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製作過程+經驗教訓』
文章來源: 網上無名2007-06-25 11:55:28


周末王很牛兩公母哭著喊著要來我家做客。他們來得很是時候,我正愁做的包子找不到人當實驗品。

包子餡

王很牛食肉,王很牛太太食草,我準備了兩種包子餡,一肉一素,所需配料及其說明如下:

1. 肉餡 - 大華有兩種,一種偏肥,一種偏瘦,我用後者。我認識一老外,愛吃中餐,還勇於實踐。以為做包子餃子餡餅什麽的用精瘦肉最好,就去買塊裏脊,請店家把它給絞成肉泥,結果做出來是一團死肉疙瘩。我趕緊推心置腹地對他說,他犯了做餡的一個忌諱,太瘦的餡口感容易幹硬。從前我媽這麽告訴過我,我一直以為是她摳門兒舍不得買瘦肉,現在發現很有幾分道理,盡管也不排除她想省錢的可能性;

2. 白菜 - 剁碎過程中加少許鹽,為的是在擠水之前提前出水,免得在調好餡之後繼續出水,湯湯水水不好包還容易破。剁好之後擠水待用,擠出來的水可以用來調肉餡。關於這個碎菜,多寫兩句哈。我以前用過機器,發現打碎的菜沒有手工剁的好吃,纖維打不碎,如果丟掉,菜就沒有嚼頭。如果留著,絲絲縷縷吃起來有點兒別扭。我就不愛用機器了,反正王很牛太太閑著也是閑著;





3 .上海青 -剁碎擠水待用,方法和觀點同上;





4 .胡蘿卜 - 剁碎,沒水可擠,待用;

5 .凍豆腐 - 剁碎,不必擠水,待用;

6 .粉絲 - 泡軟,剁碎,不必擠水,待用(粉絲可以幫助素餡吸水);

7 .香菇 - 泡軟剁碎待用;

8 .蝦皮 - 泡軟剁碎待用;

9 .雞蛋 - 炒碎蛋花待用;

10 .蔥 - 剁成碎末待用;

11 .薑 - 剁成碎末待用;

12 .胡椒粉;

13 .花椒粉;

14 .香麻油;

15 .粟米油(加少許可以使餡料入口香軟);

16 .生抽;

17 .鹽。

肉餡料內容: 1 、 2 、 4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素餡料內容: 3 、 4 、 5 、 6 、 7 、 8 、 9 、 12 、 14 、 15 、 16 、 17


我沒列出具體數量,因為覺得是個依個人口味而定的決定,就看著辦吧。


包子皮

我們家目前室內溫度大約在六十五度到七十度之間,發麵正合適,用不著動用烤箱。從和麵到開始做包子,預留四到五小時左右。

我和麵用的比例是, 12 量杯麵: 4 茶匙酵母
 
麵是 all purpose flour

酵母是 Costco 賣的那種大包裝紅星牌幹酵母 Red Start Active Dry Yeast

(我也用了baking soda,後被不少網友糾正說不用,特此略去,以免誤導。。。)

將這兩樣東西先幹著攪和在一起,完全攪勻之後再加水和成麵團。我這麽做,是因為人多量大,生怕和得不夠均勻,被王很牛夫婦聲張出去壞了我的名聲。毛毛媽那兒有非常精準的做法,不像我這個這麽粗糙。我對自己要求總是不夠嚴格,不過習慣了就好了。

另外包包子要用軟麵,不能和成餃子皮和切麵那麽硬的麵,這多少算是個常識,但是萬一有人不知道呢。。。






好看的包子都是王很牛太太包的,難看的包子都是我包的。不過俗話說的好,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是吧?


蒸包子

冷鍋上放包子開蒸;

大火蒸 15 分鍾;

中火蒸 2 分鍾;

小火蒸 2 分鍾;

離火悶 2 分種。

經驗教訓

一、肉餡的調和非常之重要。有時間的話,我會用菜裏麵擠出來的水來調肉餡,沒有時間就用涼水,平均每磅肉先加半杯水,再加入餡料 #10-17 ,大力不斷順著一個方向攪動,這個任務一般可以派給老公或者男朋友或者客人或者孩子,算是廢物利用。攪到肉餡呈粘稠狀,再加半杯水繼續攪動。我每次調餡,都派人至少攪拌肉餡二十分鍾,不僅出來的餡會很鬆軟,而且可以達到予教於樂的目的;

二、毛毛媽說的,和麵的時候,可以加點食用油進去,就不會粘得滿手都是麵。我特意試了一下,果然是個好主意。於是我終於也做到了我爸爸講究的活麵三光要求 ― 盆關麵光手光。感謝毛毛媽,軍功章裏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三、包子包好之後,必須要先醒一陣子再去蒸。如果有時間,能醒二十分鍾半個鍾頭是最好的。如果趕時間,怎麽說至少也得醒十分鍾。很多人都遇到過剛揭開鍋蓋那一刹那包子特漂亮特飽滿,但是立刻就幹癟下去的情況。對此我曾聽過不同的自我批評,有的說是麵發得不好,有的說是沒用冷鍋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個人覺得,沒有醒包子是最最大的可能,這是我摸索出來的經驗教訓。因為我從前蒸包子,每鍋上下兩層,總是下層比上層的包子漂亮。經過長期的苦苦的思索,我才通過分析推理加上不斷實踐得出了這一條寶貴的經驗。

四、我上麵那個蒸包子大中小火的方法也是從毛毛媽那兒學來的(之所以老提她,是因為她的博客就在我隔壁,不用太怎麽跑路就能吃上一頓好飯),跟我從前的有點兒不同,雖然效果沒有顯著不同,但我覺得她的特別科學,沿用無妨。總之蒸包子的要點就是,不能先上汽再放包子,一定要用冷鍋;還有,蒸好之後別急著開蓋,要悶個把分鍾;

好。包子蒸出來了,非常成功。眾人大喜過望,伸手準備開吃,被我厲聲喝止:“慢著!等我先給包子們照相!”

雖然引起小小不滿,但我還是感覺到了眾人對我認真敬業精神的深深折服。我邊照相,旁邊的王很牛太太邊指點:“你應該像私房小菜的專業人士那樣,把包子掰開,照一張裏麵的內容,那樣更誘人。”

真是知音啊!可惜我還沒來得及執行,就被我兒子的嚎哭打斷。原來眾子女忙著進來吃香噴噴的包子,忙亂之下,兒子之一用玻璃門夾了兒子之二的手,立刻腫成一根小紫茄子。我和大俠趕快丟了包子和相機,抱孩子的抱孩子,取冰袋的取冰袋。

上菜過程就此嘎然而止,忙了一下午的人們終於可以開吃。真是不上菜不知道平日上菜的老師們有多辛苦,背後又凝聚著多少默默無聞的人們的支持和等待啊。謝謝!

 


題外話

剩了些餡,客人走後,加和了麵,包成餃子。一邊包一邊跟大俠聊天,說起飲食習慣這事,發現習慣的力量太太強大。我的爸爸媽媽極愛吃餃子,每周至少一頓。因為吃得太多,我很早時候開始就不喜歡餃子了,看見就煩。現在年紀見長,見識也廣了,竟然越來越向爸爸媽媽靠近,一個月沒吃餃子便會想念,這是我小時候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的。現在如果沒有大俠發現,我自己恐怕也意識不到這一點。

於是,美國人在中國懷念意大利麵醬和純美國口味的漢堡包,也立刻變得可以理解。

又於是,海外的同學都成天跑私房小菜,也成了必然。民以食為天,兒時居家的小菜往往是我們記憶當中刻劃最深的一筆。離家在外的人,除了沒地方FB隻好自學成才為自己和家人解讒之外,還有一層,便是看看圖片,感覺感覺家鄉久別的味道,通過對某樣食物的共同熱愛確定自己還生活在鄉親之中,至少對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