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往事 - 最有希望的朱建華沒有登頂(28)
文章來源: 北奧2008-07-23 19:52:50


(1984年奧運會的前夕, 朱建華連續三次打破了世界紀錄, 被內定為當然的金牌得主.)

第七章:       作者親身經曆的洛杉磯奧運會小故事                       

最有希望的朱建華沒有登頂(28)                         

            如果說今天中國最閃爍的奧運明星是跨欄飛人劉翔的話,那麽在二十四年前,中國的奧運之星應該就是另一位上海運動員朱建華。一米九三的朱建華比今天的劉翔還要高出五公分,長得還要帥。今天劉翔的身旁還有很多其他的優秀運動員,可是當年朱建華可以說是鶴立雞群,獨樹一幟啊。1984年奧運前夕朱建華已經連續三次打破了世界跳高紀錄,在中國的奧運軍團當中,他可以說是比李寧的奪金呼聲還要高,他無可爭議地被當時的國家體委和全中國人民內定為奧運會金牌的當然得主。 

為了保證這塊“萬無一失”的金牌順利到手,國家體委在外匯十分緊張的境況下破例為朱建華開了小灶,批準他早早地到了美國,希望他能夠提前適應氣候,熟悉環境,進入狀態。用朱建華自己的話說就是:“比賽計劃安排的失誤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距離奧運會開幕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朱建華就已經早早地來到了洛杉磯,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良好的願望卻起了相反的效果。到了美國以後,朱建華所享受到的吃和住的環境雖然看起來是很高擋,可是他卻是極為的不習慣,飲食方麵就更是不適應了。在國內朱建華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有專人安排,飯菜也有專門的大師傅和營養師,可是到了美國,一切都要靠自己,不會做飯又不喜歡西餐的他簡直就是到了度日如年的地步。更為關鍵的是,朱建華的正常訓練也無法得到保證,往往是在同一塊跳高訓練場上,同時聚集有很多名運動員,這對於早已經習慣於“獨往獨來”的朱建華來說,簡直是讓他有了一種要崩潰的感覺。 

“當時的壓力太大了,所有的人都已經提前把奧運的金牌提前頒給了我,開始的時候是興奮,到後來是緊張,再後來就是睡不著覺了。事情過去二十多年了,朱建華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還是相當的心有餘悸。他接著說:“後來吃安眠藥也不管用了,每天都是眼睜睜地看到天亮,這無疑在體能上是極大的消耗,在精神上是極大的摧殘。” 還記得很清楚,我們有一次去觀看朱建華的練習,他的臉色就很不好,沒有一點笑容。也許是由於有代表團的官員在場,也許是他太緊張了,這位大名鼎鼎的擁有2.39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接連幾次連2.29都沒跳過去。 

隨著奧運會的開幕,許海峰,曾國強和吳數德接二連三的走上冠軍的領獎台,朱建華感到了更大的壓力。跳高決賽的頭一天,我帶著一個體委的領導從比賽場回來專程去看望了朱建華。這位領導倒是很慈祥,跺著四方步,倒背著手,還沒說話我就知道朱建華已經是在高壓鍋裏麵了。“小朱啊,最近還好吧?組織上邊可是對你寄預了無限的期望啊。”老領導的關望讓小朱真是有點不知所措。“你看,連那些計劃外的人都拿了金牌,你就更加不成問題了。”聽到這讓人哭笑不得的話,別說是朱建華,就連我這個局外人的兩條腿都轉筋了。當時我心裏在想,可憐的朱建華呀,你要是有福氣住在我們北嶺大學的中國奧運大本營裏,那至於受這種罪呀,至少是有香噴噴的大米飯和江浙炒菜,加上熱騰騰的麵條和三鮮餡兒的餃子吃呀。 

   

(奧運會上朱建華過橫竿時的情景.)              (接受意見: 增加了朱建華今年的近照.)

第二天,朱建華帶著疲倦的身子和無形的壓力參加了比賽,幾經鏖戰,力戰群雄,最終奪得了奧運銅牌,這是中國田徑曆史上在奧運會上獲得的第一麵獎牌。直到上一屆的雅典奧運會,男子跳高冠軍的成績仍然比朱建華當年保持的世界紀錄低了三厘米,當年的金牌沒有到手,我想不能不說是朱建華終生的遺憾。 (剛剛得知: 朱建華將擔任上海奧運會火炬傳遞的末棒火炬手.)

今天講這個故事是要我們牢記曆史教訓,不要給今天的劉翔過大的壓力。體育不僅僅是一種競技的比賽,更是一種競技狀態的比賽,何況在世界級的比賽中,頂級運動員之間的差距簡直就是微乎其微。 運動員的精神狀態和臨場發揮往往就決定了最終的名次。適當的壓力是動力,壓力過了頭,就變成了阻力。曆史上的奧運地主國有多少頭戴光環的運動員,肩負著父老鄉親們的重托,最後不是敗在對手麵前,而是在強大的壓力下功虧一簣。我們衷心地祝願劉翔,祖國新一代的年輕運動員,不僅在體力上超過老一輩,更是在心理素質和科學管理上勝過前輩,拿下奧運金牌,為祖國爭光。

 
(看看文靜的朱建華有多帥!!  另一位是我的老朋友, 當年北嶺大學的同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同學試試看, 能不能認出這個英俊的小夥子就是你們今天的數學教授, 係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