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年危機
文章來源: 網上無名2008-08-13 22:29:19

1.

大俠問我,累麽?

我不明白他是在問今天這一天,還是最近這段日子,還是人這一生。不過不管問的是什麽,我目前的答案都一樣:“有點兒,不過還行。”

如果他在十幾二十年前問我,我一定不會這麽回答;擱在十幾二十年後,估計也不會。這個答案,特別屬於中年階段。

 

2.

幾年前曾經跟字公同學開玩笑,勸他參加教會中年團契的活動,把他搞得哭笑不得,說他還很年輕,青少年團契正邀請他加入呢!那時候,我們確實覺得中年跟自己沒什麽關係,所以大可以拿它開幾個無關痛癢的玩笑。

前些日子山子來玩兒,住了兩夜。早晨起來我問他,怎麽樣,睡得好不好?他說:“好!就是起得太早,三點鍾就起來了。”

“啊?!”

“睡著睡著,突然就驚醒了,想起來好像錢包護照手機都不見了。我就趕緊開始在你們家四處翻騰,可是說什麽都找不著。”

“會不會落車裏了?”

“是啊,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我就不找它們了,開始找你們家車子鑰匙,再找門鑰匙,再找磁卡,跟小偷兒似的。好不容易都找齊了,下樓去車庫一看,沒有!回來再一看,東西就跟你們家餐桌上呢。嘿,這通兒折騰,哪兒還睡得著啊,就去院兒裏練拳去了。”

“嗬嗬,您這是鬧中年危機呢吧。”

這回我可不是開玩笑了。山子是一大大咧咧的主兒,從前絕對不會這麽樣兒!

 

3.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大家也都說不太清楚,中年,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大概要等到過了中年進入老年,才能把這一步路看明白吧。

古人以為,三十而立,便正式進入中年,直到四十乃為壯年。也有從心理上劃分的,認為中年期是在三十到五十之間。不過我們一般老百姓好像都覺著,中年應該是在三十六七歲到六十幾歲之間。

也有人說,這個分段,其實就是一心態。有的人老了,但是TA還年輕;有的人年輕,但是TA卻已經老了。山子他媽講話,現代人壽命變長了,她老人家還正鬧中年危機呢。我心想,就您這外表,還青春期呢,也得有人信啊。

我覺得吧,這種按心態劃分階段的說法,純粹就是瞎掰,屬於自欺欺人。老大爺您心態倒是挺好,可您爬個樹給我看看?

所謂心態之說,隻能勉強對於語焉不詳的各種“中年“定義加以補充說明。總之中年,不過是一個大體的階段,除了年齡和心理生理狀態,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角色等等,由諸多因素共同組成,具體細節因人而異,但是決定因素,還是年紀。

 

4.

回到最初我與大俠的對話。

我說,現在的我,覺得統觀人生,它就是一出悲劇。從總量來看,痛苦居多,快樂居少,悲喜完全不平衡。

他說:“人生總是有喜也有悲的,很正常啊。不過也不至於就是悲劇,比如你跟我和孩子在一起,雖然辛苦,可是也很開心的啊,你不覺得麽?。”

“當然覺得。但是,也有很多痛苦很多疲憊很多無奈。為了一些短暫的幸福,我們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如果是在從前,我會覺得,為了得到哪怕一瞬間的快樂,付上任何代價我都在所不惜。那時候我還年輕,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現在不是了,我會在意收支平衡,經常覺得為了偶爾得到的歡笑,我付出了過多的辛勞和眼淚。很累,不值得。”

“你說,這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中年危機?”

“我倒不覺得應該用危機來形容。隻能說,是這個人生階段必然的想法,是由這時候的處境造成的。要知道,我們現在的處境,不是自己選擇的。不像從前,擺在我們麵前的路很多,我們似乎有許多種可能的人生,供我們挑選。所謂白紙麽,隨你怎麽畫。可我們現在不能亂畫了。上有老下有小,都靠著我們呢。我們的家小,他們是我們紙上已經畫好的一部分圖案,另外已經畫好了的,還有家庭以外的社會,我們的社會定位。我們的不論職業還是職位,都已經不再是未知數。剛剛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們與社會,對彼此都存在著幻想,而且這些幻想隨時都會演變為現實。如今不是了。我們被卡在了一個位置,不能動彈,我們的畫麵隻剩下很小的一塊空白,你能發揮的餘地,就是這麽一小點。這個位置,雖然說倒底是我們自己坐上去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也由不得我們挑選。一步步走到了這裏,如果我們不坐,就得重新來過。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敢隨便重來?就算我們覺得自己還有時間有精力,老人孩子有麽?他們等得起我們麽?我們被卡死了,寶貝兒,我們的路被規定好了。從前年輕,得失都無所謂。而且說實在的,那時候也沒什麽可失去的,也沒有牽掛,來去都是自己一個人。等到咱老了,也許又無所謂了,因為又孑然一身了,或者看透了,但是現在不能。現在甭說別的,就是想要一小段的空閑,不被任何人任何事打攪,就獨自一個人發呆,說,please please, let me be, don’t bother me。有可能麽?沒有。所有時間都被占用了,好不容易盼到可以暫停,已經疲憊不堪,隻想倒頭休息。你瞧,我們就連思想的範圍,都被卡死了。”

“那你是不是覺得沒勁透了。”

“那倒也還不至於。現在的悲觀,跟從前的悲觀不同。從前一悲觀,就覺得世界末日到了,巴不得情況大為改觀,否則就徹底結束一切,甚至生命。現在當然不會了,因為已經明白了個大概齊,生活就是這樣的,不可能好到哪裏,也不可能差到哪裏。這麽想通了,就懶得再跟命運計較。所謂的通透,說白了,實在算不得是什麽境界,頂多是從閱曆中想明白了一些淺顯的道理。什麽修煉啊,什麽參悟啊,也不過是對普普通通的道理極盡浪漫修飾之能事而已。”

“唉,其實我們應該知足了,跟很多人相比,我們已經非常幸運和幸福。”

“我知道,我也很知足。我隻是在跟你說大實話嘛,不是在抱怨呢。討厭粉飾太平。你看很多的人,他們說他們感恩,他們知足,但是心底裏卻苦毒怨恨,一麵是天使一麵是魔鬼,自己搞不清楚自己,比我要痛苦得多。而且我說了那麽多,說的壓根不是我自己,而是所有的人,所有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必然的一種處境,就是無可奈何。而且我覺得,細致分析清楚之後,我們才不會更悲觀,反倒能夠更達觀,停止跟自己較勁。對了,老包寄給我那套書,有兩本兒我很喜歡。”

說著,我去翻開老包送我的無名氏《淡水魚冥想》,指給他看這麽一段話:

“一個人隻有看清楚自己所住的屋子,他才真能安心住下來。假如一開始就住在一間充滿大霧的屋子裏,他的心情怎麽能平安?同樣,一個人隻有徹底照亮自己的靈魂狀態,他的無霧的靈魂才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