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派妹,說說回國感受,包括醫療這一塊
文章來源: 陳默2017-12-13 17:08:16

今年秋天回國待了一個月出頭。以前每年回去時間較短,不是窩家裏做"乖寶"就是匆匆出門做遊客和食客。這次多一些接地氣的觀察,也有點可以說說的話題。

先說大前提。我基本不插言中美兩邊的政治、製度、機遇等話題,不僅是說不清楚,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的大多數人都是各執一詞,僅從自己的經曆就推演涵蓋一切。美國大選之際我在同學群裏破天荒說了點對中美格局的淺見,大家說:"咦,你說的和我們看到宣傳不太一樣呢,有點道理嘛。" 嗬嗬,忘了出身了?一點點童子功總還是有的。

這次回去有一天坐滴滴,司機說他的車有時會被包來用作清除上訪的釘子戶,那些細節我聽著真堵心真難過。貪腐壟斷、階層固化、弱勢群體、空氣食物等等問題,無法視而不見......對小民如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抱持人文情懷和悲憫之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點小善舉小貢獻。

但如果著眼小處,故鄉故土的生活和情意,我覺得還是挺暖心挺舒服的。

如派妹所說,近年來,國內百姓生活的方便程度已經到了極致,一機在手,啥都不愁。親戚們都坐在家裏舒舒服服享受各種服務:大到旅遊團購、電器安裝、家政服務,小到訂餐外賣、買點針頭線腦,都網上訂、當日送。

食品安全仍有問題,但現在有網絡和各種點評監控,花點功夫還是可以找到可靠的店家,至少可以規避明顯不放心的食物和商家。如果要高檔,各種進口海產肉類、或指定農場特供蔬果都保鮮包裝送貨上門;如果要接地氣,早上菜場逛一圈,各種時令鮮貨現吃現買。

人的素質,尤其是年輕人的素質,明顯提高。我前兩年博文中就寫到,我遇到過排隊時往上擠但最後一刻又自覺讓開的大叔(說明自己會猛然意識到這樣不好);遇到過耐心等我左拍右拍而毫不催促的一群大媽(我不知道身後有人等)......至於年輕人,謙讓有禮、樂於助人的很多。當然,我遇到的大多數是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的孩子,他們的底氣足、壓力小,自信心就強,心態也更平和。就像前兩年北京某位高考狀元說“現實讓我天生就站在一個高的平台上,我更欽佩其他地方尤其是鄉村裏努力奮鬥的同齡人”(大意)。

好吧,可能有人說:年輕一代好?別忘了那些三觀不正撲大叔的姑娘們......嗯,這個又回到前麵說的階層固化的大問題帶來的不良後果。再說,即使在美國也有專門找糖爹的網站不是?這個先按下不表。

每次回去,對故鄉從來沒有陌生感。雖然每次都有新路不認識了、有新的概念或新的玩意摸不著頭腦了;雖然早已習慣美國的安寧有序,對人多嘈雜也難免心煩......但是,故土的親切和親熱總在那裏。

對我來說,出國多年的一大收獲是心更定了,更能隨心所欲地為自己活了。所以呢,在故鄉的大街小巷轉轉、菜場超市挑挑撿撿、餐館茶室來份小食、旁觀一下跳舞大媽、逗逗滿地的泰迪......我還是可以在車流和人潮中找到舒心的感覺。等過些年開始居遊的時候,我定會把故鄉作為一個大站,常回去住住。不必尋什麽根或者歸屬,太大了,太著相了。過自己的日子、尋少小的回憶、和親人小輩時時小聚,就可以了。

最後,說說醫療這塊。因為我這次回去跑了幾家醫院做了一些檢查,還算有點發言權吧。

我回去覺得有些心悸,就去家附近的一個三甲醫院看專家門診,做了心髒彩超和24小時監控心電圖;考慮到我常年大吃大喝和父輩的高血壓病史,醫生建議做個冠脈CT,於是又托熟人去軍區總院看了一位專家並做了CT。

幾次的檢查和隨訪,我並不覺得國內醫院如網上有些貼子吐槽得那麽不可忍受。在應付小毛病和檢查方麵,我甚至覺得比美國更加高效方便。

家附近那家醫院就醫條件差些,典型的國內看病方式,一個小方凳坐在醫生麵前,後麵擁簇等候著其他病人,比較沒有隱私。但我們從小去醫院就這樣的,我不想矯情地說不能忍受,當然我希望以後他們能有改進。軍總條件很好,專家診室寬敞明亮,擺著花草盆栽,護士領著進去,醫生問診也很仔細,看完一個護士再領下一個進去。

兩家醫院一個有熟人一個完全沒有,但我沒有覺得醫生態度有明顯差別。當然軍總的專家比較從容,另一位就不得不趕時間。

費用(人民幣):CT 1790,彩超 280,24 小時心電圖 288。專家掛號費分別是35和50元。

回到美國,隨訪心髒專科,醫生說再做個ECHO(心超)吧,我說CT片子您看了,也沒有問題,還要做嗎?好吧,也不好太抗拒......完事我上網進賬戶一看:診所要價$2900,保險公司調下來一半。雖然我有保險,但這超聲棒棒劃拉幾下這麽貴!著實讓我嚇一跳。

我因為一直身體不錯,以前每年基本就免費體檢或者看個頭疼腦熱,保險挑了便宜的HSA,公司有補貼,每年保費便宜到忽略不計。但有$1500 自付(deductible),超過$1500的部分保險付80%,自付20%;全年自付超過$3000後,一切保險公司批準的費用保險全付。沒大事,這個保險我覺得夠用了。但"保險批準的費用"這個大前提讓人心驚,以前有人說美國中產階級一場大病可能一貧如洗,我還覺得“誇張了吧”?現在明白了。也許該升級一個保費高的"好"保險?但不看病也得大幾千的保費,這也是兩難;而且,也不見得就能高枕無憂。

美國看診條件是很好,候診室音樂茶水伺候著,漂亮護士笑臉相迎......可是,及時得到檢查和診斷是王道。國內醫院很方便,樓上樓下跑一圈,所有的事兒都辦好了;醫生也敢於擔當,能給出明確意見。美國醫生是沒完沒了地檢查,每說一句話都擔心成為法庭證據似的謹小慎微。

我知道,我這是一孔之見。我也相信,如果是大病或開刀,還是美國更好,要不怎麽現在國內富豪都來美看病呢。但常常有網友說退休如果回國住住,擔心生病問題。可我覺得如果看個小毛病,或者慢性病隨訪吃藥,或者做個檢查什麽的,國內自費也沒有問題啊?何況,國內醫藥費這裏也能報銷一部分好像(我拖拉,剛下載了表格還沒寄出。)。

好,這個話題我不想展開了。看著牆上我在阿根廷爬山的大幅照片,想著去年還去Fitz Roy的人,現在卻在討論看病養老的問題......簡直悲從心來,要放聲大哭啦!

我們都好好保重身體吧。

(更新一下:我這次回去所有看病的費用,包括買藥,美國保險公司全部報銷了,折合美金給我寄來了支票。程序很簡單,填了claim form,附上所有收據的複印件。不必翻譯,他們有懂中文的專員審核。

所以呢,大家回去看看小病、做個檢查應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當然每個保險公司政策不同。我的就是一般保險,不是什麽頂級的或者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