奧巴馬的“有意對話”與布什的“無意對話”,不過是“美國伊核政策”這枚硬幣上的“兩個麵”而已。
  
  ●“正麵”還是“反麵”,這種猜測也就成了一個“有趣的話題”?
  
  就目前而言,如果我們將美國下一任政府的“有意”當作“正麵”,即將下台的現任政府之“無意”視為“反麵”,那麽,隨著美國政府即將交接,這枚硬幣也就被再次拋起,在硬幣最終落下來之前,它到底是“正麵”還是“反麵”,對“有心人”而言,這種猜測也就成了一個“有趣的話題”?
  
  
  ●“歐美”單方麵、或者雙方麵就可以將自身的危機轉嫁出去的“可能性極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次通話”之後,從薩科齊、巴羅佐攜帶“重歸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相關文件飛赴華盛頓對布什進行“逼宮”,到布什最終接受歐洲的威脅,被迫同意在美國大選當月15日就召開金融峰會,並明確“會上將討論全球金融體製改革問題”,其“本身”就已“承認”了這麽一個事實,既:由於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南方經濟體”的迅速崛起,再加上以“中俄這兩個核大國”為核心、從而可以集經濟、政治、安全防衛功能於一身的“上合組織”已經成型,象85年廣場協議、及97年金融風暴那樣,“主導國際金融體製的歐美經濟”隻需選定某個特定目標,單方麵、或者雙方麵就可以將自身的危機轉嫁出去的“可能性極小 ”、或者說那樣幹的“風險”極高、高到美國都難以承受、更別說歐盟了,相應的“後果”也就不可預料。
  
  顯然,所謂“風險”就是前麵所說的、“高級階段金融”的損失將隨時間的拖延而呈現“幾何級數式跳躍加深”、直至瞬間失控;而所謂“後果”,就是“高級階段金融”瞬間失控帶來的可能是歐美經濟的迅速崩潰;
  
  
  ●“正、反兩麵”,實質上,分別就代表了“非軍事解決”與“軍事解決”兩種可能
  
  
  當然了,作為某些人“非經濟解決”的一種方案,以“發動局部戰爭”的方式發出警告、並“借這種警告”發出“在經濟層麵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肯定會考慮軍事解決方案,從而發動局部戰爭,即便是引發全麵戰爭,甚至核戰爭也在所不惜”來對“其它勢力中心”、特別是對“與其它勢力中心核心利益”緊密相關的“關鍵國家”(比如:敘利亞、伊朗、巴基斯坦、朝鮮、緬甸等)進行戰爭警告,
  
  因此,美國伊核政策這枚硬幣的“正、反兩麵”,在美國即將進行政權交接的“檔口”,本質上而言,被非常巧妙地“注進了”“非軍事解決”與“軍事解決”兩種可能性。
  
  ●對某些國家而言,再等待一段時間、等待“另一份機會”,也就成了作為一種選擇項
  
  在這種情況下,對害怕“反麵”、寄希望是“正麵”的、且即將趕赴美國參加“G20金融峰會”、但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比如兩核問題)又沒有什麽發言權的某些國家而言,由於地理原因,或者其它因素,從其切身利益出發,一種選擇就是“不妨等等看--等待美國新總統上任之後”。比如沙特阿拉伯。
  
  
  盡管“中歐俄”都希望“盡快”開始國際金融體製改革,但是,在美國下任政府“有意”與伊朗展開對話的前景下,針對附著在伊核問題“最最核心層麵”的國際金融體製改革問題來說,對“某些”雖然是“G20(比如南亞的印度、中東的沙特、非洲的南非、南美的巴西)”、甚至是“G7(比如東亞的日本、南歐的意大利)”正式成員國、卻又不是“兩核問題會員國”的國家而言,由於在真正的全球政治事務決策圈--伊核六方會談中沒有取得話語權,但又想以“自己所在區域代表”的身份掙上一份“國際事務發言權”,在“伊核六方”、特別是“歐美’都需要自己“理解”的關鍵時刻,再等待一段時間、等待“另一份機會”,在15日的華盛頓金融峰會上,既不輕易支持伊核六方中的誰誰誰、或者反對伊核六方中的誰誰誰,也就成了作為一種選擇項。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美國政府將這枚硬幣拋得“夠高”,那麽,在15日G20會議上,在除了歐盟、中國、俄羅斯之外的國家中,這種心態或許會成為一種主流。
  
  
  ●美國的確將硬幣拋得夠高,這一手似乎取得了效果
  
  
  顯然,從美國日前越境襲擊敘利亞、發出戰爭警告的動作來看,美國的確將硬幣拋得夠高。然而,從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再爆軍事衝突、阿拉伯國家集體沉默的情況來看,美國人的這一手似乎取得了效果。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某些國家而言,即便撇除“對戰爭可能引發自已所處地區大範圍動亂”的恐懼因素,所謂“另一份機會”也是非常誘惑人的,試想,一旦“ 美伊”果真展開“雙邊對話”,則意味著“伊核六方會談模式”將會根本改變,最起碼也會將“伊核六方會談”擴充為“伊核七方會談(加入伊朗,從而類似包括有朝鮮這個當事人的朝核會談模式)”、由於伊核六方會談會談實質是“中歐俄美”將牌局設在中東、玩四角遊戲的戰略平台,因此,對中東地區、或者靠近中東地區有影響的地區大國而言(比如 沙特、特別是印度),一旦“中歐俄美”中的一方,或者幾方需要,是有“被妥協進去”的可能性的。
  
  這個理由很簡單:朝核問題是事關東亞、或者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核心問題,地處朝鮮半島,因此,最後的結果就是有關國家(中國、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上的韓國、朝鮮,在韓國、日本 駐軍的美國)是一個都沒有少。
  
  同樣,伊核問題是事關全球新秩序(政治、經濟、軍事)的核心問題,且地處中東,靠近南亞,濱臨地中海,因此,一旦“伊核六方會談”向伊核N方會談”發展,那麽,有關國家(中東大國沙特;美洲南部大國巴西、歐洲南部的意大利、亞洲南部的印度,這些都是地區大國)也就有了獲取“會員證”的“可能性”。
  
  
  ●伊核六方會談“會員證”的價值何在?
值得強調的是,在某種意義上講,伊核問題本身“不是個東西”,它不過是伊拉克戰爭的衍生產品,一般人也看不出它到底重要在什麽地方,隻有當“將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伊拉克戰爭勝利的格林斯潘神話”最終被“伊核問題”狙擊出“次貸問題”、繼而引發一場正在興起的“國際金融體製革命”之後,人們才真正了解它的“曆史價值”。
  
  至於伊核六方會談“會員證”的價值何在?在這裏,東方評論員也不想做過多的展開,我們隻想強調一點,那就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由於伊朗不僅有著豐富的能源資源,還連通著中東、中亞兩大能源中心,並位居中國、印度通往中東的陸上交通要道,還扼守著波斯灣、印度洋的主航道,因此,在國際金融體製“革命”、及國際新秩序慢慢構成的進程中,在“中歐俄美”核心利益的不斷撞擊下,不論是G7也好、G8也罷,更或者是即將大放光彩的 G20,仍在領導中東和平進程的中東四方工作小組,其“功能”恐怕最終都會被更具代表性、且也不失精幹、高效的“伊核N方會談”所吸收。
  
  
  ●美國在耍一個小手腕
  
  
  “經濟上的G7”已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政治上的G8”隻是個形式,因為金融危機而突然大放異彩的G20,其規模則過於龐大(最新消息是還要擴員,西班牙也要加入),這樣的話效率必然就低,作為一個指導全球新框架建設進程的決策機構,必須精幹,且具代表性,因此,在伊核六方會談的基礎上,在相互妥協的基礎上,再挑選一些區域代表性國家進行小規模擴充,是最有可能的。
  
  至於聯合國,由於體製所限,在事關“中歐俄美”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仍然將扮演一個效率低下的“隻開會,不決定”的角色,但將不時地為“伊核N方會談”所產生的一係列重要文件做“背書”工作,畢竟聯合國是國際法的代表。
  
  上麵的這段討論,隻是想說明這麽一個問題,既:在美國政府即將進行交接,“美國伊核政策”這枚硬幣被再次拋起之後,被歐盟“逼宮”、從而不得不同意在11月15日主持“華盛頓G20金融峰會,並討論金融改革問題”的美國決策者,在耍一個小手腕。
  
  
  ●印度、沙特阿拉伯是最有可能“被妥協進”伊核N方會談的兩個國家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仔細瀏覽一下G20的花名單。所謂G20,是除了西方七國集團成員即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外,還包括歐盟、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韓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
  
  而在我們的評估中,日後,如果大國需要,印度、沙特阿拉伯是最有可能“被妥協進”伊核N方會談的兩個國家。
  
  ●印度是“歐美”向“中俄”討價還價的一大因素
  
  
  
  敏感的人們可以已經感覺到,恰恰是這兩個國家,對推進“國際金融體製改革”有著重要作用。
  
  就目前而言,沙特本身就是“石油美元體製”最重要的“客戶”,但又在伊拉克及敘利亞旁邊,對“戰爭警告”自然是非常敏感的;而印度的政治抱負,又令它成了歐盟、特別是美國向中國施加戰略壓力的一張牌,此外,印度是否加入“打倒美元本位製“陣營,是美國在15日峰會上“是否”交出“美元本位製”、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印度是否公開支持“簡單重歸布雷頓森林體係”、是否願意參與中俄正在嚐試的“結算體係另起爐灶”,則是歐盟向“中俄”討價還價的一大因素。
  
  
  ●對印度而言,立刻“打倒美元本位製”的“既期效益”並不高、有可能加入伊核會談的誘惑力卻非常大
  
  
  值得強調的是,與“中歐俄”不同的是,對綜合影響力在全球相對有限的印度而言,立刻“打倒美元本位製”所帶來的“既期效益”並不高,“將來在歐美的支持下,作為牽製因素,有可能加入”伊核六方會談的誘惑力卻非常大。
  
  
  
  ●為什麽說是美國對歐盟發出的一種警告呢?
  
  
  
  在搞清楚上麵這個背景後,我們再來看前麵的一個觀點,既“歐美”的“初步共識”有兩層意義,除了是“打倒美元本位製進程”的初步勝利,是歐盟對美國、更是“非美勢力”對美國的一大勝利,是值得肯定的之外,它也是美國對歐盟發出的一種警告。
  
  
  為什麽說是美國對歐盟發出的一種警告呢?
  
  
  在我們看來,如果印度在“戰略誘惑”之下,暫不參與“中俄”正在嚐試的“相互貿易用本國貨幣進行結算的結算模式”的話,那麽,中俄用“另起爐灶”之方式向美國、歐盟施加戰略壓力的力道就會小許多,反而憑空多出了一塊掣肘(事關巴基斯坦局勢穩定),對美國而言,有了這塊掣肘,麵對“中歐俄”必須交出美元本位製的“逼宮”,就可以分頭對付;對付“中俄”,它可以用“願意同意歐盟的條件,既簡單回歸布雷頓森林體係,由西方共同主導國際金融”去對“中俄”施加壓力,歐盟也可以用“美國願意簡單回歸”為依據,拒絕考慮“中俄”之“必須考慮中俄等南方國家的金融話語權的合理要求”;而對歐盟,歐盟“仍然不願意放棄金融主導權”的私心,足以讓“中俄”隻願意提供“有限支持”、那就是“必須打倒美元本位製”,但由於不可能接受“西方主導國際金融體製”的結果,對歐盟非常重要的15日華盛頓金融峰會,很可能在“必須打倒美元本位製,但如何打倒、特別是打倒之後的國際金融體製是個什麽樣的爭論”中,開成一場“茶話會”。
  
  
  
  ●軍事襲擊敘利亞、讓馬英九同意“兩岸三通”,都不過是為了實現弱化“三邊撕裂”、激化“南北撕裂”的手段而已
  
  
  值得強調的是,對“被迫主持”這場華盛頓金融峰會的布什政府而言,拖過11月15日,捱過12月15日,將白宮的鑰匙將給下一任政府,將“美元本位製” 盡可能地“喘息”下去,就是眼下的頭等大事。至於軍事襲擊敘利亞以恐嚇中東握有大把石油美元的國家,並威脅歐盟的地中海計劃;讓馬英九同意“兩岸三通”,以向北京示好的方式,最大可能去離間“中俄”、“中歐俄”之間的戰略互信,都不過是拖延“歐美金融危機”、並指望歐盟讓步、從而最終實現弱化“三邊撕裂 ”、激化“南北撕裂”的手段而已。
  
  
  ●“中歐俄”對美國的“離間道”是保持著高度警惕的
  
  
  對此,東方評論員也注意到,歐盟的反應是,由歐盟輪值主席法國出麵,對陳雲林訪台、簽訂“四個協議”表示高興;而北京則正式確定胡錦濤主席親自參與15 日華盛頓金融峰會,並公開表示“必須盡快國際金融體製進行公正、公平、合理”的改革,這是繼續支持歐盟、繼續與俄羅斯一道對華盛頓“逼宮”;
  
  俄羅斯也發表聲明,聲稱“俄羅斯準備與其它國家一道,積極參與國際金融體製改革進程”。
  
  顯然,在15日華盛頓金融峰會之前,“中歐俄”對美國的“離間道”是保持著高度警惕的。
  
  
  ●對麵英國首相的“重視中國”,溫家寶總理的回答仍然是老調重彈
  
  而另一方麵,由於歐盟仍然不願意放棄“簡單回歸布雷頓森林體係”的計劃,因此,在布朗再次打電話、並聲稱“英國重視中國在推動國際金融體係改革、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方麵的重要作用,願同中方保持溝通協調”之後,溫家寶總理的回答仍然是老調重彈,既“中國政府已經並將繼續出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一係列措施,維護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非常清楚,英國(歐盟)所謂的“重視”,北京沒有興趣。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再來看看“那五條”的具體內容。
  
  
  ●“五條”也就成了歐盟精心策劃的、“簡單重歸”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第一步
  
  根據媒體報道,歐盟領導人將在周五就法國提議的一份改革日程表進行討論,該日程表包括5大關鍵點。
   1. 委托IMF基於基本責任的立場,對重塑經濟信心的措施給予建議,並對陷入麻煩的國家給予援助;
   2. 對信用評級機構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管;
   3. 協調全球會計標準,重新審視公允價值的利用規則;
   4. 采取行動確保所有細分市場,領域或是金融機構都受到監管,包括對衝基金;
   5. 落實行為準則,以避免金融業的額外風險,包括細查企業高層的薪資。
  
  對此,東方評論員想說的是,如果撇除IMF這一條,其它“四條”都很好,說的“很對”,但是,如果被委以重任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不改革的話(歐美都擁有“否決權重”、被寄予厚望的中國,所擁有的股票權重甚至不如歐盟的一個小國),這“五條”也就成了歐盟精心策劃的、“簡單重歸”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第一步。
  
  在這種前提下,再好的“後四條”也都是“不好的”了。顯然,在接到布朗首相的試探電話後,溫家寶總理也就隻能“老調重彈”了。
  
  
  ●繼續支撐起“歐元的野心”,並讓“時間因素”對歐盟進行“逼宮”
  
  顯然,北京公開表示“必須盡快國際金融體製進行公正、公平、合理”的改革,並不是接受“簡單回歸”,這既是在向美國施加壓力,更是在與俄羅斯、歐盟保持戰略協調,隻有在“必須打倒美元本位製”的問題上“中歐俄”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繼續支撐起“歐元的野心”,並讓“時間因素”對歐盟進行“逼宮”。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某德國政府官員表示:布什政府此前采取的措施更多限於保守立場,我們希望見一見奧巴馬,我們希望華盛頓峰會能夠建立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一個明確的計劃。由於部分國家開始稍微得到喘息,因此對國際金融體係的進行大修的準備工作正在削減。
  顯然,這個所謂的“部分國家”恐怕就是在特指美國,在時間麵前,歐盟的“焦急”可想而知。
  
  
  對歐盟而言,隻要無法放棄歐元的野心,那麽“時間”將是它最可怕的敵人,就目前而言,在這場“歐美金融危機、或者三邊金融危機中”,在“金融損失” 上,“歐美”幾乎對分,而在“損失承受能力”的問題上,歐盟的承受力不如美國,不要忘記了,盡管“打倒美元本位製”的呼聲不斷,但“美元本位製”仍然在那裏,這就是說,美元可以憑借其“現時結算貨幣優勢”,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美元較歐元可以更加有力地支撐自己的經濟體。因此,在時間麵前,歐盟經濟的耐力不如美國經濟。
  
  ●中俄的辦法也簡單
  
  這樣一來,在這場比拚耐心的“金融博弈”中,如果歐盟與美國達成的“美國萬不得已、也願意簡單回歸森林的共識”是“真”、如果美國果真願意將“簡單回歸布雷頓森林體係”作為“對歐金融底線”,那麽,中俄的辦法也簡單:
  
  第一,在大的政策層麵,就是旗幟鮮明地支持歐盟的“必須、且必須盡快地進行國際金融改革”之主張,這是對付“美國”的手段,在歐元PK美元的過程中,與歐盟繼續保持協調,從“道義”上對歐盟表示“同情”,但具體到是支持歐元還是美元的問題上,不要公開表態,具體到實際政策上,就是“絕不公開表態”是否大量購買美國債券;
  
  ●盡可能地“幫忙促成”美國資金、高技術人才向歐盟流動
  
  在具體行動上,一方麵要繼續少量地買進美國國債,這是中美貿易結構所決定的,並可以盡可能地緩衝金融危機引起的中國出口下降;另一方麵,要繼續“高調地要求”美國開放高技術出口,及“ 放開行業進入條件”,如果美國不同意,就“高調關注”歐盟的高技術行業,趁著金融危機對歐盟日益嚴重的衝擊,看準之後,入股、收購歐盟的高技術企業,金融企業,並盡可能地“幫忙促成”美國資金、高技術人才向歐盟流動,這都是可以考慮的手段,從而從“實質”的層麵“推進”歐元結算,並維持“歐元的野心”,通過“無間道”的手法,對同處於“歐美金融危機”中的美國進行反向“逼迫”,
  
  
  ●堅定地繼續嚐試人民幣、盧布等“非美元結算”,對“美元本位製”的一種“既時衝擊”
  
  
  第二;堅定地繼續嚐試人民幣、盧布等“非美元結算”、這既是對付“西方”的通用手段,因為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仍然是“歐美間的金融危機”,但“歐美最低共識”是仍然不願意向“南方國家”讓出金融話語權;但它也是“暗中助歐”的一種方式,試想,作為“上合”的兩個核心國家,又是世界經濟大國、能源大國,一旦人民幣、盧布結算在兩國之間成了氣候,這本身就是對“美元本位製”的一種“既時衝擊”,在這個問題上,歐元倒相對有一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灑脫”。
  
  不過,這種“灑脫”是相對、暫時的。一旦人民幣、盧布結算在“上合貿易圈”中成了氣候,再被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觀察員國所認可,並將這一模式進一步擴展到南美、非洲的某些國家(比如南美的委內瑞拉、非洲的利比亞)、甚至擴展到東盟、中東,美國想保持“美元本位製”也好,歐盟想重回布雷頓森林體係也罷,恐怕都為時已晚了。
  
  
  ●除了繼續執行上述“簡單辦法”之外,北京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將華盛頓被迫開出的“兩岸三通”給坐實了
  
  
  從上麵的討論內容,我們不難感覺到,歐亞峰會之後,或許是內部的“老毛病”,政治上沒有統一的歐盟,不太可能在7日的歐盟金融峰會上、對國際金融改革方案做出“務實選擇”,再加上美國玩的那個“威脅加誘惑”的小花招,G20國際金融峰會很可能開成一個“茶話會”,除非歐盟在未來幾天表現出“務實”的一麵,否則,急需開始“100天進行行動”的歐盟,隻好從12月15日,甚至是明年某個15日開始“計時”了。
  
  在歐盟仍不放棄“簡單回歸森林”、而不得不“繼續歐美互玩”期間,對中國而言,除了繼續執行上述“簡單辦法”之外,北京需要做的,就是將華盛頓“被迫開出”的“兩岸三通”給坐實了,盡最大可能將“隨時可以撕毀的一紙協議”坐成“不可逆轉的兩岸融合”,當然了,中間,要注意三點:
  
  一是要高度警惕“歐美一方向另一方的“妥協的可能性”。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下任總統所謂的“考慮從伊拉克撤軍、向阿富汗增兵”的方案,本身暗含有“大中東計劃向地中海計劃讓步、以換取歐盟的伊核支持。這種支持包括阿富汗支持、巴基斯坦支持”的意思,這也是美國伊核政策那枚硬幣“反麵”上的部分內容;這是中俄、或者“上合” 需要警惕的。也是歐盟需要警惕的,盡管它有很大的欺騙性,但是,這種意思本身就具有誘惑性,特別是在歐盟仍然死抱著“西方必須主導國際金融體製”這塊僵屍舍不得放手的心態下(注,這是南北撕裂的弱點),更是如此。
  
  二是要高度警惕一旦“歐美”形成妥協,“台獨”在台灣部分地區製造“科索沃模式”的可能性;
  
  三,也是最重要的,務必要對“方方麵麵”保持這樣一個戰略態勢,既:不論國際風雲如何,不論國際金融改革進程走到了哪一步,也不論馬英九政權表現得多麽 “熱情”,一旦戰略時機合適,中國中央政府“必”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武力收台。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保持這種戰略姿態,是從根本上防止“出現一、二條” 的基礎條件。
  
  
  ●“中俄”已經開始了推進歐亞全麵合作進程,突破點就選在“三邊”之一的日本
  
  最後,就是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與俄羅斯一道,關切各方麵的核心利益,關切各方麵的優勢(比如歐盟的金融、日本的技術,中國的生產、俄羅斯的能源)與劣勢,在“和諧”與“互補”的基礎上,在“國際金融體製改革如何進行”的爭論與僵持中,瞄準“三邊撕裂”的弱點,全麵推進歐亞大陸(包括英國、日本)的經濟整合,並將這種合作擴展到非洲與南美。我們認為,再沒有比這更好地、從根本上“打倒美元本位製”、並解決這場金融危機、並重新構建全球新秩序的辦法了,這才是“策”、相比之下,其它的都是“術”。
  
  ●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
  
  有意思的是,隨著俄羅斯外長的來訪,在亞歐峰會時,還“強拉”中國與日本一道支持美元本位製的日本,已經開始放風“準備在華盛頓金融峰會上提出金融改革建議”了。
  
  然而,就日本人的做派,需要日本提出的所謂建議不過是份向“中俄”、“歐美”同時開價的“方案”,盡管如此,“三邊撕裂”的裂縫不是“縮小”而是“擴大 ”了。再加上朝核問題的撕扯,日本對美國拋開日本人的感受“單方麵為朝鮮摘帽”、並默認馬英九承諾“兩岸三通”所形成的“孤兒感”,都是俄羅斯外長訪日,並可能重啟俄日領土談判進程,催促日本向英國人那樣,與美國遠一點兒,往歐亞大陸“靠一點兒”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訪問日本期間,正式提出“建立新歐洲安全體係建議也適用亞太地區”的觀點,顯然,在“三邊撕裂”的歐盟仍然執迷於“必須由歐美主導金融體製”的同時,“中俄 ”已經開始從另一端推進這一進程了,突破點就選在“三邊”中一直備受擠兌的日本,相信“日本經濟”在這輪日元“單獨升值”的過程“認真回想了當年的廣場協議”。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老話,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
  
  
  在一段有關俄羅斯外長訪問日本的相關新聞後,東方評論員將開始今天的東亞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