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外地人
文章來源: 小鳳凰2007-06-03 04:19:22

近日在網上看到幾篇關於上海人的文章,作為一個地道的上海人,也想談點自己的看法。

上海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對故鄉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依戀之情。記得小時候上海真是上海人的上海,左右隔壁鄰居,走在路上,乘在車上,聽到的都是上海話。在學校也幾乎隻是上海學生,難得有幾個父母是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援外地建設的,已經算是借讀生了。

上海人也很以自己是上海人為驕傲,我想那也是件好事,如果所有中國人也都能以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的話,那麽也用不著再宣傳什麽愛國主義了,也不會再自己看不起自己了。

以前上海人心裏對外地人總有些戒心,有點不熱情,有點看不起。我不想為上海人辯解什麽,但其實那種自覺或不自覺流露出的不友好,很大部分是由當時的大環境造成的。當時的中國還是較閉塞,上海則是全國的大城市,幾乎支撐著國內的經濟。那時上海人口中所謂的鄉下人大部分是那些舉止,樣子和服裝都與上海人有著一定距離的外鄉人。那時的上海人也對外地人根本不感興趣,不想去理解他們,這樣就在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間築起了一堵無形的牆。外地人認為上海人自命清高,門檻精,而上海人則認為外地人戇蓄蓄。

但是現在隨著改革開放,流入上海的外地人越來越多,除了那些做體力活的,還有那些外地來的精英們,他們是外地人,但他們有著高等的學曆,有著良好的修養,他們在上海的各大合資企業中擔任著重要的職務,他們用他們的實力來證明了外地人在上海的建設中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許多上海人不但沒有看不起他們,反而覺得他們比自己更行,因為大家都知道孤身一人闖大上海打下一片天下是多麽的不易。就這樣,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間的那無形之牆正慢慢在倒塌。雖然那些在上海做阿姨,當建築工的外地人很難走進上海人的生活,但上海人也很依賴他們,那種瞧不起的狀態正在好轉,畢竟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生活是應該得到人們尊敬的。

現在的上海人在公共場合說著普通話,上海的孩子們更是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簡直分不清哪個是外地孩子哪個是上海孩子,所以已經有學者建議要保存上海的文化,也要推廣上海話。其實上海人,外地人,我們都是中國人,要被人接受,就要自己努力爭取,就算沒有太大的成功,也要實實在在地做人。

對上海人抱有成見的外地人,隻想對他們說,上海人中有好人,也有壞人。對仍帶著有色眼鏡看外地人的上海人,也想對他們說,外地人中有好人,也有壞人。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總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隻有這樣才能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