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放飛
文章來源: 陳默2010-08-26 18:33:54
兩周前,侄女從北京來美國旅行。我們小聚了幾天,一起玩了紐約和波士頓。那些匆匆行走中的歡笑、閑閑小坐時的感悟,細細暖暖地留在我的心裏。可惜,筆下笨拙,寫不出那份貼心和溫暖。

我們是姻親。第一次見到她時,她還是個掛著紅領巾的孩子,我也正青春飛揚。過了好些年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日子,我出國了,她中學畢業也出國念書了,我們因此分開了很久。

再見到她時,我們不再有兩代人的感覺,而更覺得像是朋友。去年我回國,兩人在深聊了很久而互道珍重時,因為相互憐惜,也因為離愁別緒,我們相擁著留下眼淚。我很少哭,所以幾乎記得每一個流淚的時刻。那個moment,讓我明白 - 她將是我一生的朋友。

她酷愛獨自旅行,幾乎走遍了歐洲和澳洲,並去過西藏、尼泊爾等艱苦的地方。這次來美國,就是緣起一張Mount Rainier國家公園的野花照片。飛到西雅圖,進關時卻遇到麻煩 – 海關官員不相信一個女孩子獨自從北京飛過來看野花。侄女氣惱地說:“那你說我過來幹嘛呢?”這下被混帳的海關官員認為是在挑戰他,把侄女拉到小屋裏盤問良久。

侄女說,這時候就體會到有個男人的好處了。要是甜甜地往男人身上一靠:“我們來看野花啊!”官員的態度可能就截然不同了,很可能會說:“Welcome!Enjoy your trip!”有些人的思維就是那麽狹隘和不公平。TNND!

侄女非常文靜低調,淺淺地微笑、輕輕地說話。她也有過很多的磕磕碰碰,但永不放棄的是那份堅韌而自由的精神。

她也很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積蓄在北京買了一套小小的公寓,家裏掛滿了她旅行的相片。她說:總是想著下一個Journey,就有足夠的動力努力工作、熱情生活。

我們都認同一點:旅行本身不是目的,但獨自去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傾聽自己的內心;可以放下麵具做真正的自己;可以出洋相、可以犯傻、可以出其不意;或者說,離開自己的routine,是讓心放飛的一種方式。

我沒有她那樣的能力走得那麽遠、玩得那麽野,但我即使在一個附近的城市裏隨便走走,也可以體會到那種自己和自己的心對話的那份自在。

廣義一點,可以說,心底的自由是一種追求、一種感覺。任何一個人格獨立的人,都有權利和能力去追求她。她其實無所不在,卻常常被人們忽視。

紅塵中的我們常常更加在意名韁利索、愛恨情愁,我們為了失之交臂的升遷、擦肩而過的財富而扼腕歎息;我們為了前途未卜的愛情、可有可無的緣分而糾結煩惱;我們為了遙不可及的前程、鏡花水月的事業而疲於奔命……我們恰恰忘了: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寶貴的財富。體會自己身體的潔淨和強健、內心的快樂和飛揚,其實勝於一切。

侄女這次告訴我:“我爸爸說,人活的就是心態。”我覺得,這話太對了。人生其實可以很簡單 - 心態好,身體就好,就有能力更努力地工作和掙錢,從而就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去享受生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不是這樣呢?

話嘮叨得差不多了,看看圖吧。先看看侄女寄給我的相片。我已經決定明年夏天去同樣的地方。

Mount Rainier的雪山。


盛放的野花。


我帶著她走遍了紐約。下麵兩張相片是我們各自的favorite spots。

她心心想念的中央公園大草坪。


我情情所鍾的BMW – Brooklyn / Mahattan / Williamsburg Bridges。


侄女喜歡校園。這次我們去了三大名校,圓了她的願望。

喜歡Yale的古老和優雅。


侄女不在意名牌什麽的,她是我至今接待過的所有國內朋友中,唯一不去我們附近的Woodbury名牌店掃貨的。因為常常旅行,她非常精於收拾行囊,這次也就一個中型箱子,裝著十幾天的衣服,還有厚夾克、登山靴,走時還不忘給家人、同事、老板都買了禮物,居然都裝下了。我學習了一下,明白了她的訣竅:她的衣服都非常輕軟簡潔,易於搭配,而且沒有貴重名牌,實在裝不下時就地扔掉、輕裝上路。

不過,沒有女人不逛街的,嗬嗬。我們也一起徜徉了許多小店和書店,買了些東東。

看看我的 – 一人一本《Eat, Pray, Love》;那本舊書 "PLEASURES" 是在哈佛書店淘到的,據說 “Readers will see that, regardless of what they have done sexually, they don’t have to feel ashamed.” 難道,讀完了,會是另一個層麵上的心之放飛?皮麵的筆記本,不知道會不會用,喜歡那份質感。藍盒子裏是香蠟,橘子味的。


波士頓的同學大概都知道Union Oyster House吧?我每次必去,坐吧台上吃生蠔、喝啤酒,這次也不例外。侄女和侍者要了幾份墊紙,說我們可以留著做剪貼用。我覺得是個好主意。

這是我做的。幾張片片是我們入住的酒店、河景、壁畫、坐水陸鴨子車的票據、我們的合影,等等。還有點意思吧?


讓我們輕鬆、熱情、自由地去工作、生活和愛。共勉。

(August 2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