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漢堡披薩的長情故事
文章來源: 陳默2015-08-19 19:23:51

整理手機,一堆食物的片片。每次上菜,就讓手機先吃。拍了刪、刪了拍,這個是病,貌似不好治。

想著貼幾張,寫個貼,可是又覺得太反潮流了。現在流行健身、暴走、三鐵、全馬;流行去海邊跳舞、在山頂瑜伽;不去gym都不好意思見人,不曬gym自拍或暴走圖表都沒法混朋友圈......有沒有?

那我也先潮流一下:我也混gym的(雖然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也有私教的(曾經);我也瞅冷子自拍的(僅此一張,要什麽沒什麽,也不知道曬什麽)......

言歸正傳。

我對burger 的熱情要追溯到90年代初剛工作那會兒。那時在大學工作,不坐班,上班前下班後若時間富裕,有時會去麥當勞買個"巨無霸"(Big Mac)嚐嚐鮮。

我很享受那一小段獨處的時間,讓我從奶瓶尿布中穿越到文青時代,靜靜地想想我的夢想,或是小女人情懷。有人可能要笑話我偽裝小資或是崇洋:你為什麽不去街邊的鹵煮火燒店獨坐一會兒?

我也問過自己。我覺得我是真的愛吃那一口。那時候國內好像沒有千島汁和酸黃瓜賣(也許有,我不知道而已),所以這兩樣東西對味蕾的刺激讓我愛上了"巨無霸”。

出國後,麥當勞遍地,那油漬漬的冷凍肉餅帶著不明不白的腥氣,聞著就倒胃口。除了開長途無處吃飯的時候,基本不再光顧麥當勞。

不過,各色各樣的現做的、優質的burger對我還是擋不住的誘惑。雖然我第一次被問到burger要如何cook,覺得有點好笑:又不是菲力牛排,至於嗎?但真的吃到上好的burger時,我便嚴陣以待充滿激情了。

比如這個mall裏的漢堡店,肉香飄了一路不說,還搞得這麽有情調,我推開門就不可能退出來了。

結果,就是這樣啦。一個一手握不住的大burger、一籃子紅薯條。還有一杯啤酒。

近年去得比較多的是Bobby's Burger Palace. Bobby Flay這個家夥應該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典型。好出身、好廚藝、好相貌,能說會道能文能武,最近好像又坐實了一段緋聞,不過不影響他在各界長袖善舞。

BBP的burger肉質新鮮,美味多汁,配菜和醬料多種多樣。

最近一次去,叫了一個"New Mexico"。Medium Raw的burger鮮嫩粉紅,醃漬的紅洋蔥和烤青椒把肉香調動出來,加上微酸微辣的醬汁。好吃!

我那天吃的時候幾乎要咬到手指頭。那種淋漓盡致的感覺,可能別人不理解,可能要笑話我"窮腔"。但這種食欲的釋放,讓我那一刻覺得世界很美好,生命很強大。我寫到這裏也忍不住笑了。但我想,等我風燭殘年的時候,這個Bobby Flay的漢堡包一定會在我的回憶中。

我也喜歡吃披薩。在國內第一次吃披薩是在"必勝客"。在美國上學時,囊中羞澀,中午基本是帶點剩飯,微波爐熱一下,或者在TA辦公室匆匆吃,或者去休息室和其他中國同學邊聊邊吃。偶爾去dinning hall吃個披薩喝個Mountain Dew,也算改善了。看來我真是喜歡"吃獨食”,現在記得的也是一個人坐在dinning hall角落的情景。

後來明白,披薩要吃現做的,連鎖店的不行。我目前最喜歡一家local小店的薄披薩,香就一個字。上班時和同事去,周末和家人去,遇到喜歡披薩的客人來也帶著去,可謂常客了。

看看左邊這個"garbage pie" 顧名思義就是什麽都有。我還必須額外加anchoives,鹹香提味。右邊這個應該是有人提議要健康,素的topping有什麽吃的必要?真要健康就在家吃"草"算了。

磚爐炭烤的披薩當然也好吃啊。我們附近有一家,她家的洋蔥雞翅也好吃,配一大杯冰啤酒。爽!

我去年愛喝Flying Fish,今年改喝Blue Moon了。

我還有個routine是每個周末早上去Diner。我們附近一家上了州裏美食榜的,老是排隊。不過話說回來,大同小異的美式早餐居然也排名。

曾去過鄰近鎮子著名的早餐店,排隊更長,但我看除了環境fancy,也就是升級版的Diner而已。

甜食呢我也喜歡。我不吃零食,家裏也沒有儲備。但我周末會去咖啡店坐坐。

上周家裏有小朋友來,帶著去紐約的Lady M,她說好吃啊,吃了這個普通蛋糕都沒法吃了。

這個也是高大上餐館的,很普通的蛋白脆餅(Meringue),下麵刷一道巧克力汁,立刻華美起來了。

不過我們在鄉下,多數時間吃的隻是這樣純樸簡單的。

寫到這裏,為自己的好吃和不羈辯解幾句。人生呢,就是一個旅程和經曆,什麽事情平衡就好。錢和身體都夠用,支持自己順利走到終點,完成家庭責任和個人愛好,就行了。

太刻意,看著成分表吃飯不是我的性格,即便那樣我可以有完美體重、人魚線馬甲線什麽的,我也不會快樂。不過分,年檢時指標正常,吃了垃圾食物之後吃點清淡的抵消一下,適當運動、心情愉快、代謝正常,身體和心靈都是通暢的,就行啦。

為了我們還有吃的欲望和能力,幹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