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vs 5萬,他難以抉擇,靠酒後吐真言決定(多圖)
文章來源: 悉采心2022-11-05 10:02:44

 

3千vs 5萬,他難以抉擇,靠“酒後吐真言”決定(多圖)——老留 黎錦揚(3)

 

一筆3千美金,欲購得的,是小說頭兩年改為百老匯舞台劇的優先權;另一筆5萬,要一次性買斷小說所有的改編權。當這兩筆錢,擺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C. Y. Lee麵前,他第一次為錢,失去了淡定。

租住於一家酒吧的逼仄閣樓上,Lee輾轉難眠,把身下的那張破床搖得吱嘎亂響,仿佛在唧歪歪地抗議:嗨,夥計,在錢入口袋之前,你最好對我好點,小心床塌了,你不得不睡地上,跟夜裏來回穿行的老鼠們,說嗨……

這位當時活得捉襟見肘的Lee,不是別人,正是“黎家八駿”中到美國單打獨鬥的老幺,——黎錦揚先生。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在十幾年如一日地辛勤筆耕、幾遭退稿後,終於出版了第一本英文小說《The Flower Drum Song》(《花鼓歌》),且一炮而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的排行榜。

 

乍看上去,這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取舍,是個無難度選擇題。兩者相差懸殊,3千 對 5萬,“小魚” vs “大熊掌“,價值相差16倍還多出個零頭。這個零頭可不小,是足以讓小黎辛苦工作一年多才能換得的2千刀。那時的小黎,白日在舊金山的一家華人報社,給總編當助手,月薪150刀。按這份薪水去計算,他得為這5萬美金幹到古稀之年。

因而小黎幾度食指大動,欲伸向誘惑力爆棚的“大熊掌”。可每次抓取之前,眼珠都情不自禁地滾向旁邊,瞟著那尾充滿動感的“小魚”。他清楚地意識到,“大熊掌”再大,是個定量,吃一口少一口,而“小魚”卻是活的,是變量,是希望。想著想著睡著了,“小魚”在夢中跟他玩童話——

它細若魚苗,在他專為它買回的大魚缸裏,優遊來去,幾個來回就長成一條“錦鯉”。還活蹦亂跳地告訴他:小黎小黎,別小看我呀,我可能是“鯉魚躍龍門”的那條魚,也可能“年年有餘“的那條魚。你不妨賭一把,就選我吧。

 

翌日醒來一翻日程表,渾身一緊。地處紐約的經紀人那邊,會於今夜打電話過來,聽取他關於3千 vs 5萬的最終決定。他略思片刻,一骨碌爬起來,從被他昨夜搖散架而從平麵變成滑梯的床板上,出溜下來,又簡單洗簌一番,便出門去找一位擅理財的好友。

聊敘間小黎講到昨晚的夢,友人一揮手說:什麽鯉魚躍龍門,什麽年年有餘,真沒想到你這位耶魯大學的畢業生,還在夢裏搞迷信,啊哈。

友人接下來指點迷津:就你那間破屋,就算有了“錦鯉”,往哪裏養吶?——Lee,5萬美金,5萬美金喲,我敢保,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在好萊塢的比弗利山莊買下一棟你中意的大豪宅。這樣嘍,我已考到地產經紀執照,你就把這事交給我吧。我保證不出一周,就能幫你找到你的Dream House,讓裏麵的一整麵牆,都鑲砌著能展示海底奇幻世界的水族館,OK?

 

友人還沒來得及展開對“小魚”的詬病,便有個電話進來,找他問房市。小黎趁他衝話筒熱火朝天地介紹房價,拍拍他的肩,靜靜地退去。快到家時路過樓下的酒吧,忽然意識到,這麽多年他總是繞到房後上樓,天天路過吧門而不入,有點對不起樓下的這位老鄰居。於是推開門,邊朝吧台走邊打定主意:不管3千還是5萬,都是開心事,不如酒後吐真言,靠胡說搞定!

“酒神”也算成全他,讓不勝桮杓的小黎,很快醉成爛泥。次日女經紀人埃爾莫親自打電話過來,送上恭喜:Lee,感謝你昨晚在同我秘書的通話中,所做出的明智決定!小黎撓撓頭欲問:什麽明智的決定,我怎麽想不起來了?這時又聽埃爾莫說:它可能成為你日後的搖錢樹,就等著簽合同吧。撂下電話後,小黎望著天花板猛眨眼睛,全當因宿醉而造成的一陣陣“滿眼冒金星”,是搖錢樹在撒錢呢……

 

2016年因母親生病,我回國探親數月,再回美時,又帶著n個向黎老請墨寶的委托。然而見麵時,他是拄棍站起來、顫巍巍地歡迎我的。我便知道,不能再開口跟他求字了。那個能為大家熱心寫帖的黎老已經被誰也逃不出的光陰的魔掌,給“翻篇兒”了。接下來的段落,他手中再沒有筆墨紙硯,有的隻是拐杖。——幸好,那是沒人有資格嫌棄的自然的更迭。我比以前更加專心地注視他,就如同注視著我們大部分人臨近終點、都極為相似的那一幕,——以蘇軾筆下的《枯木怪石圖》一般的殘破美,平靜地走完最後的人生。

 

一次去看他,我從包裏掏出從華人超市捎給他的掛麵和土雞,遞給他的非裔看護,告訴她怎麽做雞湯麵。回頭見黎老為我掏錢,就說不用了,這些都是曾向你要字的朋友們,讓我代買的。你要是給我錢,他們也會付你錢,也就占不到從你這裏白拿帖的大便宜了。

他嘿嘿一樂,說那好吧。

另一次我帶去從Costco 買來的營養液Ensure,——黎老最喜歡的甜品。他從盒子裏掏出一瓶剛剛擰開蓋,看護過來,嚴肅製止:Lee,Stop,你忘了嗎,上次我帶你看氣管時醫生說過的,你不能再喝這種奶狀的粘液,若再沾到你的喉嚨上,呼吸受阻,很容易出危險的。

老人隻好無奈地聳聳肩,把飲料放下,眼巴巴地望著她把飲料全部收走,消失在門口。見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禁令,弄得很尷尬,便安慰道:這不關你的事,是我的吞咽能力越來越差,經常被吃喝卡住。人老了,沒招呢。就說我那位還不錯的家庭醫生吧,從前是用“管病的方式”給我治病,而現在呢,是用“管我的方式”給我治病,嗬嗬,我心裏都有數,那是治病治不了命啊……

 

話題到此太沉重,令我不忍繼續。我想起了什麽似的,從包裏掏出一張紙條,告訴他:這上麵有個單子,都是對身體有益的補品,你改日給醫生看看,你能不能喝。

他戴上老花鏡,慢悠悠地念道:人參果一包,阿膠四塊,紅參一盒,冰糖一塊,麝香2支,貝母1包,蟲草半斤。並請查收,此致敬禮。

念到最後一句,我倆都笑了。他說:你這是從網上找到的吧?這個我也聽說過,據說就是當年老主席派手下的幹事,送給我大哥的那些禮物。

嗯,這不嘛,我知道你平時不上網,也記得你曾說你不確定都是些什麽禮物,就打印出來帶給你看看。我聽說這些中藥都很補的,你不妨也試試。

未料他輕輕一哂,搖著頭說:我就算了,這些應該都是“王戚揚”舍不得的東西,擺在他每天必到的唐人街裏,正合適。

我一楞,隨後噗嗤笑了。——王戚揚,正是他以靈動諧謔的筆調,在小說《花鼓歌》中所描寫的男主人公啊。

 

這位王老爺年逾花甲,長袍馬褂,住唐人街附近,是一位早期移民至美、卻執著地活在中國氛圍中的老派先生。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幾百米的唐人街上逛來逛去,享受由商家店鋪、招牌櫥窗所匯成的華埠情調,那其中包括他離不開靠其食補的中藥鋪。為了凸顯兩代人矛盾,作者在第一章中也風趣地交代:家中唯一不夠“純中國”化的,就是他的兩個兒子……

這部最早將華人在美的壓抑與迷茫、以及兩代人之間難以跨越的深度隔閡,以輕喜劇手法展現給讀者的英文小說,本是當年住閣樓、睡破床、與老鼠為伴的小黎,邊工作邊為賺外快而寫的故事。未料與此同時,美國大眾於二戰後對太平洋彼岸的遠東國家的關注和興味,正日日漸濃。

這種好奇心和探究欲,在James Michener 於1947年出版的《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之後,所得到的各方青睞,就已初露端倪。(比如它很快就登上百老匯舞台,吸粉無數。)其後,老美又從二戰後陸續歸來的大兵口中,對東方人有了新的概念和認知。而出版商恰逢此時推出 《花鼓歌》,對Lee來說,便妥妥地兌現了那句話:機會屬於準備好的人。

於是,他一躍成為繼林語堂之後,又一位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的華人作家。隨即眾人趨之若鶩,小說被多家娛樂界的大佬看上,亦才有了開篇“3千 vs 5萬”的故事。

 

那麽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當年醉酒後的小黎,選的到底是“熊掌”還是“魚”?我想聰明如你的讀者,早已猜到答案。在此不妨用這樣一個真實生活場景,跟你對對答案。猜對了請你拍空氣,因為我虛擬的手掌,正在那裏等你:Give me five!

場景是:一日,我和黎老正聊著,他那位中西混血的漂亮女兒,下班回來了。她手持一遝子信件,笑吟吟地跟我打了個招呼,之後把一封信遞給黎老,趴在他的耳邊大聲說:爹地,又有你的支票了!

黎老連連點頭,接過信封後展顏而笑。待女兒離開,他朝我得意地晃晃信封,開心地“顯擺”:你看看,我當年酒後吐真言,果然年年有餘呢,——就是上到百老匯、好萊塢,下到某個不為人知的小劇社,隻要翻拍《花鼓歌》,哪怕隻是其中的一小段,我也能拿到分成呢。

我反駁:可假設當時買了比弗利山莊的一棟房,現在說不定就值500萬,100倍的漲幅,也是一種令人咂舌的投資哦。

他擺擺手笑答:那不一樣啊,大房子可能帶給我很多錢,但隻是錢而已,會斷了我經常收到支票的念想。而正是這個念想,才能時不時地肯定我:Lee,你真棒,是個可以在老美的國家裏,靠寫作吃穿不愁的那個Lee……

 

(待續)

 

 

 

上圖 1、2、3:小說《The Flower Drum Song》的3種不同的英文版本 (網上取圖)

 

 

上圖:《花鼓歌》(《The Flower Drum Song》)的舞台劇被多次翻拍

 

上圖: 黎老送我的中文版《花鼓歌》

 

上圖: 文中提到的蘇東坡的《枯木怪石圖》,2018年以天價拍出,回歸祖國 (圖片取自網絡)

 

上圖: 文中提到的黎老的混血女兒,是下麵的女孩。上麵的是黎老的太太,因病先他離世

 

上圖:我的小說出版後,我請為我寫序的黎老來家裏做客,聽他給我提意見(2010年12月)

 

上圖:那天,黎老走前聽我家大娃彈琴

 

此係列的前兩篇:

1. 主席讓他當部長,他拒絕,主席用車送他回去   (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2911/202210/22618.html

2: 同學們派我討字,我說錯了話,被網暴(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2911/202210/27625.html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