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要參加學校的抗議活動
文章來源: GoBucks!2024-04-23 07:22:02

孩子說要去參加示威抗議。對於不少家長來說,這是個頭疼的事情。不讓去,那麽讀名校為什麽?如何培養孩子的正義感,領導能力,成為社會的棟梁?如果隻是學些知識,技能,還不如去技工學校,社區學院,還能省錢。

這幾天,哥大,耶魯,NYU等著名大學發生了支持巴勒斯坦人的運動,被警方清場鎮壓。在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正在被以色列種族滅絕,這在文明社會是要受到譴責的。我對學生的抗議活動感到驕傲,說明他們還是有正義感,應該支持。媒體卻在不斷抹黑學生的運動,說是抗議的學生對猶太學生有威脅,暴力,應該取締。現在部分媒體已經偏離了所謂公正的原則,隻是單方麵報道新聞,導致很多誤解,仇恨,這樣的媒體是沒有未來的。這也讓我想起六四的時候,當局是如何抹黑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運動。少數人的違法行為並不代表多數學生,也有可能有外來的人員在惹是生非。

討論政治跟做科學是一樣的,需要掌握雙方的證據材料,對事件有完整的了解,尤其是本人不在場的情況下。這跟法庭差不多,法官陪審員都需要聽雙方的證詞才能判斷,做出裁決,否則容易給判斷帶來偏見。 我一再跟孩子說,參加抗議是沒錯的,但需要知道雙方的觀點,證據,這樣才有可能進行判斷。但往往很多時候,證據不足,給判斷帶來困難,這還需要自己進行更多的調查,研究,才能做出結論,也許就做不出結論都有可能。但是,現在雙方的學生感情都十分衝動,不願意聽到對方的陳述,導致現在的僵局。此外拜登政府對以色列政府沒有施加更大的壓力,阻止屠殺無辜的平民百姓。哈馬斯是殺不盡的,最好的辦法是坐下來談判,促成和平,給巴勒斯坦人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不要自己武力強大就要欺負弱者。曆史上曾經發生了不少類似的事件。不需要使用武力,和平抗議照樣能夠達到目的,比如南非的曼德拉,印度的甘地。

昨天在哥大抗議轉播中,我看到這些運動得到了不少大學老師們的熱情支持,但似乎亞裔教授沒看到。亞裔教授就沒有正義感?不會同情學生?亞裔作為少數民族還需要更加努力,參與學校社會活動,而不是隻停留在自己的學術空間,這樣才能改變對亞裔的偏見,亞裔才能在美國更加發揮自己的作用。最近看到祖籍廣州的姑娘Nicole Shanahan作為副總統,加入了肯尼迪的美國總統競選活動。雖然他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我十分佩服她的勇氣。她說,富裕就是為了解救貧困。她作為一個律師並不缺錢。關鍵是有錢之後該做些什麽,如何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而不是到處炫耀自己的富有。

抗議當然不能影響自己的學習計劃,否則就不應該繼續留在學校讀書。有領導能力的學生大部分都很能夠管理時間,效率很高,對功課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不少在中學就得到了很多鍛煉。 有人說,如果被警察逮捕將會對學生未來就業不利。這次哥大事件完全是校方造成的,是校方缺乏跟學生的溝通能力所導致的,這對自由環境的大學是個極大的傷害,校長應該負主要責任。

我相信孩子能夠控製自己。我隻說了一句,小心點。我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因為生活而犧牲了自己的原則,夢想,過一個委曲求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