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故事(夏天最後的幾句牢騷)
文章來源: 陳默2009-06-24 18:08:44
昨天跟地主的貼,關於海龜留守一類的。我說呢,當年我出國的時候,很多同學在國內奮鬥也很辛苦。現在呢,他們趕上了發展的潮流,倒是常有人為我抱不平,說我在國內的話可能過上“一雙手除了洗臉什麽也不用做”的日子(誇張一點啊)。我說我呢,倒是不後悔,因為人不能什麽都占著,我出國這份經曆也很值得。我還提醒大家不要告訴我為什麽要後悔,這樣,也許我來不及知道要不要後悔,一生就走完了。:)

不過,還是有人提醒我。有朋友說,往往說自己不後悔就是潛意識裏有需要後悔的東西(大意)。

我看了思考良久,覺得有一定的道理。我想到不知哪裏看來的一個關於肺的故事,大意是說你平時會感到肺的存在嗎?不會。等你嘮叨你的肺昨天好像不舒服,但今天好像還不錯什麽的,就是肺有問題了。婚姻(及一切relationship)亦然。左思右考或是刻意曬恩愛的時候,就是心裏底氣不足了。

作者用肺的事情比喻婚姻和兩性關係,其實可以用在其它方麵,比如工作。

其實我這兩天心裏是點小波瀾,小牢騷。關於工作,關於未來。

上星期五收到的兩封email,兩個天馬行空的人,告訴我近期的旅行和工作計劃,讓我心裏好生羨慕,更確切地說,有點……嫉妒(鄙視自己一下哈)。

這兩人,一個要去非洲工作順便旅行一段時間,一個要獨自去法國南部過夏天。羨慕的不是他們的旅行-我自己買了票也可以去-羨慕的是他們常年來獨立而堅韌的生活方式。對那個從不考慮歸期的男人,去非洲,哪怕去火星我也不吃驚。要去法國南部的女孩子,是家裏的親戚,很小出國讀書,生活、感情也有很多挫折,但依然堅韌,依然快樂,依然漂亮,不屈服壓力而草草選擇所謂的穩定。很不容易。

反觀自己,二十多歲時喜歡自由和獨立的生活,也選擇了那樣的工作,沒有被早九晚五而困死。為了孩子放棄之後,就一直沒有回到那樣的軌道。孩子上大學之後,我在年度總結中對relocation的選擇說了Yes,但在老板的暗示下,我又關掉了。因為,我不確定還能不能適應新的生活。

其實,現在到處要省錢,誰給你這個小蘿卜relo啊?但我沮喪的是自己的瞻前顧後那份怯勁。

多年來,在工作中“爬梯子”的願望是司馬昭之心,雖然沒有爬幾級,但那樣的熱情讓我覺得routine的工作也充滿了生機。但近年來,常常有身邊的人們開始擔心我未來的走向。讓我也開始疑問-我真的要像同事們那樣在這裏做三十年?畢竟,我們是離鄉的人,難道白發上頭了還要漂泊在外,每年算計著自己的假期去看家人孩子?

前兩天看了《革命之路》,男人對女人說:等我升了級,錢多了,我們可以去旅行啊,搬個大房子啊,你就不會那麽悶了。不必一定要去巴黎啊?其實,兩人的理念是徹底擰了。巴黎,隻是一個符號,是女人的心裏的一個夢,是對另一種充滿張力的生活的向往。phisically去不去,並不是關鍵。去了,也是一樣要柴米油鹽、吃喝拉撒,但可以有一種時時刻刻feel yourself的感覺,至少,自己覺得自己身處產生這種美好感覺的氛圍中。

這種細細地感受生活、感受自己、在心裏微笑的感覺,我覺得我是懂的;我覺得我也曾經在很長時間中有過,但現在不幸地漸漸離去。

我也天天感恩,在風雨飄搖之際仍然能有如此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任是夢想在眼前,也沒有勇氣去抓住。所以,也沒有必要問自己:充滿張力的生活,我還有信心、有能力去爭取嗎?雖然在自尋煩惱的時候,比如這個惱人的雨天,我還是要問。

打電話祝賀父親節時,孩子爸爸重複了他以前說過的話:“記住,不要向生活妥協”。嗬嗬,有的時候,還是男女有別的。男人隻要身體強健、內心堅韌、有事業後盾,任何時候都可以馳騁天下。女人就不同了吧?我那去法國的親戚女孩子,又能堅持幾年呢?

我想,我一向喜歡堅韌、獨立、自我,並讓我仰望的男人,不僅是自己的口味,也是因為他們身上寄托了我自己的很難實現的理想吧。

夏天,是熱情的季節,是party、燒烤、海灘、渡假的日子。我也要開始這些事情了,要減少在網上的時間了。所以,希望這是今年夏天最後的牢騷。

胡言亂語,見笑了。

(June 24, 2009)