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股市人生(Part Eight) --- (原創)
文章來源: 股海一粟2007-09-13 12:28:10
有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問題,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證券市場我會去做什麽?我猜可能會去做一個職業賭徒。其實從很大程度上作證券投資和去賭場賭博是沒有什麽大的區別的,隻不過後者擁有的曆史要長的多罷了。也許有人會和我Argue, 說做股票需要對經濟,對行業,對公司有所研究,所以不能算作賭博。可是對一個職業賭徒來說也是一樣,他也需要知道什麽時候該出手,什麽時候該休息。十賭九輸,巧合的是做股票也是大多數人會成為輸家。我曾經連續15周用周末的時間去賭場,每次給自己設一個止贏或是止損數額,到了就走人;也曾經陪女朋友去玩而自己一把不賭。人在賭博和做股票當中最容易表露出人的本性:貪婪和恐懼。所以如果一個人可以控製住這兩者,那麽在股市當中應該會有所作為。可能以後我會專門寫點這方麵的感想。

還是回到2003年。這一年的夏天我第一次開始嚐試System Trading。其實System Trading也沒有什麽神秘的,無非是用程序找出股票的運動規律,然後讓System發出Buy或者Sell的指令,自己隻要去執行就可以了。System Trading的很關鍵一點是要有很高的Backtesting Success Ratio。換句話說,就是你假設History會Repeat,然後從中找出賺錢比輸錢概率高的方法。這和賭博很像,玩過BlackJack的人應該知道什麽時候應該Double Down,什麽時候應該Split。為什麽呢?其實就是因為經過Backtesting以後你知道哪種情況下你的勝率較高。當然勝率較高並不代表你一定會贏,隻要不是100%的概率你總是會有輸的可能性。

說到我03年的System Trading, 應該說還是有點偶然性的。前文提到過我那時候也在做香港H股。大家知道不少香港H股也同時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從理論上來說美國的價格應該是香港Overnight的收盤價然後乘以最新的匯率。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舉一個例子來說吧,比如中石化前一天在香港收盤價是1.80港幣,然後港幣和美元的匯率是7.8比1,由於100股H股相當於1股美國的ADR,所以理論上中石化第二天在美國的收盤價應該是 1.80 * 100 / 7.8 = $23.08。但實際當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市場因素,中石化在美國的開盤價和收盤價都有可能會偏離這個價格。 所以這當中就存在套利的機會(嚴格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Arbitrage,因為當中還是會有風險的)。為了驗證我這個假設,我把幾家中概股從IPO起所有的香港和美國的價位都放到Excel sheet中,然後寫了一個VBA程序進行BackTesting。

經過幾個小時的測試後,我發現在一種情況下每日可以Make 1% or More的概率高達95%。看到這裏大家可能都急著想知道是哪種情況。其實這當中沒有什麽奧妙,如果你試50種可能性,我敢打賭你會碰到一到兩種情況下正確率在95%以上,這其實是由Normal Distribution決定的。好了,我也不吊各位看官的胃口了,在這裏就把答案公布於眾:我發現當香港前一天如果這隻股票是漲,而且美國開盤價格比香港的Fair Closing Price低1%或是更多時,這時候你如果買入,當天有超過95%的概率會出現一個價格使得你Make 1% or more。但是前麵這兩個條件很重要,而且不是天天都會出現,大概每周平均出現一次。不過就算每周隻出現一次,每次賺1%,然後去掉手續費一年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所以我決定親自實踐一下。結果如何呢?到我那一年8月份重新回學校上學為止,我大概碰到了10多次符合這些條件的情況,除了一次虧錢以外每次真的都掙了1%或是更多。盡管每次也就幾百元的利潤,但累計起來也不壞了。看到這裏可能你會問,既然找到那麽好的方法,為什麽不堅持下去?就算一年回報50%,In the long run也是很厲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則因為學校開學後我權衡再三覺得每日翹課在家看盤不值得(要這個Strategy Work,你必須9:30分準時守在電腦前)。第二個原因,也是真正讓我放棄的,是因為這個Strategy的前提是你不會或隻在很小範圍內Move Market Price,一旦當你的Order量大的話,那麽這個Strategy反而對你不利。不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Backtesting一下,看看現在它還是不是Work.

前麵我有一點沒有提到,那就是手續費問題。對每筆交易都是六位數或是七位數的人來說,手續費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對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手續費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當然對北美的投資者來說最近幾年手續費已經是便宜很多了,而且新開戶的話一般還送多少多少個免費交易。不過免費或是很低的交易費是不是一定對一個人的交易結果有利呢?我對此有所保留。就拿我自己來說吧,03年在Ameritrade開了一個戶,好像給了我25個free trades,以後每個Trade好像是10.99美元per trade。比起我原先Broker Charge的29美元per trade來說看上去是低了不少。我立馬轉了兩萬塊到Ameritrade,然後開始搞Daytrading。當是想沒有手續費,就算隻有幾分錢的差價也可以做。那麽這個賬戶最終的命運如何呢?因為04,05年我開始做Option(關於這段慘痛經曆我會在後文詳述),賬戶裏的資金最多到過5萬,不過最終到Ameritrade 和TD Waterhouse 合並的時候隻剩下44元,後來我仔細算了一下手續費,光是05年上半年的手續費就交了1萬多。那怪那時Ameritrade把我作為他們的VIP客戶呢(不過也苦了我的女朋友,替我報稅的時候整整輸了6個多小時)。

說到我女朋友(現在的fiancee),就不得不提到我03年在美國股市作的較為得益的一隻股票 --- Coach。不像現在Coach已經泛濫到馬路上幾乎每個大媽都挎了一隻的地步,那時候的Coach幾乎不為人所知。我一直覺得一個真正好的股票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不要在Media曝光或是很少曝光。為什麽呢?當一隻股票成為大眾情人的時候,它往往離衰退期也不遠了。我是在大概03年初聽說有這麽一個公司,然後到Vancouver Downtown逛街的時候留意了一下,說實話對包包這一類東西我實在是外行,不過當時我注意到它的店設計的還是不錯的。然後我問我那個特別喜歡看時尚雜誌的女友是否聽說過這個公司。她說還沒有。我一聽覺的機會來了。然後我讓她留意這個公司,對她說如果她周圍的人談論起這家公司的時候告訴我。我從03年8月開始建倉,一直到04年3月周圍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公司的時候清倉,獲利大概60%多。當然後來事實證明我是拋了早了點,但直到今天我還是相信要買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股票。

03年8月開始上Master的課,整天都是BS Model, Wiener Process還有Risk Neutral之類的東西。剛開始我還有些興趣,但不久我就覺得這簡直是BS, 要是什麽東西都是Risk Neutral, 幹脆就直接投資Risk Free的 T-bonds得了,何必花那麽多時間去搞那些Model。甚至在一次學校冷餐會上我找到Program的Director和他辯論,結果當然是誰都說服不了誰。所以最近美國因為Subprime Issue引起的Model危機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這本來就是Wall Street用來唬人的,到底Model Price出來的東西對不對我估計他們自己心裏也沒底,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Charge Clients Extra Fees(說這話可能會得罪一些壇上在華爾街從事Model的人,在這裏我先說聲抱歉了。我隻是想把自己當時的想法寫下來罷了.

也許因為自己從心裏對BS Model不屑,所以平時把更多的經曆還是放在研究證券市場上。在03年最後幾個月裏接連讀了幾本書, 其中就包括Edwin Lefevre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和Jack D. Schwager的“Market Wizards”和“The New Market Wizards”。對於前者我極力推薦沒有讀過的人找來讀一讀。為什麽呢?即使已經過了將近100年,Jesse Livermore的很多方法到現在都還是適用的,包括做Test Trade, Pyramid Trade等等。而且Livermore本身的經曆相當傳奇,四起四落,到最後自殺。如果說老巴是一代投資大師,那麽Livermore 更像是一個孤獨的劍客,不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好像更加喜歡劍客一些。 在Livermore鼎盛時期,當時連控製美國60%經濟命脈的JP Morgan也不得不寫信請他手下留情。但是他的結局也是悲劇式的,這更加提醒每一個投資者都要做好Risk Management。對於“Market Wizards”係列,我沒有太多的想評述。唯一要說的是這兩本書我去年又讀了一遍,感覺是和第一遍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事隻有親身經曆了才能更好的體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