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政府建築比學校好 官員就地免職(組圖)
文章來源: 北方憨哥在北美2008-06-03 17:01:29

題圖:洛杉磯住家附近的學前、小學、中學,看似“簡陋”成本不低抗震效果應該不錯



中國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昨天宣布,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決定,國家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規劃組已經成立,主要負責組織災後恢複重建規劃的編製和相關政策的研究。在此之前,看到消息,總理溫家寶強調,將收集地震中倒塌的重要公共建築,包括學校、醫院、機關等的建築資料,從這次地震災害中總結經驗,為日後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發改委的門戶網站上昨天開設了《國家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規劃建言獻策》專欄,聲稱從即日起至8月20日止,將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我作為一位普通中國公民,不是什麽專家,規劃的事情插不上嘴,鬥膽提了三條建議:1,災後重建,選址優先考慮學校、醫院及公共設施和居民居住,重建過程中,(單位建築麵積成本、質量、抗震等)政府的建築比學校的好,當地官員就地免職並追究責任;2,隻要有一戶災民還住在臨時帳篷和過度板房內,災區震毀的政府機關不得興建辦公大樓或者租用豪華辦公場地,鼓勵繼續在臨時帳篷或板房辦公;3,盡管我一貫反對政府官員浪費公帑出國考察,這次我支持相關單位組團來加州考察學校的建築和社區的規劃,並自願義務提供服務。

這次地震發生後,有人指責垮塌的全是學校,死的全是學生,或有點偏頗或另有他意,但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建築質量提出了不少質疑並對學生的傷亡表達了特別的關注,也是大家愛心的一種體現。當然,在8級特大地震麵前,在震級很高破壞力很大的情形下,沒有人能夠保證所有建築都能夠安然無恙,加之地震的複雜性,牽涉到地質地貌結構、建築結構力學等諸多問題,不是從表麵現象可以看出來的。

根據目前公示的資料,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使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所導致,且屬於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淺源地震,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一位稍懂一點地質和建築的朋友,在我提出同樣質疑的時候給我做了一個實驗:擺了許多枚硬幣在桌子四周,然後用重力猛擊桌麵中心,看到同樣的硬幣反應是不同的;他告訴我,如果是一些不同的建築模型,或許會看的更明顯;如果再從不同的層麵用力,反複無規則用力,情況會更複雜。他說,不能完全地、簡單地以建築物在強烈地震中是否倒塌來確定建築物的質量,要有科學的依據來證明。

談到學生的死亡,他分析說,目前沒有看到全部傷亡人數中的學生和幼稚園小朋友傷亡人數報告,學生傷亡人數占總傷亡人數的比例或許才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很不幸的是,地震發生在下午兩點二十八分,正是學生上課的時間,學校此時此刻單位建築麵積的人口密度,應該是最大的,所以造成的傷亡也是最大的。前期救援力量有限,主要集中在學校,一方麵說明學校傷亡大,另一方麵也說明政府對搶救學生的優先安排。

教學樓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一切要有科學的數據分析,由於地質結構的不同,地震造成的板塊移動的影響不同,在地震造成山崩地裂的區域,再抗震的建築物也難逃厄運。加州早年又深又寬又長的地震裂痕至今依然存在,已成為觀光景點;唐山地震也有地裂和塌陷,四川地震同樣發生了山崩地裂。所以,溫家寶關於采樣的指示是很正確的,而四川教育廳的辯解是很不科學很不嚴肅的。這位朋友氣憤地說,四川教育廳的廳長應該被立刻免職。

在開始重建家園的時候,我們必須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尤其是在兒童節的前後,談論災後重建,更要把學校、幼稚園、醫院的重建,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確保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的建築質量,把“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至理名言落到實處。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西康省主席、大軍閥劉文輝就說過“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今天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政府,應該比大軍閥要開明多了吧,規定“政府機關的建築比學校的好,官員就地免職”,應該對各級官員是一個約束。

在洛杉磯居住的時間比較久,孩子也從小學上到了中學。剛來美國的時候,覺得洛杉磯就是一個大農村,一些學校,就像是木板搭建的臨時建築,其實到裏麵一看,才發現功能設施齊全,抗震功能較強,而且洛杉磯的大部分學校,都有很空曠的活動區,球場什麽的,一旦有地震災害等,孩子們很方便疏散。前年回國,去中學母校,看到臨街的教學樓出租了,原來的足球場運動場已經不存在了,蓋起了教學樓和教師宿舍。這或許也是學校的無奈:城市土地的寸土寸金,教師學生的不斷增加,老師需要“安居樂業”等,權宜之計替代了長遠謀略。

史料記載,早期的資本主義美國,一樣有許多豆腐渣工程,三十年代的洛杉磯大地震,倒塌的建築裏同樣出現了許多的“馬蜂窩”,這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此後的多次修法,都圍繞著確保建築質量、預防地震災害等修訂,建立了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製度。尤其對於學校的建築,要求更為苛刻,著名的《費爾德法案》更是在地震發生的一個月後迅速通過,該法案規定工程監察員必須是獨立於承包商,全程監督工程,確保工程質量符合法律要求。

我們經曆了四川大地震的傷痛,死傷了幾十萬同胞,在災區重建的時候,一定要吸取慘痛的教訓。目前情形下,我們無法預知地震的到來,無法抗拒地震的災難,但是,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預防災害,把災害帶來的損失,盡可能地降到最低。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中國,在與大自然抗爭的時候,同樣需要借鑒舊時代中國好的東西和資本主義美國有益的經驗。

(此帖為周日的日記,意在關注災後重建,並非對抗震救災說三道四;題圖係隨意拍攝,並非攝影作品;文圖如有不妥,還請各位海涵。歡迎拍磚指教,謝絕侮辱謾罵,所有侮辱謾罵之語言,隸屬於發布者自己享用,恕不回複。謝謝大家!)
《另眼看西方文明 性感莎朗斯通與帥哥卡弗蒂(組圖)》

《感動:有一種親吻叫動容 有一種露懷叫真情(組圖)》

《一個饅頭的辛酸往事:與陳凱歌的無極無關(組圖)》


我的更多搏文〉〉〉(點擊直接進入,歡迎光臨寒舍,恭候批評指教,謝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