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作者:徐誌摩 朗誦: 雨飛
文章來源: 雨飛2009-03-31 21:36:21




再別康橋

作者:徐誌摩  朗誦: 雨飛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灩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雨飛:

謝謝洛歌老師幫忙錄音、配樂、輔導朗誦! 讓你花時間費心啦. 我好象急匆匆了點. 個別的字發的太尖銳, 不夠平和. 音樂背景好象是民族樂. 而康橋坐落在英國倫敦劍橋大學。好像配個西洋樂較為合適?  

洛城歌者:

《再別康橋》的配樂還一直是朗誦界的一個頭痛的難題,一首28年作者重遊故地的吟歎,字裏行間卻淡化著異國情調,總每每用一種中國式小橋流水來斧鑿這康橋,是不是他心裏的笙蕭卻依舊是故鄉的歌謠?是不是他血液裏悄悄彈奏著的依舊是炎黃的宮商五韻而卻對異國巴洛克音樂的浪漫而感覺怠慢?從字裏行間去尋覓卻感覺他儼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穿著中裝的科舉道士,而找不到他英國浪漫文學的炫耀和賣弄.......

我要一改人們的擇樂習慣,而把這劍橋的豎琴以中式的笙簫琶箏來取代,聽起來似乎更能與作者的心聲貼近......其實,身在海外的聽到故鄉的樂聲那種心情是多麽的欣喜啊!唉!徐老你在聽嗎?你認可嗎? 

你就把我這段話放上吧!一種嚐試!反節奏的配置。 

當然,如果你覺得不好,那就再改,要重錄更好,還是覺得速度快了,可以再從容一點。

雨飛:

盡管你把我批得體無完膚,一下一下的,感受著的像是鞭笞。但卻禁不住是這麽喜歡這樣的討論! 我被震懾住了! 我的一個不知所以然的問題,能引出這麽耐思考的、這麽深邃的、這麽有探討性的話語。拋磚引玉的同時,突然我覺得自己的膚淺,慚愧了。突然覺得我對音樂是多麽的無知,對文學的無知,對詩歌的無知 ......

有時候,痛著的感覺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