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離巢-請讓我再多愁善感一下
文章來源: 陳默2009-08-23 09:13:31
這幾天,是上大學的孩子們準備離家的日子了。祝賀所有家有新生的家長!理解你們欣喜中夾雜著不舍的感覺,因為,我去年完全經曆過。

昨天下午,我去Bed Bath Beyond和 IKEA 給小帥更新一些生活用品,看到大量的新生和他們家長,拿著學校提供的單子在采購。我想到去年我做著同樣的事情;想到去年同事邁克說他太太站在Bed Bath Beyond看到那些媽媽們和孩子們,看著身邊即將離家的兒子和推車裏的東西,突然掉下眼淚;想到邁克開玩笑說要不我把我太太手機號給你,你們一起哭?我在人來人往的走廊裏一下子漲紅了臉,淚水盈盈,嚇得他不知所措;想到當地一些小鳥離巢的媽媽們邀請我參加一個的“pity party”,我們一起又哭又笑的情景……昨天,站在店堂裏,想到這一切,還是同樣的感覺-欣喜中夾雜著不舍。為自己的孩子,也為店裏那些素不相識、青春逼人的孩子們。

這兩天,子女壇裏在閃片片,我覺得很好啊,家長們一起熱鬧一下。寵孩子、炫耀孩子是家長的天性吧,隻要不過分就好。我覺得,愛孩子就要說出來,孩子優秀,就要告訴他,讓他更上層樓。我是在任何場合-不論是學校的正式party,家庭聚會,人前人後-隻要談到小帥,我就會說我為他驕傲,我覺得他的中學生活是job well done。我也會誇他帥,誇他買的衣服漂亮、有品位。記得他十一、二歲時,出去玩,他主動去問路,我大力誇獎他能幹,被別人笑話我“肉麻”。可是,那時他來美國不久啊,我覺得他不怯場就值得表揚啊。在我的肉麻誇獎下,他越來越獨立。後來,我們出去渡假都是他一手包辦(回國就更不在話下了),他自己也多次獨立出去旅行,去過西岸、南方及歐洲。我覺得,戴高帽子可以讓孩子成長(一家之見哈)。

我還是那句老話:家裏有小娃娃的父母們,請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陪孩子一起長大。養育孩子不是一帆風順的,除了甜蜜之外,也會為他們操心生氣,為他們浪費錢(孩子常常有一些大人看來不必要、匪夷所思的要求,但還是盡力滿足他們吧),為他們累得直喘氣。但是,沒有什麽比看到孩子成長更讓人欣慰和快樂的了(如果你覺得有別的更快樂的事情,請一定告訴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獨特之處,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可愛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個夏天,整整三個月,我過著徹底空巢的生活。去過我園子的人都看到,我逛逛悠悠、咋咋乎乎,也非常開心。但是,昨天,我還是又一次百感交集……

另外,昨天晚上,我給小帥打電話,又加深了我空巢的感覺。小帥這個暑假在國內工作,打電話時他還在外地拍片,下星期一回北京,星期二飛美國,星期四回學校。我突然有非常恐慌的感覺-難道,我的孩子就真的長大了?從今以後,長久相聚就成了奢侈的事情了?

我又想到我的一個好朋友。他生長在一個非常親密的家庭裏,四十多歲了,和父母的感情還是很深,自己的事業如日中天,卻越漂越遠-從北美的家鄉、到歐洲、到中東……高齡的父母依然會長途飛行去看望他、陪伴他;他自己也利用一切機會回家探親。白發上頭、性格強悍的一個大男人,說起“my mom, my daddy” 卻還是充滿眷念。我自己也是這樣類型的人。也許,我們和小帥,以後也會落到這樣的模式-父母和孩子相互依戀,而生活和事業又讓孩子不得不遠遊,這樣的情形,對於兩代人來說,都是很艱難的。

有人的生活形態是:孩子一旦長大了,就和原生家庭慢慢淡化了,專注於自己的小家。父母呢,既然孩子離巢了,也就不去多想了。也許,這樣也不無優點,值得我這樣兩頭放不下的人好好學習。

有點多愁善感,有點心亂如麻,有點需要安慰……很高興-兒子要回來了;很不舍-兩天相聚又要分開了。讓大家見笑了。嗬嗬。

(August 2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