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和溫家寶可以比嗎?---從救災中看兩岸的政治生態。
文章來源: 成長2009-08-25 10:54:36
最近因莫拉克颱風使得台灣的領導人深陷政治風暴中,從媒體到災民,炮火齊開,使得馬英九團隊頓時成為莫拉克颱風的另類“災民”。

前不久WXC有網友撰文,拿溫家寶和馬英九相比較,結果引來各種的爭議。

八月二十二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駐台北特派員沉澤瑋在當天早報的「自由席」專欄上,以「有些事,在家裡做就好」為題撰寫專文,認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不好當!


馬英九和溫家寶真的可以比嗎?

大陸

心態上;幾千年來人民隻能被動的等待一個好皇帝,有了好皇帝那就是人民的福份。雖然今天已不再是封建社會,但總理仍不是小老百姓有權選的,所以心態上隻能期盼,不能強求。

地理上;幅員廣大,人口眾多。升鬥小民要見到總理的機會應不亞於中大樂透的彩劵。皇天後土,若能借著災害見到領導,激動和感激之情早已湧上心頭了。而領導適當的溫情喊話一下,那就真的是感動的淚流滿麵了。


台灣:
太小了,她甚至還不如大陸的某些省大。所以總統沒在第一時間趕到,那就是你的錯!溫情喊話會被蓋上做政治秀!更何況你是我選出來的,選你就是相信你有能力,如果你不行,就下台,別占著茅坑不拉屎!
套LG的話:“在台灣政治人物是公仆,做的好是應該。所以你聽不到對他們的掌聲,但做不好絕對是滿耳的噓聲。”

政治生態:

大陸:
黨的一元化領導,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國際上以大國的姿態矗立,攜帶著龐大的市場,使得各國都不敢小視。


台灣:
外有美中日,內有藍綠
在國際上,能走出去的地方少之又少;在內部,得麵對無窮無盡的藍綠博弈、中央與地方的不搭調。在海峽對岸,得和一個布局綿密、高深莫測的中國大陸交手;在美國、日本間,這個擁有絕佳戰略位置的寶島,又得做好微妙的平衡。

而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的CNN。
以往CNN對台灣的信息興趣缺缺,這次卻一反常態衝鋒陷陣,被媒體譏諷為《小林快報》。

是因為災難嗎?
“9,21”的地震並沒有看到CNN展現的“熱情”。
是關心台灣的民主嗎?
阿扁的貪瀆也鮮少看到CNN一馬當先。

或許是因為馬英九的中國政策,馬英九向大陸示好讓美國極為不舒服。
試想;如果兩岸真的越走越近,那麽美國在遠東還有羹可分嗎?
恨馬英九牙癢癢的美國,怎麽能放掉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時不修理馬英九,更待何時?

所以馬英九在救災的記者會上任由國內外記者訓罵,“教”他怎麽當總統,真是顏麵全失。


再來看看新加坡『聯合早報』從媒體的角度的分析:

馬英九不懂得勘災的溝通和表演藝術,和對岸的溫爺爺相比,高下分明。不過,拿台灣和大陸對比,是不完全對稱,兩邊的媒體生態和政治模式都不一樣。

大陸媒體挺政府,台灣媒體轟政府。

大陸媒體沒有太多自由伸展的空間,四川地震,全麵站在政府那一邊,沒有太大意外。。。政府有媒體在背後支持,刻意營造上下團結一條心的氛圍,而且一聲令下,就不得不和諧。

台灣媒體自由奔放,其主導輿論走向的能力,大概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甚至可以無限上綱。
政府救災不力,台灣媒體一麵倒站在政府的對立麵,同樣沒有太大意外。。。

 台灣政府不隻沒有媒體支持,還得不斷接媒體和輿論的招,疲於奔命之餘,也讓判斷力不足、執行力不足的弱點暴露無遺。在災難麵前,不管問題的症結是在地方還是中央,台灣的中央領導隻要拿不出霸氣和決斷力,就注定被盯得滿頭包。。。    

輿論對官員們的道德要求,不是一般的嚴苛,顯然民眾認為政府應當大禹治水,高官卻認為照平日的生活模式生活沒什麽不妥,官民之間的思維落差甚大,似乎是上個世紀的官僚腦袋,跟不上新世紀民間和媒體的要求,他們更忘了自己活在強勢媒體和在野黨緊盯的政治狀態中。

這樣粗略的交叉對比後,您覺得怎樣呢?
網路的好處是大家可以百家爭鳴(但不歡迎粗言穢語),反正是忽悠,但網路上的事兒誰也說不準,或許您的建議會送到決策者中的耳朵裏哦。


鏈接:
『有些事,在家做就好』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zaodian/pages2/zaodian_zi090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