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回國感受 (1):老人進了ICU
文章來源: GoBucks!2019-04-14 04:23:10

這次回去比較匆忙,家裏老人進了ICU。

已經多年沒有跟中國的醫療係統打交道,誤以為已經跟國際接軌,其實根本不是,差太遠了。有病千萬別再在中國醫治,因為您麵對的是赤腳醫生的待遇,也許更差,聽天由命的感覺。

這是個三甲(不清楚為什麽叫三甲,也許是三假?)醫院,總之甲數越高越好。對老百姓來說,三甲已經是頂端醫院了。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這已經是最好的醫院了。大概是這樣理解,治不好怪不得醫生,怪自己不走運。

三甲醫院的硬件怎樣?真不怎樣,跟國外任何一家醫院相比。外表看都很光鮮,但還是落伍了。從建築的風格來看,也都是人家幾十年前的。現在的建築風格都是大玻璃的鋼鐵結構。你注意看看大學,城市的新建築都是這個風格。相比之下,中國很多建築還比較過時老土。

人有三急。大老遠趕車到醫院第一件是要放水。找不到廁所。一層樓隻有一個公共廁所,甚至沒有。幾天下來,我摸到了一個秘密的,跟門口的保安成了友好的“朋友。” 嗬嗬。廁所也是老式的蹲坑,有味道,不幹淨,比機場差。國人老嘲笑美國的硬件不好,這些其實就是自己的硬傷。

醫院內部的光線普遍很暗。不知是為了省電還是電力不足還是其它原因,非常暗。看不清人臉。年紀大的根本看不清小字。人很多,到處都是,像螞蟻搬家一樣,密密麻麻的,都很匆忙。這也許是跟資源不足有關吧。國內沒有家庭醫生,所有的病,不管大小都要去醫院,能不忙嗎?

醫院普遍不喜歡用空調。國人大概認為空調對人體不利,廣東話說“焗”,普通話是悶。其實霧霾嚴重,有過濾的空調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就跟戴口罩一樣。這次匆忙回去,忘了口罩,下次是必須攜帶的物品之一。有的旅館房間還帶空氣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