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 “全職母親”的“職業標準”
文章來源: 雲易2010-02-17 12:44:29
前幾天的關於美國全職母親一文,得到了很多鼓勵,也有很多批評。好多人認為全職母親並不一定好。比如封建社會,都是全職,但結果並不理想。

至於封建社會的母親是不是都不稱職,我們在此暫且不做深入的討論。但這個問題至少啟發了一個事實:全職母親決不是人人都能稱職的。而不稱職的那些母親,不要說全職,我認為兼職都不行,有些還應該被剝奪撫養權。也就是說,做母親,並不是是個能生孩子女人就能做的事。

那麽“全職母親”的“職稱條件”究竟是些什麽?物質上的條件,當然不能沒有。一個沒有起碼的物質生存條件的人不可能幸福。但這個我想對多數人也不是很難達到的,也是多數人都理解的。在此我想強調的是一個最起碼的條件 --- 其實也是女人的天性 --- 母愛。

既然是天性,那就是人人都有的了?事實卻不那麽簡單。首先,是如果是真愛,母親是很難做到和孩子長期分開的,但我們很多中國母親很容易就做到了;其次,我們中國人有個很重的傳統意識:傳宗接代。所以中國人生孩子,好多都是為了自己的父母而生:為了他們能抱孫子。於是,在這種生孩子是為了“完成任務的”動機下,“愛”,對孩子的“需要”,就是很難保證的事了。

我們中國人還有一種和全世界的人種都不同的一個特性:隔代相親。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可能好一些,之前出身的中國人,好多都是送回鄉下給爺爺奶奶們帶。很多被這樣帶大的人可能會有一個相對共同的感受,就是童年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日子最幸福,回到父母身邊反而拘束。這說明什麽?我認為這說明父母的失職,或者不稱職。這種失職的父母,其實最好就一直失職下去,讓真愛孩子的爺爺奶奶們一直全職下去。但不幸的是,爺爺奶奶們都很快走了,讓孫兒孫女們在小小的年紀就體會了失去最親最愛的人的痛苦!所以把兩代人的感情讓給隔代的人,是不符合人的天性的!

其實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確都盡心盡力,比正在做父母的兒女帶得還好,為什麽?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到這把年紀才認識到孩子有多麽可愛。是的,孩子是可愛的,純真的,是喜怒哀樂都無須掩飾的最真實的人類原型,是給女人的最大的禮物。而這個認識,我認為應該是在人的生育年齡時期認識到才更符合人性的自然。而我們中國人似乎太忙碌於一些功利性的事物,無暇體會這個人的生命創造之美,該帶孩子的時候不帶,不該帶孩子的時候又來越俎代庖,由此造成這個“隔代相親”的現象。所以這個現象,絕不是什麽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尊老愛幼”的精神文明現象,而是中國人的人格素質整體亞健康的標誌。

所以,寫完了前麵的“美國全職母親”一文,我發現,我的真正目的,是想鼓勵我們中國女性對孩子的“愛”,而不是盲目的投身“全職母親”的崗位。因為,雖然你是母親,但如果你不愛自己的孩子,那還真不如把孩子留給愛他們的人:或者爺爺奶奶,或者養父養母。

生兒育女,絕不是簡單“傳宗接代”,而是愛的勞作。生養一個人,不是生養動物,而是要讓這個人享受人生的幸福:愛,創造力等等人生奇跡。再說,中國人早已人滿為患了。所以,如果沒有“愛”,女同胞們,我們最好不要把孩子帶到這個擁擠的世界上來受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