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上)
文章來源: 陳默2011-06-16 20:21:07

每當我把回中國探親稱作“回家”,總有老美朋友糾正我:那不是“回家”,是VISIT YOUR PARENTS HOME。確實,我的家在這裏,在美國。但那個故鄉,那個原生的家,總是讓我牽掛。

每年都回去,對那裏的山山水水、吃喝玩樂早已沒有想念。唯有的是和親人、摯友相聚的那一份欣喜和盼望。


也許,真的是去國已久,也許,我本來就是個隨遇而安之人,早已習慣了異域生活。現在,想抒發一下懷鄉之情,竟然無處下筆了。人多而擁擠的環境,讓隨意逛逛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漸行漸遠的生活理念,讓我和熱點新聞、時尚八卦都隔了厚厚的一層;按摩洗腳,吃喝
K歌,對自認羞澀的我來說沒有任何樂趣……

對我來說,家是和父母親人的閑閑聊天,是和少年戀人、青春同窗們的把盞憶舊;家是端午節的米粽和艾嵩,是餐桌上的清炒茭白和紅燜黃鱔;家是書架上的一冊冊相片,是陽台上的一盆盆海棠;家是“多多保重”的相互祝福,是“明年再見”的殷殷盼望……


回家,就成了這麽一個狹義的概念了。但是,依然親切而溫暖。


看看一些零碎的片片吧。

1.按慣例,給各家的老人們買了一些多維和Q10,大家都知道的東東,就不秀了。父母最喜歡的是這些相冊  厚的是中歐遊的相片,160張;小本的是去西班牙的PHOTO BOOK;那個GRANDKIDS的像框,裏麵放著小帥和寶寶的相片,給我爸放書桌上。像框上的兩個化妝鏡是在布拉格買的,挺貴的,後來發現國內類似產品巨多還巨便宜。



2.推薦一下這個新西蘭的MANUKA HONEY(在AMAZON買的)。Comvita牌的在國內賣得特別火,據說5-6百塊一瓶。我自己吃的是這個牌子的,就沒有跟風而是維持自己的喜愛。是不是如吹得那麽好不知道,但比超市那些幾塊錢一瓶、齁甜齁甜、吃一會兒就幹巴了的確實好多了。



這個COSTCO的杏仁好像是新產品,包裝不那麽傻大,口味也很精致。也推薦一下。


3.壁球拍,給孩子他爸爸。身體是本錢,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並堅持下去,是王道。



4.DOONEY & BOURKE的包包給侄女。包裝真好,便於攜帶。


5.施華洛奇的水晶和“垃圾屯”的小東小西,小資們很歡迎。


6.一些送人的化妝品和香水。


7. 一些巧克力,送給小朋友們。再去機場免稅店買一些備用。但每次都買多了,我媽怕夏天化了就狂吃一通,也不好。很難拿捏得恰到好處。


還在OUTLET搶到了兩件(真的隻有兩件漏網之魚)法國製造的鱷魚T恤,忘記拍照了。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中國製造”的時代,值得記錄一下。

8.小黑長大了。


9.小區一角


10. 夫子廟的石榴依舊


11.陪小的們去看看青春時尚。這裏不如德基廣場那麽高檔,但有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小名牌。


12.最後再秀一下自己行囊裏的小東西  一次帶不了這麽多零碎啦,但這些都是我旅行時換著用的。最下麵一層是我的心頭好:TUMI的水藍皮質隱形眼鏡盒;TUMI的筆袋;DOONEY & BOURKE的桃紅皮夾  裏麵左右兩邊放不同的紙幣(冒充國際人嘛),中間的夾層帶拉鏈,放行李箱的鑰匙,外麵一圈拉鏈安全而有手感。


就這樣,帶著零零碎碎和閑散的心,踏上了回家的路。


June 16,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