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上的馬,采芝齋的鯗魚
文章來源: 陳默2015-05-27 09:41:59
回國探親回來了。今天早上把行李打開,把萬裏迢迢帶來的一對瓷馬拍了照,微信給我哥哥“完好無損”;然後把一盒蘇州采芝齋的鯗魚打開,就著喝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纏繞我多日的感冒頓時好了很多。
 
寫了那麽多博文,從來沒有認真提筆寫過我哥哥。哥哥是個生性低調靦腆的人,他不會樂意我寫他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怎麽說(或是寫)身邊的人,有時八卦一下不相幹的人,還要急急忙忙刪掉。因為我覺得,每個人有自己的世界,我看到的感到的不見得對,即使對,人家也不見得願意我袒露,哪怕是光輝事跡。
 
不過,早上的那一刻,我的心裏滿滿的,都是我哥哥的影子。
 
哥哥比我大了將近十歲。我這個意外來到人世的小妹妹,打亂了他獨生子的世界,據說,那個時候他是不怎麽樂意的。
 
哥哥集中了父母的優點:我媽媽白淨的膚色、爸爸挺直的鼻子和整齊的牙齒;我卻相反,得到了媽媽的一臉雀斑、爸爸的黃皮膚和大象腿......小時候,大院裏的叔叔阿姨說“你怎麽不像你哥哥呢”?小小的我明白什麽意思,心裏也是不樂意的。
 
對於孩子來說,不要說十歲,一歲就是一份不同的天地。所以,小的時候,我和哥哥的交集很少。
 
我17歲離家上大學。哥哥一直在家守著父母,即使後來成家有孩子,和父母家也是近得不得了,中午從單位回父母家吃飯的那種。
 
我越走越遠,和哥哥的交集也越來越少。每次打電話回家,如果是哥哥接的,他也隻是匆匆囑咐幾句“注意身體、開車注意安全”什麽的,就把電話給父母聽。不知是他怕越洋電話貴呢(反複告訴他便宜得很),還是真的沒有什麽太多的可聊。好在,我們都覺得來日方長,也不甚介意。
 
爸爸老邁多病之後,哥哥就辦了內退,天天照料父母的生活。得了我爸爸的真傳吧,他無師自通地燒一手好菜。而且,是突然接過我爸的鍋鏟就開炒,就讓大家吃得讚不絕口,神了。
 
每次帶孩子回去探親,哥哥總是給我們做好吃的,陪我們去飯店(他自己不喜應酬,注重健康,平時基本不在外麵吃飯)。不放心我們出門,說小偷多騙子多;不放心我們買任何東西,說我們不會還價。於是全程陪同。話不多,就這麽亦步亦趨地跟著,打架似的搶著付錢。
 
前年,爸爸病重之時,我和哥哥在ICU執手淚眼相望,絕望中明白什麽是手足情深,真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啊。
 
就像他曾經毫無征兆地端上一盤盤好菜一樣,我們突然間打開了話匣子,打開了心扉。尤其現在有微信,交流更加即時和方便。
 
這次回去,哥哥一如既往地全陪。
 
兒子喜歡小東小西,南藝後街有個舊貨古玩市場,每次必去。這次兒子在一個書攤淘書(好多精美的藝術書籍,價格和美國比是天上地下,他每次都買一堆),我和哥哥在附近瞎逛,看到彩繪的瓷馬,開價¥400一個,哥哥要求¥250一對。攤主大喊大叫說“怎麽可能!瞎搞!”最後還是屈服於我哥的不屈不撓,說:“加十塊,250多可笑”。我哥說:“沒事,我不怕!”
 
哥哥是為我屬馬的兒子買的。買下來他又不自信了,說小帥肯定看不上舅舅買的地攤貨。兒子很客氣地說“不錯,喜氣洋洋的”,舅舅樂了“拿回北京放裝飾櫥裏!” 我知道兒子其實沒那麽喜歡,想著與其束之高閣,不如給我留著做個念想。於是就打圓場說我也喜歡,拿美國擺在兒子屋裏,正好有個玻璃櫃。
 
於是,我就這麽萬裏迢迢地背回來了。
 
同時帶回來的還有這盒鯗魚,是侄女出差去蘇州買的。
 
侄女經常在江南一帶公幹,什麽醬排骨、蜜汁豆幹、熏魚,攢了一堆放冰箱給我留著。其實南京人並不吃那麽甜的,而且我在北方多年,又出國多年,對純粹的江南口味已經陌生了,但這份濃濃的心意不能辜負,於是我在家時就努力地吃啊吃。
 
臨走前最後清點行李。哥哥笑眯眯地說:“喲,又在冰箱深處發現好東西了呢”,說得就是這盒鯗魚。來不及吃了,我就放行李裏帶回來了。
 
我哥的生活圈子一直很小,日子很平穩平淡,每次我回去他都說“家裏錢多得用不完,你別擔心”。我知道要是讓土豪聽見要笑得在地上打滾了,但相對於他簡單的生活,真的“用不完”。父母有一套四室一廳的老式公房,雖然裝飾陳舊家具簡陋,但在好地段、好學區。父親在世時離休月工資加各種補貼過萬,媽媽也有一份不錯的退休金。家裏習慣了簡單樸素的生活,花錢的地方還真的不多。
 
經過三年困難和文革困苦的哥哥一直很節儉。記得多年前有一次他帶著我和兒子去逛街,快到家時兒子說口渴,他就買了兩瓶汽水給我們,我說“你呢”?他說幾步路就到家了,他回家喝涼開水。現在他的一些新玩意,比如名牌錢包、三星手機,也都是他女兒或我兒子給他買的;他每天走路健身,替換的行頭也是我給置的......我每次回去都會給他帶一些實用的、質量好的衣物,動員他把一些舊的捐出去,他總說“我舍不得扔東西”。我說,不是扔,捐出去良性循環啊,家裏整潔了,更需要的人也得到幫助了。現在總算有點被我說服了。

他自己節儉,卻理解年輕人的時尚。他女兒的蘋果6+,¥5000塊的名牌錢包,他都笑眯眯地說“好看,好用“。他也總是鼓勵我“該吃吃、該玩玩,多去看看世界”。家裏走不開,他隻能看看“旅遊衛視”過過癮,但真的讓他走世界,他也未必行。嫌外麵吃飯太髒、換了床睡不著、旅遊團太煩人、自助行風險大......也許,若幹年後,我開始居遊時可以時不時讓他來住住。

親愛的哥哥,喜歡你平靜的心態,平安的日子。讓我們初心不改,平和微笑地過好每一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