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Branding
文章來源: 陳默2010-10-25 18:25:53
【序:曾經想到把職場中一些體會寫下來,作為總結和自勉,同時也和大家討論交流。但寫了一點點就放下了。主要是routine的日常工作中,沒有太多有啟示的東西可以分享。

最近,聽了一些和職場成長有關的講座,並在公司參與了一些mentoring and coaching等活動。覺得有些新的體會也許可以和大家討論一下。】

Personal Branding的範圍可以很廣,大概,以此寫一本書都是可以的。我隻是想聊聊最近聽一個講座的簡單感想。

前不久一個亞裔speaker,談到我們在職場的struggles。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就是常有人抱怨“融不進去”,或是有文化隔閡。

他說他自己也曾為此苦惱(他其實是這裏長大的二代,和我們第一代留學生相比,文化和語言的gap小多了),覺得不夠西化,無法和老美那樣對美國文化和語言的細節如此純熟;和同事交談中,對一些subtle的東西常常不能領會或是會錯意。

後來,他覺得沒有什麽,每個人有自己的image,或者說“personal brand” – 也許我不夠幽默,但是我沉穩;也許我不夠機智,但是我有很好的logic thinking;也許我不夠firm,但是我有親和力……等等。他的觀點是:堅持自己的brand,不要想著去改變自己,但可以改善自己。

我聽了覺得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剛在美國工作時,也曾為類似的事情煩惱。漸漸地,安之若素了,樂於做一個“邊緣人”,覺得這並不影響我享受工作的快樂和同事間的友情。但這種安心的背後,說穿了還是自己的“愛誰誰、愛怎怎”的一份恣意,一份無奈。

有了Personal Branding的理念,好像給自己的安心加了一點理論依據 – 感覺好了很多。嗬嗬。

那天,speaker讓我們每個人給自己定位一下。我說的是:positive, accountable.

我應該算是有positive的性格。抱怨無濟於事的,所以不去做。在壓力麵前,抓狂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何不保持鎮定和樂觀,給老板同事下屬一個好的形象?經驗告訴我們:一切都會雲淡風清的。我也可以不慚愧地說自己是accountable的人,寧願加班、補課、笨鳥先飛,也不會讓重大的事情在自己手裏”drop the ball”。

不過,我也有很多缺點,很多深深困擾我的地方:我不creative;我比較慎言,有時顯得slow;我可以很好地present自己,但必須麵對聽眾,我的phone manner很差,對著電話常常不知所雲 – conference call中我尤其像個dummy;我不夠幽默 – 至少不是那種快人快語的幽默,常常被同事下套讓他們笑得前仰後合……

既然,我們不能麵麵俱到,如果我們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質,有一兩樣過硬的長處,我們大可不必為很多細節而煩惱和不快。是不是這樣呢?

你的自我定位是什麽呢?

寫得匆忙,歡迎大家補充。謝謝。

(October 25,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