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之親碎碎念
文章來源: 網上無名2008-05-01 12:47:42

1.  不如父親的母親

“我爸爸開車開得可好了。”

“我爸爸比你爸爸開得還好!他會用一隻手開車,你爸爸呢?”

“我爸爸不用手都能開。”

“那我爸爸不用手、閉著眼睛還能開車。”

這是幾年前阿小 J 跟她的朋友阿小咪之間的對話。

孩子對父親的崇拜,是與生俱來的,是發自內心的,也是盲目的。在他們的概念裏,爸爸就該無所不能,天下無敵。

而媽媽呢?

動不動要生氣;稍不如意就耍小性子;嘮叨起來沒完沒了;專揀不招人待見的事兒幹,比如把在沙堆裏玩兒得正高興的小孩子抓回來洗澡,強迫他們吃好多好多的青菜和水果,不允許他們打架更不允許他們爬房頂;如果孩子膽敢不聽話,媽媽就去找爸爸告狀,讓爸爸跟她一起對付孩子;如果爸爸不同意跟她一起對付孩子,她就跟爸爸哭天抹淚兒耍賴皮發脾氣。

有位媽媽,她從來舍不得出差,怕老公受苦,怕孩子受罪,最怕大家都太想念自己。有一次出差,實在推托不掉,就硬著頭皮去了。回來,張開雙臂等待孩兒們撲過來,沒想到迎接她的是孩子又吃驚又委屈的小臉:“不公平!媽媽你怎麽那麽快就回來了?!”

“你們不想媽媽麽?媽媽不在的時候,你們天天幹什麽吃什麽?”

“我們天天都吃薯片,愛吃多少就吃多少。我們還不用做功課!爸爸說了,那麽簡單的作業,長大了自然就會了,根本用不著現在浪費時間。”

就得這樣帶孩子,才最有人緣!可媽媽們千萬別誇口說“簡單,我也能做到”,因為我們做不到。我們生來是會操心的,在養小孩的事情上,那顆心,再如何想通了,也是死活放不下來。

媽媽做得最多,可孩子不崇拜媽媽。隻有在每一年的母親節,母親的操勞,才會被給予有條件的肯定。


2.  母親節的肯定

一年母親節,有位媽媽提議,把孩子交給爸爸們吧,咱自己出去找樂子。

建議一經提出,立刻得到全體太太的熱烈響應,先生們也沒有反對的意思。於是大家開始積極策劃出去做些什麽。

想到了喝杯咖啡,看部電影,逛會兒商店,聽場音樂會,等等等等,卻都無法獲得一致通過。不是那人嫌這個沒勁,就是這人嫌那個無聊。其實說到底,誰都知道,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假如媽媽們全都不在了,隻剩下孩子們和爸爸們,吾們如何能夠放心呢?!

結果為了一堆不成其為理由的理由,我們哪兒都沒去,決定由爸爸帶孩子和做飯,我們聊天和看電視。

想想都心酸啊。這樣的生活,是爸爸們每天都在過著的,我們卻隻有在母親節的那一天,才能夠奢侈地享受一小下下。

不過那天,爸爸們的積極性倒是高,說是吃了那麽多年媽媽飯,改善夥食吃吃爸爸飯的機會總算被他們等到了。言外之意呢,就是我們一直都在霸占著爐灶,沒給過他們大顯身手的機會。

他們興致勃勃地要做手擀麵,再做一大鍋臊子,炸一大碗黃醬:“不就是做個飯麽,順便看著點兒孩子,有什麽的呀, easy 。”

這就拉開陣勢忙了起來,一會兒孩子哭了,一會油鍋著了,最經典的是竟然派了個人過來對我說:“你們家的麵粉質量太差,根本揉不到一起去!”

那間廚房,平時就算被七八個女人占據,也不會像這四個爸爸在裏頭轉來轉去那般擁擠和狼籍。終於,他們受不了了,厲聲對他們的女人喝斥道:“孩子都哭成這樣了,你們怎麽就不能管管?就知道聊天!至少可以讓孩子們看會兒電視吧!”

很快地,媽媽進廚房接手做飯,爸爸拿著啤酒去看籃球,中場休息的時候過來同我們理論一句:“眼瞅著就快做好了,功勞最後還是被你們搶了去。”

於是我們的生活,又恢複了應有的秩序。

該幹嘛的幹嘛了,孩子們仿佛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他們非常寬容地將電視讓給比他們更愛看電視的爸爸,停止哭鬧自己一邊兒玩兒去了。

那天的麵條究竟是誰的功勞,味道又怎樣,我看是永遠計較不清了。媽媽有媽媽的說法,爸爸有爸爸的說法,孩子也有孩子的說法。一提到當日,孩子一定會驕傲地說:“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是我們的爸爸給我們做的‘爸爸麵’”。


3.  當母親的習慣

習慣 A :衣服口袋和手袋裏,常有一些奇怪的東西——吃剩下一半的糖果,揉成一團的的紙飛機,形狀各異的石頭,粘著一隻死蟲子的小樹棍。。。總之任何可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或是孩子已經對它失去興趣又舍不得立刻扔掉的東西,都有可能出現在媽媽的袋子裏。部分是孩子裝進去的,部分是媽媽順手從地板上揀起來,手頭正忙臨時沒地方擱放,揣進口袋裏去的。

習慣 B :愛管自己的孩子叫“寶寶”,愛誇自己的“寶寶”乖。孩子穿好了衣服,媽媽說:“寶寶真乖”;孩子刷好牙洗好臉,媽媽說“好乖啊寶寶”;孩子該吃飯了還滿地亂跑不上飯桌,媽媽說“乖寶寶快來吃飯了”;孩子吃飯的時候上躥下跳,媽媽說“寶寶不鬧了啊,聽話,乖”。

習慣 C :能以很快的速度吃下任何東西。快速是為了節省時間,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來給孩子再多做點兒好吃的。可惜再好吃的,孩子也吃不了那麽多,剩下的食物,不願意孩子再吃,可又舍不得扔掉,就算不是為了錢,也是為了寶貴的煮飯時間。邊刷碗,邊把剩飯剩菜三口兩口劃拉進嘴裏,巴不得瞬間就把肚子填飽,好能騰出時間陪孩子。如果隻有一個孩子還好,要是有三個孩子,吃剩飯基本上就可以吃得很飽了。

習慣 D :雖然很勞碌,還吃剩飯,可是媽媽們身體特別皮實,極少生病。孩子病了,整夜對著媽媽的鼻子嘴巴咳嗽,可是媽媽頂多帶一對黑眼圈,病假是不必請的。孩子問媽媽,你老忘記吃維他命,怎麽也不生病呀,也不會被我傳染?媽媽說,因為媽媽習慣不生病。孩子問那為什麽我們習慣生病呢?媽媽說因為你們還沒當媽媽,等你們當上媽媽,你們的習慣就改了。

媽媽的極限媽媽自己不知道。媽媽覺得達到了極限需要休息的時候,往往也是將要永遠休息的時候。


4.  一輩子的母親

我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而我的媽媽,還是帶著我童年時候她照料我的風格。

我要出門,拔腿就走,媽媽留在我屁股後麵幫我收拾零碎;

不論我做了多少錯事,媽媽都相信我有我的理由我的苦衷;

除非是吃孩子剩飯,否則的話,我吃飯非常挑剔,不合口的飯菜碰都不碰。在外人麵前我是禮貌的,即便一口不吃,嘴上也會奉承兩句——畢竟是人家辛辛苦苦燒出來的飯食,得要憑愛心說話。但是對於媽媽,我仿佛不需要謹慎的愛心,常常大刀闊斧地抱怨她菜炒得太鹹,肉放得太多,魚鱗沒有清理幹淨。不是不知道這樣會傷她的心,但她不是別人,她是我的媽媽。她再怎麽委屈,也不會罷工,也不會跟我斷了交情。下一頓飯,她照樣會想盡辦法去做合我口味的食物出來。至於我不愛吃的東西,她會默默把它們吃掉。正因為我們是血緣之親,我反倒有了怠慢她的理由,這一層的辛酸,恐怕媽媽們才最知道。

不過畢竟我大了,也有懂事的時候。比如生活中遇到棘手的問題,從來不找父母哭訴。用爸爸的話說,我永遠是個“報喜不報憂”的孩子。爸爸是個明白人,我不說的事,他便不多問。媽媽卻總是糊塗,明明知道我不愛跟她講,她還總是盯著我問。問來問去,到了,得到的不過三個字:“你別管”。聽了這三個字,她往往就不再繼續發問。隻有一次,她對我補了這麽兩句話:“媽媽是擔心你,怕你太累,想幫你分擔。我怎麽可能不管呢?”說完,她紅著眼圈回了自己的房間。

我沒追她,也沒有向她道歉。無論如何,這些都是無法更改的交流方式。她根本不可能不為我操心,我也根本不可能凡事都去告訴她,由著她沒完沒了地替我操心。相比之下,我們都更希望我能回到孩提時代,想獨立都不能夠,方可兩下安心。

為了這個緣故,我要多多珍惜今天與尚幼的孩子們相處的時光。


5.  母親的責任

母親節的主日,教會都會發給每位母親一枝康乃馨,讓她們別在胸前,督促她們的孩子在聽道的時候坐在自己媽媽的身邊。那一天的媽媽們都是驕傲的,不知道是因為那朵小花呢,還是因為這一天孩子們會乖乖坐在旁邊,也會有人因之而過來,握住媽媽的手說:“這是你的孩子啊!你可真有福氣,看看,多好的孩子!”

去年母親節,阿小 N 給我做了無數多張卡片。家裏的每個房間,都貼著他的作品。就算是這樣,他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問我,有沒有看見他送給我的卡片。我苦笑著點頭:“我想不看見也不可能啊,你都貼到我的枕頭和馬桶蓋上了,我就算不睡覺我也得上廁所啊。”

今年孩子們已經又在開始製作卡片,都是春風和煦其樂融融的畫麵,上邊寫著 I love you 之類的話語。阿小 J 在她做的一張卡片上寫的卻是:“ My mom is very important ”。

這一句話沒有“ I love you ”來得那麽柔情,但卻令我這顆媽媽的心倍感欣慰。

對於他們,我是個有用的人,這是件多好的事情!

我可能沒有多餘的時間為他們製造直接的歡樂,也沒有情趣令他們的生活總是歡天喜地,但我一直要求自己,認真地做每一件瑣事,隻要它們能夠帶給孩子穩妥的生活而不至稍有缺乏。我一直希望他們能夠知道,在他們的生活中有這個媽媽,她永遠都記得什麽時候該交飯錢,什麽時候要檢查作業,什麽時候加件衣服,什麽時候請小朋友來家裏作客。。。他們的媽媽經常腦子一團漿糊,跑進廚房卻忘了是去喝水還是去倒垃圾。可就是這麽個健忘的女人,很奇妙地可以記牢同他們生活相關的所有細節,可以像時鍾一樣為他們準確報時。

為什麽呢?

因為當媽媽是重要的,是表麵看來枯燥瑣碎的女人一生裏,最為重大的責任。




我這幾個孩子呢,畫畫沒什麽天分,所以大家就不用違心地表揚他們了。我在這兒貼他們的畫兒出來,隻是為了顯擺孩子們愛媽媽的心,並祝所有的媽媽們,包括我的媽媽還有我自己,都母親節快樂。




阿小J




阿小N




阿小T




張含韻:媽媽我愛你


你總說我還不懂事
維護我像一張白紙
你眼中我永遠是
長不大的孩子

雖然我有好多心事
卻已不願說與你知
我曾任性地排斥
你愛我的方式
想逃離你到遠方去
做我最想做的自己

當我陷落在人群裏
我最想念的人是你
當離開了你想說給你聽
喔媽媽我愛你
當歲月過去我欠你一句
現在說會不會太遲
你會不會笑我還是多像孩子
 
我已經越來越想你
我就是另外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