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試答美國人為什麽不過五一節
文章來源: 北方憨哥在北美2007-04-30 20:03:45

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都在歡天喜地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時候,我作為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一員,卻被可恨的美國資本家要求在外出差。

五一國際勞動節亦稱“五一節”,在每年的五月一日。按照我們從小所學的定義,它是全世界無產隊級、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但是當我們來到北美,才知道美英等一些國家,他們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卻沒有這個共同的節日,也許他們是還沒有被“解放”吧。

勞動節的起源並不是人們現在所說的是為了向勞工表達敬意,而是勞工拚死拚活爭出來的,是美國工人要求縮短工時,為爭取八小時工作製而舉行罷工遊行的紀念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和美國勞動節的設立,是十九世紀社會主義思想在美國廣泛傳播,工會堅持不懈地組織工人為自身權益而進行鬥爭的產物。

源於美國的五一勞動節,我們所說的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而美國勞動人民卻不過這個節日。美國人很少知道五一勞動節,中國人也很少知道美國的勞工節。美國人回避了五一這個日子,我們以前回避了 9 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美國勞工節這個日子,這裏邊當然有意識形態的問題和原因。

今天,在五一節的前夕,讓我站在非意識形態的中性立場,來解讀這兩個不同日子的勞動節或者勞工節的來源。

一、 五一國際勞動節

19 世紀 80 年代,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處於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為了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以維護這個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資本家不斷采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在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工人的生活水平也比較低下。

1877年,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全國罷工開始了。工人階級走向街頭遊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縮短工時,實行八小時工作製。罷工不久,隊伍日漸擴大,工會會員人數激增,各地工人也紛紛參加罷工運動。

其實,在工人運動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早在 1868 年就通過了八小時工作法案,可是,當時的阿瑟總統就是不簽署,資本家也根本不予理睬,這項法律隻不過是一紙空文,工人們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倍受資本家的折磨。忍無可忍的工人們決定將這場爭取生存權利的鬥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準備舉行更大規模的罷工運動。

1884年10月,美國和加拿大的八個國際性和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一個集會,決定於1886年5月1日舉行總罷工,迫使資本家實施八小時工作製。5月1日,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工上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各種膚色,各個工種的工人一齊進行總罷工。美國的主要工業產業立馬處於癱瘓狀態,火車變成了僵蛇,商店關門閉戶,所有的倉庫也都貼上封條。當時在罷工工人中流行著一首“八小時之歌”,歌中唱道:

“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的辛勞,光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從沒有時間讓我們去思考。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相信:上帝隻允許八小時工作日。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場,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

激昂的歌聲唱出了工人的心聲,唱出了勞動者的共同願望,也感染了廣大的群眾,他們紛紛聲援工人的罷工運動,將罷工運動推向新的高潮。不幸的是,這次罷工遊行在部分地區出現失控,爆發流血衝突,給日益發展的工人運動造成嚴重打擊。

這次遊行的中心是美國工業革命的心髒地區 -- 芝加哥,參加的什麽人都有,有不同政治傾向的工會,有激進的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當然,也有乘機鬧事的。聽說工人要遊行,芝加哥工商俱樂部還專門籌集了 2000 美元買了挺機關槍來保衛其所屬的商業區。看這勁頭兒,不出事也是不可能的了。

當天,芝加哥四、五萬多工人罷工走上街頭,還好,沒出事,而且很有成果。勞工新聞記者約翰 . 斯文頓在 5 月 2 日 的報道中說,“八小時工作製正在誕生,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不過,他有點兒高興得過早了。有些資本家答應實行八小時工作製,有些資本家則不買賬,勞資雙方出現僵局。

5 月 3 日 ,罷工工人在麥考密克收割機械廠集會聽取無政府主義領導人物奧古斯特 . 斯拜斯 (August Spies) 演講時,與警察發生衝突,導致警察開了槍,打死了四個人。工人們能不報仇嗎?第二天,這些人在草市廣場集會,警察如臨大敵,密切監視,結果,不知道是誰朝著警察堆裏扔炸彈,當場炸死一名警察,受傷的警察有七十多個,送到醫院後又死了六個。警察手裏有槍啊,豈能站著挨炸,無動於衷,於是,警察再次向集會人群開槍,至少又有一人被打死。同一天,北芝加哥軋鋼廠也發生血案, 9 名示威者被槍殺。

這顆炸彈不單把警察炸得稀裏嘩啦,而且,還把如火如荼工人運動的根基炸得粉碎。飽受這個世紀 80 年代經濟危機之苦美國民眾對工會運動曾經給與極大同情和支持。但是,這一事件使激進的工會組織 -- 勞工騎士團名聲掃地。看來,以激進方式搞政治運動,成本和代價都太高,工會逐步明白利用國家的政治製度,在體製內為工人階級爭取更大利益。不久,堅持體製內改革的美國勞聯正式成立。

盡管左翼激進主義派別在美國工人運動中逐漸萎縮,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則將芝加哥的罷工流血事件視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的重大裏程碑。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這次大會上,法國代表拉文提議:把1886年5月1日美國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製的鬥爭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以紀念工人階級的覺醒和進步,讓這一天成為全世界勞動者歡慶的節日。與會代表一致同意,通過了這項具有曆史意義的決議。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從此,“五一”國際勞動節誕生了。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國,都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

二、美國勞工節

在如火如荼的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鬥爭之中, 1882 年 5 月 18 日 ,在紐約中部地區工會的一次會議上,工會領袖邁柯奎爾號召工人在 9 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在紐約城裏搞一次節日遊行,以壯大工人運動的聲勢。

這次遊行實際上是在 9 月 5 日 星期二舉行的,主辦單位就是紐約中部地區工會。參加遊行的工人至少有一萬多人,也有說是三萬多人。絕大部分工人這一天都沒假,很多人還受到警告,如果參加遊行將被開除。但是,想參加的工人都豁出去了,有工會做主,咱自己先給自己放一天假,看你資本家能拿我怎麽樣?於是,大批工人參加了遊行。

這次遊行活動組織得相當成功。工人們在遊行時又唱又跳,旗幟鮮明地高喊“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勞動者創造全部財富”。遊行之後,沒搞什麽絕食活動,相反,舉行了大型野餐晚會,還放了焰火。用這種過節娛樂方式向資本家示威,向社會顯示工人階級的力量,實踐證明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它比那些硬碰硬造成流血衝突的示威活動效果會更好。

有了這第一次遊行,以後每年遊行都沒斷過。第二年,紐約中部地區工會就號召全國其他城市也都在這一天舉辦遊行活動,逐漸得到響應。到 1885 年,遊行開始得到官方支持; 1887 年,俄勒岡州率先承認勞動節,並將其定為該州節日。以後幾年中,科羅拉多,麻省,新澤西,紐約等州也跟著承認並慶祝勞動節。到 1894 年,已有 23 個州立法設立勞動節。同年 6 月 28 日 ,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將每年 9 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勞工節,向勞工表示敬意。隨後,克裏夫蘭總統簽署了這個《勞工節法案》,站在總統旁邊的,正是皮特 . 邁柯奎爾。

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工會在美國政治生活中已然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一個利益團體。 1893 年,克裏夫蘭總統剛剛派軍隊鎮壓了芝加哥工人罷工,轉過年來幹嗎痛痛快快地簽署《勞工節法案》呢?很明顯,就是要從工人那裏拉點兒選票。

美國勞聯對這個問題看得比較清楚,也明白了如何利用政府的門道兒。美國勞聯在 1886 年成立之初,就宣布其領導的工人運動不破壞社會製度,就是以罷工為武器要求改善工人的工作狀況。美國勞聯利用現存製度為自己謀福利的戰略,顯然比激進工會欲以對抗手段達成自己目的的做法更為有效。

如果說早期美國工運主要以罷工為武器來爭取工人合法權益的話,那麽,後來美國勞聯就逐漸學會並熟練運用利用自己作為利益團體的資本 -- 手中的選票,來影響政治人物為工人的利益服務。經過工會組織的無數次罷工,美國政府已經製定了相對完整的保護工人利益的法律。今天,勞資糾紛大多不必通過罷工的方式,而是通過談判,妥協等和平方式在法律框架內來解決。工會作為民主政治製度中的一個利益團體,在社會生活中影響愈來愈大。現在,美國勞聯產聯開年會的時候,美國政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時不時地致電表示一下,意思意思。

美國政府之所以選擇 9 月第一個星期一而不選擇 5 月 1 日 作為勞動節,就是因為這兩個日子代表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解決勞資關係的不同方式。主流社會的精英們允許、甚至同情工人運動,但是,他們對否定現存政治製度的意識形態和革命運動則非常不感冒。在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的當時,除了對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進行鎮壓外,國會對工人的處境多少還是同情的。給工人整個節過,是順水人情的事兒,但說什麽也不能把五一當成勞動節吧,那不是成心讓工人群眾跟資本家死磕嗎?結果呢,造成了損失,影響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不說,政府得少收多少稅啊。

美國政府把 1882 年紐約那場遊行集會的日子定成勞動節,無疑是個好主意。把那一天當勞動節來慶祝,是由你們工會自己提出來的。即使你喜歡刨根問底,那一天給人的印象也不壞,雖有勞資關係緊張,但無正麵衝突。遊行野餐像過節,應該讓工人記住這樣的場麵。而 1886 年 5 月 1 日 罷工遊行而引發的芝加哥流血事件,則是一種危險記憶 ( dangerous memory ),最好還是少提這碼事子兒,讓它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得愈快愈好。所以,你在美國勞工部網站勞工節的由來上,看不到任何五一的痕跡。

看來,無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曆史都是可以有選擇的記憶的


補充說明(於五一下午):沒想到大家對這個問題如此關注,其實這個帖子是我在圖書館閱覽時草記的筆記,並沒有想發貼子,後來看到好幾個人發貼子問美國為什麽不過五一節,我就發了個貼子,而後才發布在我的博客上,比較方便閱讀。大家說得都很對,許多國家都過五一節,社會主義國家和原社會主義國家不用說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也過,尤其在歐洲。這個有曆史的延續,還有工會的力量和左翼的力量的問題,但是五一國際勞動節,確和第二國際有關,而且當時第二國際的力量還是很大的,包括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左翼力量當時也很有市場。本文為了相對保持中性,或者網友所說的太“柔性”,回避了某些問題或者說比較“布拉布拉”的問題。本人考慮到,如果牽涉到某些問題,擔心又是一場政見雙方的口水戰。謝謝各位的指點,我在發這個貼子的時候,自己也刪除了不少,僅限於知識麵的了解。還請各位諒解海涵。 

(注: 1 ,本貼參考並摘錄有相關文獻、資料,包括相關網站; 2 ,本文並無政治立場,也不代表本人什麽立場,歡迎指教,但謝絕侮辱謾罵之語言,所有侮辱謾罵之留言評論均屬於發布者本人享用。)


我的博文推薦(點擊可直接閱讀)
《二戰時期的運輸線:阿拉斯加公路風光無限(組圖)》
《不一樣的感受:神秘的北極光 奇妙狗拉雪橇(組圖)》
《北美最北部的公路:凍土地上創造的奇跡(組圖)》
《冰上駕車飛馳 狂飆北冰洋 玩的就是心跳(組圖)》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家園:原來是這樣的(組圖)》
《回顧北美淘金史:淘金名城道森 當年風情依舊(組圖)》
《北美下雪最多的地方:冬季公路冰雪城牆(組圖)》
《寒冬的震撼:阿拉斯加公路風光無限(組圖)》
《北美靚麗風景線:阿拉斯加公路如詩如畫(組圖)》
《那一年的六一節我吃上了一個雪白的饅頭(圖)》
《楓葉紅了 美色裸了 瞧俺師傅拍的好片兒(組圖)》
《大學校園戀愛亂象:教授教學生多談戀愛(組圖)》
《說貧窮又如何?我從不忌諱說自己貧窮(組圖)》
《竟敢與北京奧運唱反調?不!震撼之後是希望(組圖)》
《裸女哭喊童聲振顫 和諧世界還有多遠(組圖/視頻)》
《驚豔:無與倫比天仙美女 公然裸躺北美大地(組圖)》
我的更多搏文〉〉〉(點擊直接進入,歡迎光臨寒舍,恭候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