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地位如何提高?溫哥華美麗國女是楷模(組圖)
文章來源: 北方憨哥在北美2009-10-14 10:08:05
每當走在溫哥華的大街小巷、超市商場,總會看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就是優雅而美麗的中年國女,肚裏懷著,懷裏抱著,車裏推著,手裏牽著,身邊跟著孩子,讓人眼饞和羨慕地不行。有人對此說三道四,說是半老徐娘還生孩子,投機取巧加拿大的福利等,我不以為然。且不說這些美麗太太買豪宅開好車過著安康的生活,給加拿大奉獻的高額地產稅和消費稅,單說她們對人煙稀少的加拿大人口增加做出的努力,就功不可沒,更不要說對中華民族的時代延綿,對加拿大華人地位的提高,做出的突出貢獻了。民主社會,任何地位都是由選票決定的,而一個華人的孩子,就意味著未來一張選票,意味著人頭稅的噩夢不再重演。

十月懷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女性的付出,男人的驕傲,人類的自豪。就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而言,雖然我支持國家在一個特定階段實行計劃生育,但是我一直反對獨生子女政策,提倡一個家庭至少兩個孩子,人口均衡發展,並為此身體力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那是後話。中國計劃生育的另外兩個問題,一是城市嚴、農村鬆,所以如今工人少民工多;二是學者嚴、商者鬆,所以如今經濟發展學術倒退;社會出現畸形。

記得一位領袖教導我們,人多力量大,隻要有了人,什麽樣的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為什麽如今在中國的機會多,那要感謝祖宗,給中國的人口多。中國說一句拉動內需,呼風喚雨,加拿大說一句拉動經濟,還得看中國臉色。最近溫哥華房價回暖,據說還是靠新學年留學生增加和新移民登陸拉動。我的老板在洛杉磯和加溫哥華都辦有公司,8月份年度財務報表出來,投入花費成本基本一樣,收入相差幾倍,這主要就是人口問題,帶來的市場問題。

有人說人口密度太大,是中國貧困的根源,其實不然。如今北京上海比過去人口密度大多了,政策對了頭,人口的增加,帶來了繁華。當年深圳,隻是幾百人的貧窮小漁村,如今深圳,成了千萬人的大都市,首先要歸功的就是人口的增加。中國過去的貧窮,不是人多造成的,是曆史的和政治的許多原因造成的;中國現在富裕了,人口比那個時候翻了一番還多。人多力量大,這句話的確是真理,無論是說發展,還是說打架。60年來中國為什麽總是能打贏,除了中國人英勇善戰外,就是人多,三個拚一個,把美國滅了,咱還有一個半美國呢。

我們移民海外,怏怏大國的國民,卻淪落為少數族裔。盡管改革開放以來,移民不斷增加,但是華人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基數,並沒有明顯的改善,比起墨西哥裔十多年努力奮鬥,成為最大少數族裔來講,我們差得太遠了。我特佩服墨西哥女人,如同當年的中國女人,特別的能生育,經常看到墨西哥裔一家人5、6個孩子,就像我們小時候的大家庭。而華人,大多數家庭也就是兩個、三個孩子,許多女同胞由於生活壓力不願意早生孩子,不想多生孩子,不能不說是件憾事。而實際上,比較而言,墨西哥裔的大家族比我們快樂的多。

再沒有比生命的延續更重要的了。我們的前輩,遠的不說了,從舊社會爺爺奶奶那一輩算起,家裏就有8個孩子,我六爺家裏有12個孩子,趕到我父母這一輩,從反右到三年自然災害到文革,很低的工資,很多的磨難,肚子都吃不飽,照樣養活了4個兒子,而我們家還是父輩那一代中子女較少的,我有一個同學,在他家排行老九。到我們這一輩,趕上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在中國隻能要一個孩子是無奈,來到美國,可以隨便生了,難道還沒有那個時代的條件好嗎?生活條件和工作壓力隻是借口,如果那樣,父母早就不要我們了。

我不否認華裔在美國生活的諸多艱辛和不容易,但是我們或許太注重所謂生活質量和金錢價值,而忽視了家庭的價值。許多東西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去不帶走,隻有孩子才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我們價值的根本所在。有人說孩子多了,沒有錢供他們讀私校,上哈佛,將來素質低,地位更低,那麽請問,我們這一代身揣幾美金到美國打天下的人,我們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嗎?我們生在缺衣少穿,經常餓肚子的年代,難道我們的智商和素質都低下了嗎?再看看現在國內的許多獨生子女,什麽也不缺,缺的就是我們所受的苦難了,素質又高到哪裏去了呢?天才不是金錢培養出來的,天才是概率,孩子多了,天才自然就多了,即便沒有天才,有了孩子,才有希望,留著青山在,永遠有柴燒。

奧巴馬能當上美國總統,和他自身努力拚搏分不開,但是和黑人的人口絕對有必然的聯係。我們總在奢望華人地位提高,有一天華裔也當上美國總統,但是我可以灰心喪氣的說,照眼下的華裔人口發展速度,再有二百年,也未必行,所以在美國的女同胞,任重而道遠,應該向溫哥華的許多中年國女學習,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有許多人把賴斯和趙小蘭作為楷模,我不敢苟同,我欽佩她們的能力和犧牲精神以及對美國的貢獻,但是我個人認為,把事業看的比家庭還重的女人,是目光短淺的愚蠢行為。試想,如果黑人女士都學習賴斯,那黑人在美國豈不是絕跡了;如果華裔女士都像趙小蘭,那中華民族豈不是要在美國消失了。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移民潮終將退去:富人不願意移民,我周邊不少條件好的年輕人,學成之後,都回國去了,用他們的話,回國有車有房,籌點錢就可以做老板,在這裏做一輩子也就是個打工的;而貧窮的人,沒有條件移民。所以,提高華人的社會地位,必須提高華人的人口基數;而提高華人的人口基數,必須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願我們每一個華人家庭,都能有十個八個孩子,至少四個、五個孩子。想要下一代比我們過的好,不僅是培養他們學醫,做律師,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有更多的兄弟姐妹。革命尚未成功,同誌尚需努力。

有人或許會問,憨哥你怎麽自己不帶頭?前麵提到過,當年為了爭取中國人生二胎的權利,憨哥以身試法,那根管子被強行給紮了。來到美國後,花了好幾萬美金,倒是給疏通了,但是長期的不通暢,歲數也大了,還是留下了後遺症,跟劉德華有點相似。專科醫生說可以試管,無奈太太信天命,不從,隻好作罷。很久以來,11個兒子,是我的夢想,小時候喜歡踢足球,6歲就進了業餘少年隊,後來腳脖子踢斷了兩回,最嚴重的一次把一小節雪白的骨頭都踢飛了,破碎了我的足球夢,不然,中國足球,早就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但是讓我的兒孫們組建一個足球隊的夢想,一直沒有破滅。這一輩是不行了,寄希望於下一代吧。

正值三文魚回流季節,看看他們逆流而上不惜犧牲的繁殖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南極的冰天雪地,企鵝男同誌和女同誌齊心合力,延續後代,同樣是我們人類的楷模

(忽悠調侃,各位看客不必太較真兒,歡迎理性批評指教,謝絕侮辱謾罵,所有侮辱謾罵之語言,隸屬於發布者自己享用,恕不回複。謝謝大家!)

《醉人的美:華人眼中的溫哥華(清晰組圖)》

《國男感歎:關於男人和女人的那點事兒(18+)》

《閱兵觀後感命題作文:幼稚園小朋友的很雷人》


《國慶大典:英國傳媒相機拍攝帶來的三分鍾震撼(視頻)》

《昨夜無眠:祖國歡慶 為何我們眼裏含著淚水(組圖)》

《老謀子大手筆:美女薈萃第二夫人閃亮登場(組圖)》


《習近平一個拙劣手筆:讓胡錦濤大大的失分(組圖)》

《國人訪美很生氣:一頓飯都請不起還在美國混啥(組圖)》

《中國特色電視轉播:閱兵式兩大亮點兩大敗筆(組圖)》


《對比一下:2009年國慶 美國總統是這樣閱兵的(組圖)》

《另類的慶祝:站在美國觀禮台上 唱支山歌給黨聽(圖)》

《高官太太旅居美國諸多感慨:失去權勢得到丈夫(組圖)》


《毛澤東:一個讓中國人信奉 讓美國人折服的偉人》

《北美男人的乞求:親愛的給我一點私房錢(組圖)》

《美女爭鳴:顧家的花心男人算是好男人嗎?(組圖)》


《一個男人的懺悔:男人都是騙子沒有一個好東西(組圖)》

《國內友人訪美感慨:原來你們過著窮酸的日子(組圖)》

《裸體官員?別逗了!看如今官員太太的新時尚(組圖)》


《秋色濃 楓葉紅 天仙妹妹在叢中(組圖)》

《人在北美如何享受生活:周末在情色中度過(組圖)》

我的更多搏文〉〉〉(點擊直接進入,歡迎光臨寒舍,恭候理性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