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兩個小例子)
文章來源: 陳默2013-01-22 19:17:57

“追夢”的題目有點太文青,趕緊加個注解:最近發生的兩個小事情,讓我有點小感慨。

一是昨天我們SITE有位女同事辭職了,準備舉家搬到邁阿密。

這位同事是多米尼加人,自然喜歡南方的氣候和人文。不過她也四十二、三了,生孩子晚,兩個小家夥才七八歲的光景。她自己和老公都做IT,也算穩定。

可是,她決意去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日子,於是,在去年初市場低迷的時候賣了房子,損失了十萬。相較於她的家境,是很大一筆錢呢。

然後,他們就租房子,並不斷在南方找工作。據說她婆家娘家人對她頗有微詞,一大家子人都在紐約附近,孩子也小,踏踏實實過日子多好?他們不理解她所謂的夢想。

幾個月前,她老公在邁阿密附近找到工作,過去打前站。她一直試圖公司內部調動,說去那邊營運部門做個CLERK也成。但畢竟資曆淺,人脈不夠,沒辦成。

辭職了,她也說有點可惜。確實,我們公司的工作不刺激也並不多金,但很穩定,日後還有PENSION,可早早退休安定度日。

她說她不年輕了,這個夢,不能等了。過去若找不到合適工作,她說就做點小生意,或打點半職工並照顧孩子。

我們說好,以後我去邁阿密,一定去SOUTH BEACH的MANGO酒吧,那是她最喜歡的地方,我也去過的。

第二個例子是上周去洗牙,發現診所的護士JEN真的離開美國回了厄瓜多爾。

我用這個牙醫12年,JEN也在診所工作五、六年了。剛認識她時,以為這個白淨的小姑娘才二十出頭,說話有點口音,也聽不出哪裏人。

熟悉一點,她告訴我,她是厄瓜多爾人,她說不年輕啦,32了。真看不出,也許沒有孩子操勞的緣故。

JEN是那種很波西米亞、GO GREEN的人,開一個小小的帕薩特,車後貼滿了環保、反戰、簡約生活的貼紙。她平時也是布衣布衫布包包,素麵朝天。

去年初,有一次閑聊,她說準備賣了TOWNHOUSE搬回厄瓜多爾,但房市太差。我以為和我們的海歸類似,於是說:對啊,你有在美國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回去一定很吃香的。

她說:我回去不會工作。會做一些環保方麵的義工。我丈夫找一份小工作,夠生活就行了。他也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時間,不必為供房子什麽的拚命。

我當時很為自己那“海歸淘金撈錢”的世俗想法汗顏。

過了半年,夏天再去洗牙,發現JEN還在。我想:嗯,大概她也是說說而已,放下一切過簡約生活,談何容易?

去年底流感,我就把洗牙推到了新年後。帶著給牙醫和JEN的小禮物過去,卻聽牙醫說JEN在年前回去了,徹底搬回去了。

算起來,JEN現在也有三十七、八歲了。很佩服她的決斷。

昨天,看奧八就職,腦子裏老是想到這兩個女士。

為什麽呢?看到華盛頓,想到這兩位女士的決斷,我也想到自己曾經的小小理想:我曾想去GEORGETOWN讀書。

曾經,在為工作身份錢掙紮的時候,常常聊以自慰:等一切穩定了,就回學校好好念書。絕對不會和剛來美國那樣,聽不懂課、見到教授誠惶誠恐、頭上懸著找工作辦身份接孩子三座大山。那時,可以自信地和教授探討、和同學切磋,好好享受學校生活……

可這一掙紮就是小半輩子。等有可能撿起夢想的時候,是08年兒子讀大學後。“雞血”了很短一段時間,就放棄了。再過兩年,又偶然想起,但自己知道,已經是:《理想煙飛灰滅》

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永遠不要說。我今天完全違背自己的準則。最後一次,給自己留個記錄吧。但真的永遠不會去做了。千萬別和我說:“你現在還可以”什麽的,拜托,拜托。YOU MISSED THE BOAT, YOU MISSED. 這個道理我懂。

其實,讀書,本身不是什麽非做不可的。這隻是一個SYMBOLIC的東東,一個載體,一個ICON,暗示了心裏那種說不清道不明,吃吃喝喝聲色犬馬買衣服種花之外的另一麵。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那個“另一麵”。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