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簡單
文章來源: 陳默2009-11-16 20:45:42
這兩天,好像不約而同地,和同事朋友不斷談到簡單純良生活的美麗之處,很多次非常感慨,決定在忘記之前寫下來。

前兩天,一位比我年長的同事談到他和父親最後相處的時光。他說戎馬一生的父親一直是嚴厲的、堅韌的,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卻特別地溫情。那些日子,他每天去醫院陪護父親,喜愛甜食的父親心心想念麵包房的點心,他就飛車去買來,父親眯著眼睛,滿足地嗅著那甜甜的香味,但已經吃不下去了……他就忍著心痛大口吃著,並笑著告訴父親:“真香!”

我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但我還是濕了眼睛。我們兩人並肩站在窗前,望著中午豔陽下的遠山,努力地忍著眼淚……他說:“這個記憶是美好的,但我還是想把它徹底抹去。”


我完全理解。我告訴他一個我的故事。每年萬聖節,看到那種藥片一樣彩色的糖(就是十幾個小片片包成長長一條的那種),我的心裏就酸酸的。

有一年暑假回國,陪兒子在他屋裏玩,眼尖的小兒看到床邊夾縫裏一顆藥片糖,就鑽進去撿了出來,高興地說:“看,藥片糖!”我說:“不要吃了,準是我上次冬天回來時買的。”兒子說:“要吃。是媽媽買的!”我至今記得兒子當時天真的表情,也記得自己如何強忍著眼淚……

我告訴同事,我們家裏當年(包括至今)都是從家庭、從孩子的考量來安排的。雖然分離是無法避免也無法彌補的,但孩子成長得很好,也得到了我們期待的雙重文化背景,但我還是希望抹去這樣的記憶,更希望根本沒有這樣的記憶。


我又想起今年五月回國,和小歸海的媽媽一同過母親節的事。小歸海是兒子現在大學的同學,他小時候隨來美國做“老留”的父母在這裏渡過幾年,父母海歸後,他也回北京讀中學,然後自己又來美國做“小留”。小歸海的父母說感謝我對孩子的照應,一定要堅持請我吃飯,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於是,母親節那天,兩個母親、兩個孩子一同去吃飯,熱熱鬧鬧好不開心。

歸海的媽媽和我一見如故。聊起各自的生活,她說非常想念美國,當年在這裏沒有呆夠,但老公堅持要海歸幹事業。她思前想後好幾個星期,最後決定還是全家一起回去 - 雖然她先生和很多朋友都說她應該在美國留守,帶著孩子讀完中學。

我說:“你的選擇是很正確的。一家人在一起,穩定、溫暖,比什麽都好。”她說:“可是我挺羨慕你們在美國闖蕩的,多好的經曆啊!我當時覺得剛剛走上軌道,剛剛找到感覺,就回去了,唉。” 我告訴她:千萬別這麽想。

其實,我很羨慕她簡單的生活 - 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然後先生出國留學,她隨後帶著孩子過來;先生回去,她也相跟著。現在老公忙事業,她回到出國前的大學教書,生活悠閑,人也滋潤得很,看起來年輕而活潑。

可是,交流了半天,她還是說:“經曆很重要。你看你們小帥,經曆多,比我們歸海成熟多了!”我希望她是和我說客氣話,如果她真這麽想,我就真是哭笑不得了。


我又想到今天,一個同事從法國渡假回來,過來聊天。她住在女友家裏,女友的房東是個一對可愛的老人,老兩口家裏是世交,兩人從小一起玩大,真正的青梅竹馬。同事說老兩口家裏滿坑滿穀的老家具、老照片、小擺設,每個背後都是故事。同事這次沒有去趕什麽景點,卻花了好多時間在附近轉轉,和老人家喝茶,溫暖地“都要化掉了” 。

同事說這家的小兒子還是單身,但這次他在外地沒有見到。她說明年五月要再次造訪,看看“有沒有機會嫁過去”。她當然是開玩笑啦。年近四十的同事,以前也是野鶴閑雲一般的瀟灑 - 不僅沒有恨嫁之心,連固定的關係都不期待,為的是那份自由;但今天,她卻羨慕起了簡單的平安。

當然,她又說道:“那樣甜蜜的簡單當然好啊,怕隻怕沒有得到甜蜜,卻陷入了簡單。這個……比較可怕。” 我笑了:“那你明年五月到底還去不去了?”


和遠方的朋友聊天時,我順便把“甜蜜的簡單”告訴他,他不以為然說:“我生活在我的journey中” 。我說,“我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而且,I love it. 但是,會不會在滄桑之後,沒有什麽可以平衡自己的疲憊了,隻能說:我有我的經曆。”

他沉吟了一會兒,一反常態地沒有說話。

我說:“我希望等我老了,就永遠失去過去的記憶,隻記得:昨天晴天,我在陽台上種了一盆花;今天下午老瑪麗要來喝茶,讓我來鋪上那藍色的桌布……這樣的生活,多好!”

那個習慣了我胡言亂語的人倒是不見怪,笑笑地說:“我來幫你按那個reset button吧?”

生活,能不能reset?

(Nov. 16,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