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取消限購是崩盤的開始?
文章來源: GoBucks!2024-05-14 09:05:29

最近幾大城市紛紛取消了房屋限購,不少人認為是崩盤的開始。真是這樣?

我不這樣認為。北上廣一線城市還沒有完全取消限購。廣州目前隻開放了120平米以上的大戶型。政府是摸著石頭過河,比較小心謹慎。如果房地產能夠恢複,政府肯定不會繼續放鬆對房價的控製。

現在老百姓不是沒錢,而是選擇觀望。年輕人因為沒有工作,失業率高,沒錢是肯定的。他們要買房,必須有幫助才行,大部分是父母幫助。現在美國也差不多,年輕人的失業率是最高的,他們沒有熟練的工作技能,經濟不好,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他們要買房隻能靠父母。我學科學的孩子也需要我們幫助才行,否則隻能靠租房。我對不計較薪水的,投身科學等低收入的人非常尊敬,這個世界不完全是為了錢,尤其是能夠保持溫飽之後。滿足自己,滿足社會,這才是需要提倡的。如果大家都去賺錢多的行業,那麽社會的其它職位誰去做?社會分配不公也是個問題。此外,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能讓自己幸福開心嗎?俗話說,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中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極其有限的,這不是說中國人不想追求幸福。其關鍵的地方是貧窮的生活持續了太長時間了,生存絕對是首要的,幸福是一種奢侈,可遇不可求的海市蜃樓,這種思維甚至在第二代華人都能找到。你可以觀察到,富裕的家庭,小孩也更加自由選擇自己的職業,因為他們不需要過多考慮維持生活的需要,因為父母的財富已經讓他們充分自由了。當然,啃老的花花公子敗家仔也有不少。相比之下,中產家庭是一種平衡,人才大多出在這個階層。

如果不著急(比如婚嫁,四代同堂)買房的話,不少人肯定還是繼續等下去。如果一線城市完全取消限購,那才是房地產的價格底線,但如果等到那個時刻,恐怕已經晚了,有的人已經行動了。傳統上,中國人是買漲不買跌,而國外致富的主要方法是低進高出,跟中國正好相反,所以富人還是少。比如股神巴菲特,股市高漲的時候他拋售,低的時候他買進,當然並不是盲目的。香港的李嘉誠也差不多,當年炒地皮也是低進高出。

這次房地產危機跟政府的土地財政有關,是中國特色。土地有限,無法持續下去,這是常識。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有這樣的模式。西方世界是靠房產稅維持地方政府,學校,警察,消防等公共事業。中國靠賣地獲得財政開支取決於老百姓購房。經濟好的時候,大家口袋裏有錢,可以購買更多的房子,因為還是房子比銀行更加保險,何況房子的價格還不斷增長。

目前的情況是否會導致崩盤?首先房產稅在很多城市還沒執行,或者可以忽略不計。維持房子除了物業費,維修費,基本沒有什麽了,壓力還是非常小的。相比之下,在美國,光房產稅就可以壓死你。白給你一套房子你也維持不起。如果中國也是這樣,這次危機早就崩盤了。業主完全可以靠租房熬過這次危機。除非你貸款,需要付房貸,沒有工作收入後,壓力肯定會很大,不得不降價賣房才行。海外華人在國內不少人有房子,尤其是父母的遺產之類的。能等就等。不是說,誰搞不好經濟誰下台嗎?沒有說誰保不住黨誰下台。冬天肯定會過去的。如果社會再回到改革開放的年代,那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問題,誰要你讓它發生?

要根本解決房地產的危機還是需要改革才行。開啟房地產稅阻力肯定會非常大,尤其是經濟不好的前提下,這是筆額外的開支,很多人都付不起,很可能會產生社會動亂。這就是政府不願意做的事。教訓是,經濟好的情況下,必須改革土地財政的做法。

走出這次房地產危機的辦法還是要搞好經濟,讓年輕人就業。我認為還有很多空間,比如旅遊業就需要更加開放。人家英國就能做的很好,入境根本不需要換英鎊,除了地鐵可以刷卡之外,甚至上廁所都可以使用信用卡,這種地方你能不常去嗎?你搞自己那套支付寶,微信錢包都沒問題,但也需要增加國外信用卡的功能才能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