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瓦結繩(10_19):整一鍋雜燴,送兩句祝福
文章來源: 陳默2010-12-23 17:56:25
最近一直在忙著、俗著、喜慶著、深沉著……聽著沒頭沒腦的,容我慢慢道來。

忙和俗是自然的 - 吃吃喝喝、送禮收禮、道別祝福……在現實中,也在網上;喜慶也是應該的 – ANOTHER GREAT YEAR!盡管老了一歲,但也又成長了一步,不是嗎?

深沉呢,一是年底都要在心裏總結一下、回顧一下,自然就會“萬馬奔騰”一番;二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幾個親人的生日都在這段時間,更讓我想家;三是最近潛水看到一些好文章,頗有共鳴,很想寫點什麽,無奈力不從心。

比如說,昨晚看了《將進酒,杯莫停》,真是好文筆!一個懂得酒、有酒品、又有文采的女子,讓我好生羨慕!當時剛好喝了一點小酒回來,很有心潮,想起我喝酒的一些故事,想起我的媽媽(昨天是媽媽生日,祝福!),媽媽也會喝點小酒,也很有人文氣質,可惜生不逢時。我努力地寫了一段,寫到半夜,最後還是沮喪地放棄了,因為寫不出心裏的感覺。

想到媽媽曾鼓勵我學純文科,被現實的我一口否決。現在想來,媽媽是了解我的。她當時建議我受一些係統訓練是有道理的。雖然即使那樣,也不見得下筆有神,但也許會少一些力不從心的掙紮和沮喪。據說現在的時代,不看書、沒想法是酷和瀟灑,那麽我就是個BORING而做作的人吧,而且是沒有水準、沒頭沒腦地做作。

好,不做作了,改自戀,曬點亂七八糟看看玩玩。

未完成的聖誕樹。我喜歡鬆樹的芳香,雖然家裏沒有小小孩,還是會弄一棵。掛件沒掛完,燈也不夠,先這麽著聞香吧。


開不敗的蘭花,從初夏養到現在,還是風韻猶存。那兩個小鳥屋是YARD SALE淘來的,很CUTE不是嗎?


給自己的禮物。答應了幾個姐妹要寫一份DARPHIN的護膚心得,還沒有出爐,抱歉。她家送禮特別大方,禮包裏不是小樣,都是DECENT的旅行裝。


我是“香蠟控”。熟悉我的人知道,鮮花燭光對我來說沒有殺傷力,因為俺再窮不能窮這兩樣,家裏必備。還是送我香車比較好,我最好那一口。模型也成啊,我收集。嗬嗬。

朋友送的禮物之一:手工香蠟,好喜歡啊。這麽CUTE,怎麽舍得用呢?


我送節日禮物的原則是禮輕人意重。太貴的禮物,給別人帶來還情的負擔。不過我會盡力投合對方的品位和愛好,不會簡單買個禮物卡了事。如果有朋友退休、離別等,我喜歡送貴重一些的禮物,讓對方有個念想。不知這個做法對不對哈。

給閨蜜準備的小禮物


小資們的禮物比較好買


小波(波西米亞)的禮物可就費勁了 – 買貴了,不符合人家簡約生活的理念;香水首飾圍巾手套,太沒有創意;吃的喝的熱量高、不健康……俺淘了幾件,看看如何?印度的石頭燭碗(我據為己有了,裏麵的香蠟是密友從南方背過來的呢,謝謝);泰國的愛侶木雕;老牛餐桌SET(要把那紅綠絲帶換成麻繩,比較GREEN而貼近小波的理念,嗬嗬)。


老板和密切的同事我也每年送一份。雖然美國的規矩是上司給下屬送禮,但禮多人不怪,何況我真不是意在MP,而是老板相當罩著我,和一些平級同事也很有情誼,借著過節表達一下謝意。其他同事我是買吃的,今年買了四盒點心,所有人都打點到了;明年如果能學上一手絕活,可以和老美大媽PK,我就DIY,更加溫馨。

打球的送點小零碎;愛廚的送兩瓶上好SAUCE;有小朋友的送點吃的。


把不準脈的就送點巧克力


尚未完成,先來個合影。匆忙了,包得比較粗糙。去年我是買的RECYCLE的包裝紙,很雅致而環保。今年太忙,就用的家裏的LEFT OVER。


如果用心,可以包得相當漂亮。我很喜歡CONTAINER STORE – 那裏有一切化平凡為神奇的東東。看看這個是不是就比較可愛?


對了,秀一下新買的書枕 – 兩個女孩可愛至極。但是,有一個設計上的缺陷 – 那個站著的女孩臉應該轉過來,現在這樣,一旦放了書,她就一副陳景潤撞大樹的模樣。


再說說兒子吧,想他了。前兩天他打電話來,說正在南方做節目,過節也不回北京了。我向來喜歡AMBITIOUS、堅定隱忍、積極樂觀的男人。現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向著這樣的方向發展,無比欣慰。

但同時,預感到他會是一個心在放飛、人在旅途的人。也許,我的一生注定要與這樣的人相伴,包括自己的兒子。

看到他這張小時候的照片,忍不住微笑起來。小人精還知道在公園和陌生女孩“套磁”呢。秀一下~~~


最後,再深沉一把。

今天看到一個網友的遊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一個地方,叫遠方,你雖然可能到不了,卻可以用目光捕捉;有一種生活,叫理想,你雖然可能過不了,卻可以在生命裏追尋。”很喜歡,引用一下,希望她不介意。

有人可能覺得太“文青”了,可是,我覺得,一生追夢,不是什麽不現實的事情。隻要,你自己是夢想的主人公;隻要,你自己是快樂的製作者。那個夢,可以永遠是五彩斑斕的。

謝謝網親們一年來的鼓勵。HAPPY HOLIDAYS TO ALL OF YOU!

(December 2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