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回國 他是戰爭罪犯嗎?(圖)
文章來源: 菲兒天地2024-06-21 08:41:44

在東京住的這家Conrad酒店,桌子上放著送你的各種小禮物和酒店非常誘人的春天色彩的菜譜。大家猜得出盒子裏是啥嗎?

早餐很豐富,也是日式和西式都有,各式小菜。

最驚豔的是黃瓜蔬菜下麵放的當場做的龍蝦蛋餅(Lobster Omelette),每個都有一個龍蝦尾,比郵輪上大氣,哈哈哈。

各式如左邊,右邊精美的春天色彩的點心,不好意思,都堆一起了,成雜貨鋪了。

很好喝的抹茶

吃飽喝足,準備去參觀博友雲嶺寫的皇居。一大早從酒店出發,地鐵坐到東京站,有意思的是皇居的底下沒有地鐵,線路是繞著皇居走的,

也是一種對皇居的保護和尊重吧,可見皇居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日本皇室是世界現存擁有最古老曆史的皇室,從公元500年至今,皇位世代相傳,從未間斷。 明治天皇登基後,江戶易名為東京,皇室與中央政府自京都遷移至江戶,江戶城更名為皇城。

那天遊客很多,遠遠地就看見在皇居門口的巨大廣場上排隊,我有些打退堂鼓,因為裏麵並不都開放,隻是是沿皇居不停地走一圈,但看大家都在排,LD又特別有興趣,就跟著大家一起排起來,遊客有日本人,但似乎其他國家的更多。繞了好久,估計有上千的人在參觀。

坐落在護城河邊上的皇居,一踏入它的大門,在城堡般的建築群和廣袤的綠地中,立刻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盡管周圍人流如織,但皇居的寧靜仿佛將所有喧囂都隔絕在外。

宮內廳的辦公樓,為天皇和皇後服務的國家機構。

沿著指引的路線慢慢遊走,在一片片青翠的草地和參天的樹木中穿行。皇居還是靜美的。

那時,是我們剛去日本,櫻花還沒怎麽開的時候,大多是這樣稀稀落落的

 

真是既失落,又期待,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綻放的櫻花樹,便和眾遊客一起驚呼,排隊,留言,但樹高,其實和人也隻能照幾縷。

周圍的護城河當時是這個樣子的

真正櫻花高潮的時候,河兩邊應該是很唯美,壯觀的粉色,這是博友hangzzhang去的時候照的。

光景倒還是可以拍的。

到了皇居,是一定要聊聊在這裏居住時間最久的二戰期間的日本天皇裕仁(Emperor Hirohito)的。

裕仁於1901年4月29日出生於東京。1926年12月,裕仁的父親大正天皇去世,裕仁隨即正式登基,改元昭和。

日本是一個領土狹窄,資源困乏的島國,國民憂患意識強,迫切擴大領土,裕仁接掌日本天皇位子時,日本很快轉向了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全國上下有一種近乎狂妄的自信。受忠君愛國教育的人民相信“日本正迅速崛起,而美英恐懼日本的崛起,圍遏堵劫日本,日本不得不奮起反抗,發動戰爭。 ”

君主立憲製度的日本,天皇理論上並沒有實權,內閣是實際權力的掌握者。但原日本憲法規定海陸軍統帥權及軍隊的編製、兵力的決定權屬天皇,也就是說日本軍部直接對天皇負責。雖說日軍直接聽命於天皇裕仁,但事實上是被軍部所控製的。

網圖

1940年9月日本簽訂了德意日三國盟約。 1941年4月日本和蘇聯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使日本無後顧之憂地策劃南方作戰,準備對美英開戰。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盯著歐洲戰場,希望盡量避免與日本衝突,至少想推遲戰爭的發生。

1941年納粹德國發起對蘇聯戰爭,之後日軍進占法屬印度支那南部,並進駐越南的金蘭灣。美國將這些舉動看作為威脅美英利益的敵對行為,宣布凍結日本在美資產,實施石油禁運,以逼迫日本從印支和中國全境(包括“滿洲國”)全境撤軍。 而這些卻是日本軍部和內閣不能放棄的底線,戰火因此一觸即發。

12月1日,在東京皇居裏的禦前會議中,雖然天皇的許可是形式,但帶有不可爭辯的權威神聖色彩。在內閣和天皇都不表明自己的疑慮和不協和的意見時,裕仁同意了日本政府對美國宣戰的決議,於是日軍利令智昏地在12月7日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段曆史。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不斷推進,盡管美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靠著美國巨大的工業和絕對優勢的國力,節節勝利,越戰越勇,耗光日本的海軍和空軍精銳,日本戰敗的命運不可阻擋。可日本依然拿出全民拚命的勁頭去困獸猶鬥,垂死掙紮。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7月28日,日本正式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6日,美國對廣島使用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約七萬人喪生。 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朝鮮、等地。 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約四萬人當場死亡。

麵對原子彈和日本不可避免的失敗命運,日本政府和軍方依然不能在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結局,隻能請求天皇聖決。過去所有在這個皇居中的禦前會議幾乎從來沒有聽取過天皇的意見,唯有8月10日這一次例外。裕仁表示了他決心結束戰爭的意見。8月14日,裕仁再次重申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旨意。隨後,裕仁走進了NHK的錄音棚裏,對著《終戰詔書》念了兩次。8月15日,裕仁錄音帶被NHK以“玉音放送”的形式將《終戰詔書》昭告了日本全體國民。

從此,二戰正式結束。

從某種意義上說,二戰中許多國家和人民所承受的日本侵略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包括日本好原子彈轟炸等,都和皇居有著一定的關係。一些曆史學家認為,裕仁天皇在戰爭期間是日本體製中的最高責任者,對日本政策的默許應該受到審判。 參加東京審判的中華民國法官梅汝璈說:“在第二輪的審判過程中,我們得到無數的證據,足以證明他(日本天皇)即使不是日本侵略戰爭陰謀的發起人之一,至少也是一個消極的陰謀的參加者。這一點,即足夠構成他從犯的罪名。” 

美國政界和軍界對天皇也有兩種不同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天皇發布開戰的詔敕的,應該承擔戰爭責任,另一種認為,如果裕仁被判戰爭罪行甚至被絞死,可能麵臨日本全民暴動的狀態。

美國政府最後選擇不逮捕、不起訴裕仁天皇。

網圖

1946年2月12日,美國人起草了日本新憲法。選擇保留日本天皇及天皇製,但破除了天皇的神聖性、削除了天皇的特權、否定了天皇的家長式特性。

日本從此走向一個民主國家的道路。

民選內閣和其中的首相成為日本真正的執政權力中心。 天皇僅成為一個象征。

這位頗有爭議的天皇裕仁活到了八十八歲,在位時間近七十年,是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

1989年明仁天皇就位。 並在1978年靖國神社開始甲級戰犯合祀後,天皇和全體皇族就不再參拜靖國神社。2019年, 在位30年的明仁天皇正式退位,59歲的皇太子德仁即位天皇,成為皇居的現主人。

我覺得對日本應該有一個理性的看法。

說到靖國神社,想到網上的新聞:以“報複排核汙水”為由,在網絡上自曝犯案影片的中國網紅鐵頭懲惡揚善”(簡稱“鐵頭”)在5月31日晚間於靖國神社入口附近寫有神社名稱的石柱噴漆噴塗寫英文“Toilet”,並做出噁心便溺舉動。

個人覺得你可以抵製靖國神社,不去參觀,敬拜,但也不必做出過激的舉動。

(網圖)

那天從皇居出來,經過靖國神社,遠遠地看到這裏大人,孩子在野餐,玩耍,很休閑,安逸的樣子,心想,他們又是怎麽看靖國神社的呢?

(除了標注的,都是原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