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還是亂愛?著名教授教學生多談幾次戀愛(組圖)
文章來源: 北方憨哥在北美2007-10-16 13:21:03

題圖一,開設在校園裏的酒吧,豐富了校園學生的夜生活


題圖二,樹立在校園門口的人流廣告,解除了女生的“後顧之憂”


題圖三,熱戀戀到了課堂上,或許和艘啟發於性學教授的引經據典

昨天去拜訪很熟悉的一位客戶朋友,他上班期間不好好工作,正在看新浪網當日的一篇大紅標題文章《一生有幾個性伴侶才算不白活》,並極力向我推薦,原來是早有耳聞的某著名大學教授的一篇博文,我這位朋友對這位教授佩服的是五體投地,說起這位教授來,話題沒了沒完。

本來某著名女士在新浪博客裏,關於一生有幾個性伴侶的熱議,已經降了溫了,不少人對照差距,為了一生不白活,暗暗在私下努力補救了,沒準明年的國人性伴侶數量調查報告,要率先經濟計劃,提前翻兩番了。可能最近一個關於國人性伴侶數量的報告,和太陽報公布的老外的性伴侶數量有差距,為迎頭趕上,新浪網編輯自然擔負起了重要角色,再次進行性伴侶數量的炒作。

關於一生該有幾個性伴侶,討論的太久了,內容很豐富了,實在不想說什麽了。不過我對教授文章裏的另一段話,很感興趣:“我有一個觀點常常講給我的學生們聽,在婚姻之前,一定要多談幾次戀愛,這樣做的目的有幾個:一是對美有一種深刻的認識,甚至幻滅感,隻有表象的美幻滅後,深層的理性的美才會呈現;二是對性有一種理性的認識,這種認識就要在對比中來認識,這就可能不是一個性伴侶能解決問題的;三是在性的好奇熄滅之後會升起對道德的渴望。隻有這樣,才能敢談婚姻。”

在這裏,我們的大學教授,教授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在婚前,“一定要多談幾次戀愛”。我說呢,當今大學校園,視戀愛為兒戲,不當回事兒,原來是深刻學習領會了教授的教導。多談幾次戀愛,多談幾次?3次?5次?10次?8次?還是更多?哪一次是“談戀愛”?哪一次是“試談戀愛”?是戀愛?還是亂愛?我一頭霧水,搞得不是很清楚。

戀愛是什麽?根據詞解,戀愛是男女之間相互愛慕的內心情感和行為表現。按中國傳統的和當代文明的簡單通俗理解,就是一對男女之間(同誌除外),互相愛慕,互相愛戀,互相吸引,以愛情為基礎、以婚姻為目的的一種彼此確定的男女朋友關係(當然不是必需結婚),不是指一般的異性朋友、性伴侶和交往。那麽如果要多談幾次戀愛,那就以為肯定不能一次,那第一次戀愛肯定是學習、是實驗,哪裏還有“戀愛”?依次類推,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亦然。

我還要問,鑒於上述對戀愛的見解,壓根就沒有對“美”的認識,又怎麽談及“幻滅感”?壓根就沒有“表象”,怎麽去談“深層的理性的美的呈現”?而至於對性,要在和不同的性伴侶的“對比中認識”,對比的結果是什麽?更加理性?我笑,除非沒有了性功能;“性的好奇熄滅之後會升起對道德的渴望”?說的是人之將死,其心也善吧,那是不是等到人死了再結婚?那婚姻肯定牢固。人對性的好奇和追求,永遠也不會熄滅,不然,80多歲的老頭子還要參加“尋芳團”,天天看表演?我們移民北美,對洋妞還是如此好奇,不然牽涉到洋妞的話題動不動點擊就是十萬八萬,這麽說來,就永遠不會升起對道德的渴望了?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螺絲來回使用幾次,就會有可能“滑絲”,再擰也擰不緊了,甚至是擰不上了;人的知識越多,經曆的越多,對未知的好奇就越重,就像圓周越大,圓周外的未知世界就越大一樣。那麽有意識地要經過N多次戀愛,有意識地要經過了N多次性伴侶,來談“表象美的泯滅”、“性的對比認識”、“更加理性”、“更加升華”,是不是有點可笑了呢?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愛情是神聖的,戀愛是快樂的,但同時彼此之間的戀愛關係也是嚴肅的,結婚是更要負起社會、家庭的道德、義務責任的。作為性學教授,應該教授學生去樹立正確的道德人生觀、戀愛觀、性愛觀、家庭觀,而不應該去鼓勵和教育學生去多談幾次戀愛,多對比一下性伴侶,以結束對性的“好奇”和對愛情美好的喪失。其實,交朋友、談戀愛、性伴侶等,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數字和多少沒有必然的關聯,一次戀愛或許找到了真愛,N此戀愛也未必能找到愛情;一次婚姻可能就幸福了一輩子,N此戀愛得到的婚姻也不一定就有保障,所以,我就不理解教授多談幾次以及多比較新伴侶的好處在哪裏了。

我不是性禁錮主義者,我也不是愛情至上者,我也不是說談一次戀愛就一定會成功,結一次婚就一定會白頭到老;我主張談戀愛談不成功,就結束這次戀愛,而不要一棵樹上吊死去尋死覓活,世界上好男人好女人多的是;我也主張婚姻實在無法維持,就不要勉強;但我不敢苟同教授對學生的上述性教育理論。我是個花心的男人,即便我非常花心,我第一次戀愛的時候,我沒有想過我應該多談幾次戀愛;我第一次結婚的時候,我沒有想過要結第二次婚。

如果我的老師那個時候這麽教我,我這麽去想的話,那還是愛嗎?那還是戀愛嗎?那不是亂愛嗎?那不是欺騙嗎?戀愛和婚姻,牽涉到的方方麵麵很多,而不是多談幾次戀愛、多經曆幾個性伴侶,就可以解決的。文明社會的人類,戀愛和婚姻的成功與否,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嗬護,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蒼天自然的眷顧,有的時候,還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都按照教授所說,多談幾個,多“做”幾個,未免太簡單了。教授是60年代人了,很成熟了,而我們今天校園的大學生,可都是80後啊,誤導會害了孩子們的。當然,教授是不會去校園小樹林裏撿避孕套的,也不會去大學附近小診所聽小產的女學生痛苦的尖叫的。教授感歎了諸多遺憾,我很冒昧的對教授的這一觀點,也隻有感到一絲遺憾了。

貼後的話:昨天和朋友,就這個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昨晚日記,寫了上述這段話,今天張貼給大家,同時把和朋友的相關爭論回憶整理如下,一並公布(未經朋友審閱):

朋友:我特服這位教授,風雲人物,堪稱中國大學生性教育之父,我特想聽他講課
憨哥:(一邊看文章一邊說)什麽話“一定要多談幾次戀愛”?那還談什麽戀愛?
朋友:有什麽不對嗎?多談幾次戀愛有什麽不好?有幾個人隻談了一次戀愛?
憨哥:那也不能有“一定要多談幾次戀愛”的指導理論啊
朋友:教授說的是真理,多談幾次,積累經驗,優中選優,婚姻才可靠。
憨哥:教授說的是謬論,你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想過要多談幾次嗎?有多談幾次的指導思想嗎?如果你那時候想著要多談幾次,你這第一次是什麽呢?第二次呢?,,,多談幾次,積累經驗,優中選優?你以為談戀愛結婚是去超市買衣服啊?買衣服你挑花了眼,回頭再去選你先前看上的,沒準已經被別人拿走了呢,更別說對象了。
朋友:沒有,我是說,談不成了,可以再談啊,你也不會隻談一次戀愛吧
憨哥:那不結了,咱倆觀點一致,談不成功,當然要談第二次,而不是像教授對大學生所說的指導性理論“結婚前,一定要 多 談 幾次戀愛”。如果有這個指導思想,沒有一次“談戀愛”是“談戀愛”。咱倆不矛盾,不爭了,我餓了,請我吃飯去。
朋友:你Y的吹毛求疵,雞蛋裏麵挑骨頭。
憨哥:沒工夫跟你抬杠,咱倆還是去牛排裏麵挑骨頭吧(二人爭論著收拾東西,然後向某家著名餐館進發,憨哥心裏想,今兒個,一定要狠狠地宰Y的一刀)

(忽悠之談,針對教授的某個觀點發表己見,並無對教授有任何不敬,各位看客和朋友也不必太較真兒。歡迎拍磚指教,理性爭論,謝絕侮辱謾罵,所有侮辱謾罵之語言,隸屬於發布者自己享用,恕不回複。謝謝大家)

參考教授原文《一生有多少性伴侶才算不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