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保姆還是到養老院?國內老人照顧的問題
文章來源: GoBucks!2020-01-03 19:33:10

一般人到了中年這個年齡段,有那麽一道坎要越過。

小孩基本都離家上大學去了,剛剛認為能夠歇一口氣,好好休息一下,但同時自己的父母進入了高齡階段,需要家裏人來照顧。事業上也基本是頂峰時期。每天有很多的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做決定,壓力很大。在幾種壓力之下,有的人熬不過去,離開了人間。處理好家裏的事情才能保證工作上能夠專心,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今年國內的家裏變化很大。老人走後,另一位老人沒法照顧,孩子都不在身邊。先是住家裏,請全日保姆照顧,也就是每天買菜,做飯,搞衛生。保姆普遍都是鄉下來的,沒有什麽文化水平,就連城裏看病抓藥都無法完成。現在城市裏的年輕人不願意做保姆這樣的工作。 保姆的工資不低,也有好幾千人民幣。保姆也很不穩定,說走就走,還提這提那的條件,還要經常漲工資,否則就走人。家裏人不在的時候,很難說保姆會幹些什麽事。據老人反映,保姆對她一點也不尊敬,沒好感。

什麽樣的人適合請這樣的保姆?夫妻一方必須有一位能夠自理的。這樣能夠監督保姆,否則保姆就會亂來,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國內的保姆市場很不專業,可以說毫無專業訓練和培訓,什麽人都可以幹,這很不好。

我們對這樣的保姆很不放心。人不在國內,出了事情,保姆走人,怎麽辦?有的中介能夠24小時跟你找替補,但老人受不了。所以,找保姆這條路是行不通的。前些年,市裏沒有幾家養老院。公家辦的隻有兩所,根本進不去,排隊就要若幹年,而且條件也不好。我去看了幾家早期成立的,普遍問題是,房屋老舊,條件很差,尤其是員工的素質方麵,讓人不放心。

最近這些年來,由於人口老化,民眾的強烈要求,政府不得不開放了養老市場。有很多港台的投資者跟大陸私企一起進行養老市場開發,引進國外養老服務內容,讓內地的養老跟國際接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把老人送到了一家合資的養老院。這所養老院是跟著名的南方醫院結合。醫院的場地是養老院租出去的。養老院的老人一旦有事,就可以馬上推到醫院治療。將來公費醫療得到政府批準之後,老人可以把關係轉到醫院。

養老院雇傭的基本都是年輕人。他們是從內地比如貴州等地招來的。他們先要進行技工學校訓練,實習,畢業之後才能上崗。這比保姆要好幾個量級。合資的養老院環境還不錯。房子都是新建的,比較光亮,通風。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老人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要有空調才行。

老人一般手腳走動有問題。養老院還提供理療服務。每天做理療,可以緩解肌肉的衰退,而且還可以打發時間。養老院對老人分兩種,自理和護理。後者基本都是無法正常交流。如何打發時間很重要。理療的花費也不太貴。總的來說,合資的養老院的花費都還可以,養老金基本可以對付,再加上平時的儲蓄基本沒問題,子女不需要額外掏錢。

有的老人上了70就開始考慮進養老院,因為大部分遲早都要進去的。早進去可以自己挑選滿意的。等到自己不行了才進去基本沒有什麽選擇。我有個朋友,她原來打算提早退休回國照顧父母。可最近她父母已經做了決定,把房子賣掉,搬進養老院。她根本不需要回去。據說她父母還很開心,因為養老院裏跟她爸爸文化水平差不多的有不少,平時有共同語言。

我們家的老人進養老院有9個月了。目前一切還好。也沒得過病。現在看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一切交給職業服務,起碼會有一定的質量保證。請保姆就很難說了。老人如果自己不願意去,這個困難很大。我們家的開始很不願意,有抵抗心裏。好在隻是短期的困難。經常有朋友同事去看望也會有很多幫助。

總的來說,選擇養老院,依靠職業訓練,這條路是最適合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