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行(1):新疆簡介 (圖)
文章來源: 772007-03-03 10:29:11



戈壁日落


新疆的地理框架:
感謝象形文字的貢獻,新疆的疆字非常形象的概括了新疆的地理框架:疆字的右半邊有三橫和兩個田字。三橫代表三座東西走向,橫貫新疆的山脈: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的天山,和南部的昆侖山 - 喀喇昆侖山。兩個田字代表三座山脈之間的兩大盆地:北疆的 準噶爾 盆地和南疆的塔裏木盆地。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就在塔裏木盆地。新疆是中國的西北邊陲,疆字左邊的一個弓字,猶如中國的西北邊境地區彎彎曲曲的國境線。而最左邊那一個小小的土字,則提醒人們,新疆邊境之外還有很多中國領土,在曆史上被迫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中被割讓了出去。



毛澤東在世的時候,極力想把失去的領土追回。他甚至發誓,在沒有追回這些中國領土以前,他在寫新疆的“疆”字的時候,永遠不用疆字左邊的弓字和土字。據說毛澤東給“新疆日報”題詞的時候,就沒有寫疆字左邊的弓字和土字。我回到家以後,上網找到了新疆日報的電子版。從新疆日報那熟悉的毛筆字字體來看,像是毛澤東的手書。其中的疆字,的確沒有左邊的弓字和土字。由此看來,此言不虛。

地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稱西域,簡稱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麵積 166.49 萬平方公裏,占中國國土麵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麵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從東北至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八國接壤,邊境線長 5600 公裏,是中國邊境線最長、對外開放口岸最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省區。

曆史:
從西漢(公元前 206- 公元 24 年)開始,新疆逐漸成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 138 和 119 年),以達到“斷匈奴右臂”的目的, 從此,“西域”正式載入漢文典籍。 1884 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設省,並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 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 1955 年 10 月 1 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民族: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並存的地區。新疆現有 53 個民族成份。包括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錫伯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塔塔爾族等 13 個民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2005 年末,新疆總人口為 2010.35 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 1214.69 萬人,占總人口的 60.42% 。各民族人口數量及所占比率為:維吾爾族人口 923.50 萬人,占總人口的 45.94% ;漢族 795.66 萬人,占 39.58% ;哈薩克族 141.39 萬人,占 7.03% ;回族 89.35 萬人,占 4.44% ,柯爾克孜族 17.15 萬人,占 0.85% ;蒙古族 17.17 萬人,占 0.85% ;塔吉克族 4.40 萬人,錫伯族 4.15 萬人,滿族 2.46 萬人,烏孜別克族 1.51 萬人,俄羅斯族 1.12 萬人,達斡爾族 0.64 萬人,塔塔爾族 0.47 萬人,其他民族 11.37 萬人,占 0.57% 。人口自然增長率 11.4‰ 。


宗教:
佛教在中國曆史上一直占主導地位。但是在一千多年前,伊斯蘭教沿絲綢之路逆向傳入中國,以極端方式在中國西北地區推廣。新疆首當其衝,目前新疆 13 個主要少數民族中有 7 個信仰伊斯蘭教,占非漢族的人口的絕大部分。伊斯蘭教對甘肅,青海,寧夏也有一定影響力。

行政管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 5 個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7 個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 2 個地級市: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 4 個自治區轄市: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和五家渠市; 16 個地州轄市、 62 個縣、 6 個自治縣、 628 個鄉(其中含 43 個民族鄉)、 229 個鎮、 145 個街道辦事處。自治區首府為烏魯木齊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下轄 14 個師, 179 個農牧團場。

古絲綢之路:
東起當時中國首都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然後從新疆進入中亞、西亞和歐洲。在漢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都在天山以南。在隋唐時期以後,天山以北的一條絲路也繁榮起來,就依次被稱為南道、中道、北道。將古絲綢之路和現代交通圖相比較,人們驚奇的發現,兩者在方向和線路上非常吻合,絲綢之路的大部分就是今天的交通主幹道。

賽裏木湖初雪
賽裏木湖


• 天山南北行(2):沿古絲綢之路西行 (圖)
• 天山南北行(3):賽裏木湖暮色 (圖)
• 天山南北行(4):賽裏木湖初雪 (圖)
• 天山南北行(5):伊犁河穀 (圖)
• 天山南北行(6):空中草原那拉提 (圖)
• 天山南北行(7):仙境一樣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 (圖)
• 天山南北行(8):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九曲十八彎 (圖)
• 天山南北行(9):趕回烏魯木齊吃烤全羊 (圖)
• 天山南北行(10):恐怖的烏爾禾魔鬼城 (圖)
• 天山南北行(11):天下第一灘 (圖)
• 天山南北行(12):牛羊轉場 (圖)
• 天山南北行(13):中國-哈薩克斯坦邊境 (圖)
• 天山南北行(14):羌寨之晨(圖)
• 天山南北行(15):金秋喀納斯(圖)

• 

天山南北行(16):禾木日出(圖)
天山南北行(17):草原是個大舞台(圖)
天山南北行(18):戈壁灘中的五彩城和野馬(圖)
天山南北行(19):海市蜃樓(圖)
天山南北行(20):二道橋國際大巴紮(圖)(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