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故事(7):兩個舅舅
文章來源: 陳默2022-04-12 11:04:11

我媽媽的原生家庭有五個兄弟姐妹。她的舅媽不能生育,於是我媽媽很小就被過繼給舅舅舅媽。我媽媽是老三,夾在中間容易被忽略,到了舅舅家成為掌上明珠,皆大歡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雙贏”。

我媽老家在嘉興,是殷實的大家族。舅舅在鐵路上供職,轉調升遷幾次,所以我媽媽年少時在濟南、杭州、南京等地生活,與老家的人漸漸疏離。

媽媽的舅舅,我的外公,我沒有見過。我哥哥有幸得到他老人家的隔代關愛。外公60多歲就腦溢血走了。後來我媽一方麵懷念早逝的養父/舅舅,一方麵也慶幸他文革前就走了,免去了可能的衝擊。我媽說外公雖然為人隨和,不沾政治,但畢竟一直在“偽政府”做事,難保不被鬥個七死八活。

我對外公的一鱗片爪一是家裏一套刻著外公名字的瓷器,媽媽說破四舊的時候實在沒舍得自毀,而且也確實日常有用;二是一個關於外公的故事。

(我好像以前也說過,看過的同學見諒。)話說我外公以前家裏客廳的茶幾上永遠放著四色果盤,裏麵是瓜子話梅等小零食。媽媽說她很不解,雖然小時候家境挺好,但那個年月有戰爭、搬遷、動蕩,好像日子不必要過得這麽小資。

外公說:這個有用呀。家裏來了客人,聊天時說起為難的事或有了衝突,不知如何回答,掂起一粒瓜子一顆話梅,就可以想想怎麽回答;孩子不聽話,責罵的話衝到嘴邊,也這麽緩一下,可能氣話就咽下去了,不傷感情。

我媽給我講這個故事是讚歎外公有涵養;我爸也給我講過這個故事,是帶著幾份怨氣。我爸是不會說甜話的理工男,媽媽常埋怨他“好話不得好說”、“衝人衝到牆邊”,我爸就說我媽有這麽個"會做人"的父親比照著,誰能達到高標準呢。

說了媽媽的舅舅,再說說我的舅舅。

我媽雖然和其他四個手足從小分開,但血濃於水,成年後也一直來往。大姨媽和我媽媽在南京,算是大本營。五家人曾在南京大聚會,媽媽說他們一直聊小時候的事,她像個局外人。“親是親的,但總隔了一層”,我媽說。

我的舅舅行四,是唯一的男丁,比較愛管事。他在湖南湘潭,娶了湘江妹子,學會了吃辣,性子也越來越爽利,說話直通通的。

有一次,火急火燎給我哥打電話,說聯係不上住養老院的大姨:“大姨媽跑了!你趕緊去看看吧!”舅舅說。

養老院在郊區,我哥當時還得照顧我爸媽一日三餐,無法說走就走。我大姨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深圳、一個在上海,用我哥的話說:“都混得很好,但怕老婆,誰都不願帶著老媽,硬是扔養老院了”。別人的家事不好評判,我哥這麽說也不對。但我哥讓父母居家養老,貼身照料十幾年,他覺得有底氣評論兩句吧。

大姨確實也可憐,孤零零地在養老院住不慣,總想回家,試圖跑過,腦子也有點糊塗,難怪我舅舅著急。

我哥沒去,但查到號碼打給養老院了,發現是大姨在活動室沒帶手機,虛驚一場。

從此後我舅舅就再沒和我家聯係,過年都沒給老姐姐(我媽)問安。我哥說“舅舅怪我上次沒跑腿,生氣了”。

後來才知道,我舅舅喜歡種花,有一天蹲在地上弄花時間太久,站起來的時候腦溢血,沒救過來。所以過年沒電話了。也是腦溢血,命啊。

我後來想,舅舅和我們斷了聯係,我本可以借著回國之際打個電話緩和一下。說起來,我也是在溝通上和舅舅有點疙瘩。

我舅舅早年去我家玩,回頭給我發email,說我爸媽很少出門,和我之間還靠通信來往,“好可憐”。讓我多關心他們,並建議我給他們買個電腦多視頻(那時還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微信)。

我出國之後每兩周給家裏寫信,夾寄一些照片,我爸媽很愛看、反複看。後來我寫博客,也把博文打印下來給夾在信裏。我寫的一些感恩父母、回憶往事的博文,爸媽看了也知道我的心。若是電話或視頻反而是“吃了喝了、胖了瘦了”的瑣事。

我舅舅說我爸媽都是高知,怎麽學不了電腦呢?言下之意我不舍得給買?我爸媽退休金用不完,孫女的電腦更新一茬又一茬,都是他們買。他們若想要電腦,還能沒有?他們老了,說不想用電腦,堅決不用。他們掐算著時間收信、然後給我寫回信,很有樂趣。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愛他們,是最好的,不是嗎?直到2012年左右,他們說視力不好不寫信了,我們就微信聯絡了。電話是一直打的,有時也視頻,但我家人包括我都不喜歡視頻,我和我兒子和我哥都基本不視頻的。

回國探親時,我把舅舅的email告訴我媽,媽媽淡淡一笑說:“舅舅也是好意,你笑笑就好”。我當然也知道舅舅是好心,但潛意識裏,可能多少還是有點距離了。所以我媽我哥說舅舅沒打電話的事,雖然我知道自己是最好的人選去關心一下,終是沒做。想來也挺後悔。

家人之間的溝通,說少了冷漠,說多了過界,度確實不好把握。

我對舅舅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他來寧出差,給我買了一個工藝品小絨鳥。我父母很寵愛我,即使文革中經濟困頓,也會擠出錢來給我買些小玩具,但多半是“經造”的布娃娃、發條小青蛙什麽的。這麽嬌嫩、玩幾下就會髒了壞了的絨絨鳥,我本不敢奢望,舅舅給我買了,我可高興了!小心地捧著小鳥,笑眯眯地拍照。下次回國得把那照片找出來。

等我能夠回國了,爭取去看看親戚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