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回國 從女性書店和《玫瑰的故事》
文章來源: 菲兒天地2024-06-24 08:47:31

這次在上海,去了新改建共七層,被稱為水晶宮,2023年10月28日重新開張的的上海書城。但參觀完卻覺得少了原來的熟悉和親切。

每層的圖書安放都有不同的主題。

裏麵還加了不少“店中店”,如作家書院,專門的動漫店等。

三個中庭分別是書城這個城的廣場,禮堂和劇院。整個城有點像迷宮,要慢慢地逛,逛完還挺累的。

裝修前一樓大門非常氣派,通常擺放的是一些暢銷書。裝修完後,一樓用紅色裝點了一個祭壇,好幾格台階頂部放著一個展櫃,上麵陳列著大大的書。邊上是一些零散的裝飾。這層沒有任何可以坐的地方,感覺非常不便。

美食文化是現在各家書店的一景

這裏還推出了快閃品牌,圍繞食、閱、玩、樂四種城市生活方式,設置不同區域和布局。七樓舉辦作家簽售會與電影展、畫展,攝影展、歌手表演、聲樂課堂、聯名文創售賣等活動,吸引市民遊客走進書城,“悅讀上海,了解上海”。

還看到一個恐龍展

不過我對這裏印象最深的還是女性書店。上海首家女性書店2024年1月入駐福州路新改建的上海書城中的馨巢書屋,創史人王霞介紹說,書店旨在吸引都市女性白領讀者,是都市女性心靈的後花園女性文化成果的傳播者。作為女性家庭美育和生命美學的知識社交平台,給女性帶來成長和多元思維方式。據說這裏經常有定期的讀書會,大家探討一些當今熱門的話題,幫助女性解決家庭、職場和自我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聽起來真不錯。想到博友等等還跟我提起過可以弄一個夏日的讀書會什麽的。我想如果真有讀書會的話,第一本書我想討論的就是香港作家亦舒的《玫瑰的故事》。

門口還賣各種小手工,傳統文化的飾件,剪紙等。覺得超有藝術天賦的博友可可一定會很喜歡。就是沒好意思多拍照。

這裏有關於《女性視角下的閱讀和寫作》,介紹一些女性作家的書籍。中外的都有。

我買了一本2023中國女性散文選《流水今日》回來,讀到一半,以後有機會再詳細分享。

第一次看見女性書店,和在東京看見梧桐兄介紹的女性專用車一樣,覺得非常的神秘,好奇。

女性書店讓我想到了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現在火紅的《玫瑰的故事》。最近周末啥都沒幹,就是瘋狂地追了這個劇。當然有些拖遝的地方也有快進。後麵幾集越來越離譜。

從初戀,到結婚,離婚,遭遇靈魂伴侶,之後又認識年輕的飛行官,我真怕導演把主人公玫瑰寫成一個四個男人圍著一女的大女主劇,還好,最後是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雖然和博友Armweak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太一樣,但這個劇,很多地方和他同感。

導演汪俊將劇拍得很法國風,濃烈,浪漫,很多的吻戲,甚至床戲,可看著不覺得有美感,反而覺得很突兀,尤其拍莊國棟的床和玫瑰的床的特寫,一般來說,特寫都是為了彰顯,強調美感,而莊國棟的床上的被子看上去舊舊的,甚至讓人有不適感。

劇中玫瑰美麗率性隨意,似乎除了愛情之外,對於其他的人情世故毫不通曉。

她對莊國棟的敢愛敢恨,按照自己的需求、感受、價值取向。甚至把他的家砸得一塌糊塗。滿牆的塗鴉,好像也就是為了顯示她畫家的功底,甩著飄逸的長發,肆意揮灑,將塗鴉又變成了美麗的玫瑰。

對於林更新飾演的方協文,似乎也是被他為自己挨打感動,明知道兩人的家庭,背景,甚至價值觀都不太一樣,還是很快地走到了一起,享受著短暫愛情的甜蜜,然後就油鹽醬醋,一地的雞毛。

離婚後消沉了一段時間後,又在畫廊認識了解密她畫作,類似“密室逃脫”遊戲,即將不在人世的霍建華飾演的傅家明,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soul mate帶傅家明爬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山,還要夜宿,第二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是真怕他就此倒了下去。幫他實現登高錄音的夢想,你可以抬他上去啊,這麽虛弱的心髒病人,禁得起這樣的折騰嗎?千萬不要跟我說,反正他是早晚要去見閻王爺的。感覺劇是為了拍而拍。導演想感動人的浪漫悲劇橋段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還有最後年輕的飛行官,我原還以為是為玫瑰女兒安排的。看到劉亦菲飾演的玫瑰用她一貫篤定,淡淡的口氣回複前夫林更新飾演的方協文,嘴角帶著不屑的微笑:什麽都有可能,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不過這一切都和你沒關。。。。好一個活得瀟灑,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

黃亦玫——玫瑰,從小到大,都是個習慣了所有異性圍著她轉的萬人迷,似乎美貌可以解決人生中的任何問題,麵試當場男麵試官就發了offer,女領導蘇蘇和朱珠飾演的老總都很欣賞她的能力,破格提拔她,朱珠甚至還教她要“利用自己的優勢”。似乎貌美就是萬能的殺手鐧。當然,劇中也花了不少篇幅人展現她除了美麗之外的其它優點:出身於幸福的高知原生家庭,身上自帶一種特殊,不俗的氣質,陽光明媚、敢愛敢恨,事業上有闖勁。不過幸好玫瑰的角色是讓華裔劉亦菲而沒有讓大陸的演員演,不然真的就更沒法看了。

有人說這個劇關乎女性的困境和成長,是女性主義的佳作。真的是女性主義的佳作,還是像可可在高妹那裏說的是對女性的物化?

亦舒筆下的小說,說的是上世紀的香港,特定的時代背景造就了小說人物對於金錢和物質的看法,而電視劇把這個故事套到中國大陸的北京和上海,總覺得有違和感。

博友XYZ總結得精辟:“原作港風濃鬱,玫瑰在那樣的環境裏盛放,自然舒展,邏輯自洽。改編的硬要凸顯她的自由奔放不羈性格,而且還是在規矩重重的北京,滑稽,尷尬。”

博友可可也說:劇不能架空時代背景,時代和文化、觀念等等都不可分割。。。

 

亦舒本想用玫瑰這一角色表達對傳統思想裏女性從一而終的否定和不屑,強調女性在愛情裏的獨立,家庭不再是她們生活的全部,人生自我價值體現比一切更為重要。但感覺電視劇是有些矯枉過正了。玫瑰的成長始終都離不開和男人的關係,從莊國棟到方協文,從傅家明再到飛行官,似乎都在說“被愛”才是女性的價值。這似乎真應了女性主義批評家波伏娃在《第二性——女人》中所提出的“人造女性”的觀點,女性是被男權文化建構的,是在建立在男權文化的基礎上的。

另外電視劇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勁過度。

比如說通過貶低其他女性來凸顯玫瑰的魅力,這恰恰是與女性主義背道而馳的。與未婚妻關芝芝戀愛7年的周士輝對玫瑰見鍾情,在玫瑰沒有對他有任何的表示下就在民政局和未婚妻悔婚但她被悔婚時去找玫瑰論理論時的崩潰,實在是太慘不忍睹了。雖然導演後麵有將關芝芝變成無論是婚姻還是職場上成功女性。

還有雖然方協文是所謂的鳳凰男,但他總不至於因為怕花錢,或是怕對孩子不好,就不管不顧老婆的性命,生孩子時不讓打無痛針,還有非要逼著玫瑰生個兒子才能出去工作,情節變得太牽強·,太流於表麵。

劇裏一再強調玫瑰不願跟莊國棟去巴黎,無論他是不是有好的機遇和事業,因為上海有她的事業。可那個時候和現在的中國不同,當時出國潮盛行,這樣過分強調玫瑰的自我價值並不可信。

還有之前玫瑰的著裝,也是如此的先鋒,就算是畫廊的策展人,還是頗為誇張。她爸爸給她買的生日黃禮服更不是那個時代的款式。

劉亦菲身材豐腴,皮膚水嫩,臉部滿滿的膠原蛋白質,鼻子也很有個性,乍一看,有的角度還有點《大長今》裏的大美女李英愛,但其實她的五官並不比朱珠的好看,可人家年輕啊,加上的百變造型,特寫的鏡頭,就算沒有《繁花》裏王家衛鏡頭下的辛芷蕾那麽美,也很讓人注目。她的美貌,成了男人動心的首要。從某種角度上講,玫瑰成了男人的尤物,是男性審美下的產物。

再說說劇裏的其它演員。

朱珠太有風情,覺得演老總好像氣場不夠。另外她和老先生有刻骨銘心的愛情,很感人。但後麵非要說她又和比她年輕好多的畫家在談戀愛,似乎有點為說而說。

萬茜飾演中性著裝,受過創傷的蘇蘇,將她內心的堅硬和原生家庭的糾結都演繹了出來。

佟大為時不時出來調劑一下氣氛有喜劇效果,但這個角色太有點男人的傻白甜了。原以為我用"傻白甜"這個詞形容男人不合適,沒想到看到論壇裏麵大家真的都這麽叫他。蘇蘇明明說了討厭浴缸,說他拿她的痛點說事,他也知道她被性侵過,應該是很敏感的,至少會詳細地問一下到底是怎麽回事。但他卻表現出一副啥都搞不清,覺得自己特冤的樣子。太無腦。

還有,他知道蘇蘇恨她的媽媽,是繼父的幫凶,他還不經過蘇蘇的同意,就給她媽幾十萬討好她,這和一般的“討好”丈母娘是一回事嗎?

我覺得這個火紅的劇,雖然有不少看點,但也有很多“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