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逸事8:口音與民族自信
文章來源: 雲易2010-02-01 12:47:02
大凡留洋海外的中國人,如果不是語言天賦特別好的,都為自己的口音苦惱過。美國,就像一口專做大雜燴的鍋,裏麵什麽東西都有,口音也不例外:中國口音(Chinglish),日本口音,印度口音,阿拉伯口音,歐洲人相對好一些,但也免不了,意大利口音,法國口音,等等。
英語不是一門簡單的語言,尤其發音,和漢語有天壤之別。我們的發音器官,從小適應了母語的發音方式,要從新適應一門全新的語言,決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能說到別人聽得懂,就應該很驕傲了。然而我們很多同胞對自己的口音特別在意,生怕讓人聽出自己是中國人,說不好時竟至於羞於開口的地步。可在美國多年的生活中我發現,其它有些國家的人卻一點不在乎自己的“鄉音”,有些甚至故意不糾正,就是要你認出他是從哪裏來的。這個,是否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有關係呢?答案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論如何,這個自信的態度值得我們學些的。
在所有的 “口音榜樣”中,我認為首推法國人和印度人。
先說法國人。也許是因為法國人覺得,當初滑鐵盧之戰敗純屬拿破侖運氣不好,否則現在世界上流行的,絕對是法語,於是法國人對英美文化的流行很不“感冒”,很不情願說英文。實在要說,那一定要帶著一點法國味,讓人聽得出來他們是法國人。法語和英語的很大的一個差別在R,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發音,動用的也是不同的發音部位。客觀地說,對所有的其它國家人來說,英語的“R”比法語的“R”,發音難度小的多,由此可以推論,法國人要說清楚英語的“R”音,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我個人也接觸過英語說得好的法國人。但有些時候,我發很多法國人其實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口音,非要把英語的“R”音念成法語的“R”。更不必說其它的爆破音如“T”,“P”,等等,法國人都不在意保留自己的法國風味把他們都念成類似“D”“B”的音。
印度人和法國人的口音有類似的地方:爆破音都發成非爆破音。再加上很多元音的不同,說快了後,幾乎成了另一種語言,非常影響交流。而印度人說英語還偏偏很流暢,非常快,不管你聽得懂還是聽不懂。記得在公司工作時,印度人比較多,每次吃午飯,我的一個美國同時就麵紅筋漲地提到他根本聽不懂和他合作的那個程序員的英語。
如果說某些法國人說出法式是出於有意(主觀臆斷),印度人好像倒不一定是故意。對於印度英語,我可以理解的是,可能由於兩者都是拚音文字(如同法語和英語),兩者的發音可能有衝突,所以很多輔音和元音都幹脆被印度人發成了印度語的發音;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印度人說英語的條件,和中國人或其它非英語國家不一樣:由於長期是英屬殖民地,印度人是從小就是在英語的環境中總長大的,如果注意糾正,拿出中國人普及普通話一樣地精神,我相信印度人的英語會是全世界的非英語國家中說得最好的。之所以說成這個樣子,大概還是由於印度人根本不在意這個問題。
說這兩個例子,是想傳遞一個觀念:學語言的目的,不是作語言學家,而是交流。隻要能讓人聽懂,有點口音沒有關係。好多中國人托福GRE考高分,到了美國來開不了口,簡直寸步難行。還有好多在美國的中國人,其實做得比法國人和印度人還好,但由於是完美主義者,處處還是“開口難”(現在的年輕一代不一樣了,尤其是上海人,英語發音出國前就已經非常好了!)。所以,同胞們一定不要害怕自己的口音,隻要語法通順,發音80%準確就行了。大膽開口,交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