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巴爾的摩
文章來源: 陳默2010-09-16 17:45:03
勞工節去了巴爾的摩。回來後,麵對一堆照片卻沒有立刻寫遊記的衝動。直到這秋風乍起的日子,才覺得那豔陽下的遊曆還是值得記一筆的。

九五年夏天,曾經和同學來東部遊玩,在巴爾的摩停留一晚,借住在同學的朋友家裏。當年的同學朋友都失去聯係了,不知他們是不是也來文學城玩?心裏遙遙祝福一下吧。

上點片片,大家看著玩吧。

1)著名的Inner Harbor(局部) – 對麵花花綠綠的房子是水族館


2)港口有很多熱鬧可看 – 雜耍、街舞、各色遊人,這個狗狗好像是我看到的最大個的,忍不住拍下來存檔。嗬嗬。


3)獨行的綠頭鴨。


4)老城區。過去的巴爾的摩可謂是海港明珠吧,這些石子路應該見證了她的繁華和滄桑。


5)華燈初上時,百老匯大道口的提款機前大排長龍,想必大家在為晚上的笙歌魅影做準備。酒吧裏人頭攢動,gentlemen club的舞娘已經倚門抽煙準備上工了。自從朱大人鐵腕整治紐約後,我都忘記這樣的情景了。


6)存放自行車的遮雨棚,看來這是一個很green的城市。


7)繼續green – 編織袋也如此美麗。


9)那幾天和小意大利幹上了,每天在那一帶找飯轍。瞧這隊排的。


10)Life is short, eat dessert first – 咿呀,正中我的下懷。


11)Della Notte – 餐廳相當大,卻沒有什麽人氣(這是午餐時間,也許晚餐會比較好)。我好像還是更喜歡cozy而熱鬧的地方。


12)Washington Monument。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暴走,走著走著會連自己都忘記了,覺得那個時刻是生活在別處、做著別人 – 很美妙的感覺。可是,不得不說,在巴爾的摩的這個Mount Vernon walking tour卻讓我很失望。還是一樣的問題 – 沒有人氣。

13)房子倒是挺好看,古色古香的。


14)入住的旅館就在Orioles 球場附近,清晨散步過去。雖然我不是棒球迷,但Babe Ruth還是知道的。


我這次去的一個重頭戲是去看The American Visionary Art Museum。我對藝術是門外漢,但我對奇異和unconventional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開始看到介紹說這個博物館中的作品都出自self-taught的藝術家之手,我還奇怪那和folk art有什麽區別呢?後來知道博物館的founder原先在精神病人的康複program工作,她的原意是想分享那些病人的藝術作品,讓公眾看到他們內心的strength。後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1995年落成了這個博物館。

細節就不贅述了。我看了之後覺得非常impressive。確實有很多作品出自病人之手,比如一個比真人稍小的木雕(Applewood Figure),是一個無名的英國病人眼中的自己。那病中的悲苦、無助,栩栩如生,讓人心疼。他出院兩年後就自殺了。還有幾件美麗無比的編織品,是一個有自閉症的女病人Deborah Berger創作的。當然更多作品來自健康的人們,但他們都沒有經過藝術的訓練,他們是木匠、油漆匠、醫生、犯人,等等。

我想,有時候,所謂藝術,隻是一種內心的呐喊,與學位、訓練無關。

聽我這一說,好像有點壓抑。其實裏麵也有很多雕塑和會動的木頭玩偶,很有趣。一些設計也非常搞笑。

15)裏麵不能拍照,就拍個外景吧。


第三天,回家的路上,順道去了Gunpowder Falls State Park,出城往北半個多小時吧。

16)那裏有個mill,據說是古跡。


17)沿著小溪有很多trails。那天天氣晴好,一路走走還是很愜意的。看這小溪中還有一張貴妃榻。


18)Let’s go home – 看看我們澤西老鄉的車子,有創意吧?


謝謝閱讀。

(September 1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